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末期社会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随着郑声的日益强大,雅乐的地位岌岌可危,周代以来的礼乐制度受到巨大的威胁与冲击。对此,孔子既忧心又痛心,恶郑声之乱雅,主张放郑声,并不遗余力的实施了一系列正乐的主张,但是成效甚微。本文分析了孔子是如何实践正乐的主张及其产生的效果,指出郑声对雅乐的衰亡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但不是雅乐衰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