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谈艺录》的文论思想(下篇)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ps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三 中国历代的诗话,有偏重直觉感悟之传统,作者不经分析而直说出结论,仅言当然而不论所以然。此种印象式批评虽颇多缺憾;如不系统、缺过程、非逻辑、无原理等,但因其自具审美,启悟、具体,实用等特征,于创作、赏鉴评析均极有裨益,乃能盛行千年之久。我以为,《谈艺录》当是传统诗话的最后一种。它在运用传统方法的同时,溶入西方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并简择多种世界新知,映发吾国诗学,从而达到了诗话所能成就的顶峰,造成了这一文体的终结。我们可以这样说,《谈艺录》出而诗话亡。其后当然自有作者,然谈之总觉有一间未达。细按则:
其他文献
辛亥革命前,贵州的贫困,实为人民的贫困。在现代化过程中贵州陷入一个经济怪圈:民不富,难为实业发展积累资金;实业不兴,民又难富。贵州发展经济所需资本积累的困局是全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