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1年7月,欧洲议会公布了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提案,计划自2023年起逐步引入碳边境调节税,并于2026年起实施.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表面上是防止碳泄露,实则是保护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同时通过绿色产业带动欧盟经济复苏,抢占国际气候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在实施过程中,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面临法律和技术层面双重挑战,对此欧盟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设计.本文基于欧盟的征收标准和征收范围,测算了欧盟对中国各行业拟加征的碳边境调节税率,分析了对中国各行业出口的影响.结果发现:欧盟碳边境调节税增加了中国各行业的出口成本,其中对化学工
【机 构】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服务贸易壁垒与国际生产分割"(7197302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资助项目(19JQ0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重大课题"以RCEP为契机推动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研究"(2021ZD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7月,欧洲议会公布了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提案,计划自2023年起逐步引入碳边境调节税,并于2026年起实施.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表面上是防止碳泄露,实则是保护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同时通过绿色产业带动欧盟经济复苏,抢占国际气候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在实施过程中,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面临法律和技术层面双重挑战,对此欧盟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设计.本文基于欧盟的征收标准和征收范围,测算了欧盟对中国各行业拟加征的碳边境调节税率,分析了对中国各行业出口的影响.结果发现:欧盟碳边境调节税增加了中国各行业的出口成本,其中对化学工业等七大行业影响较大.对此,政府和企业应该未雨绸缪,通过完善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措施,针对性地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造成的可能冲击.
其他文献
嘉靖十五年皇子出生诏成为嘉靖朝安南事件爆发的导火线.礼部尚书夏言、严嵩基于传统的宗藩之义提出征讨安南的主张,这一提议很可能契合了嘉靖帝的意愿;而黎氏旧臣郑惟憭等赴明告难给嘉靖帝决意征讨安南提供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明朝出兵征讨安南的决议正式出台.征南之役由于遭到相当一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的强烈反对,以及受到安南莫氏外交行为方式变化的影响,过程极其曲折,三起三落.勘处安南的政策发生了一个从起初的"兴灭继绝"到震慑降服莫氏的转变,这一政策发轫于嘉靖十五年十一月廷议,经兵部左侍郎潘珍初步提出设想
西周时期,"秦人"称谓与认同是隐而不显的.春秋时期,"秦人"称谓与认同逐步得到凸显,但仍被笼罩在以姬周华夏为核心展开的"夷夏之辨"的族群认同格局中.自战国至秦代,"秦人"和"非秦人"的族群区分得到凸显,原来以姬周华夏为核心展开的"夷夏之辨"的多层次族群认同格局,被以"秦人"为核心展开的"秦人非秦人之辨"的多层次族群认同格局取代,且形成了狭隘的"秦(夏)"认同.楚汉相争以后,"秦人"与"非秦人"的现实族群区分由于帝国上层精英的重组及帝国政治名号的改变而退出历史舞台,但"秦人"称谓本身仍在汉代的现实族群称谓表
中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如何既要借鉴域外法治文明成果以推进学术发展,又要体现中国特色法治体系内涵的自主性与本土化,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术界以借鉴域外理论完善我国因果关系理论为共识性前提,围绕"规范性判断"标准展开争论,但研究深度不足,对实务指导能力殊为有限.为深化此研究,应以"规范性判断"标准为核心,提倡"实行行为论加相当因果关系说并补充其他判断规则"的模式:首先通过事前判断的实行行为论,并补充行为危险的创设非"被允许的"、非"对已经存在的危险的减小"等进行判断;其次以"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为前提,通过折中相
作为研究方法的佛教观念史,缘起于西方史学理论的启迪;但它何以能兼顾学术传统与佛教特殊性、又为什么在佛教研究领域优于与它极其近似的概念史方法,则是有待说明的问题.优波提舍、摩呾理迦等佛教经典体裁,展示了佛教内部的观念史传统,作为学术用语的"观念"亦与佛经原意一脉相承.观念史方法产生于对哲学思辨和社会生活之中间地带的"觉察";而佛教观念史的提出,是基于对佛教整体性、复杂性、动态性的"谛观".斯金纳与科塞雷克提倡的概念史方法皆与佛教研究有所抵牾;且与概念相比,"观念"更符合佛教重视的价值意义.观念史作为研究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