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中医为本 济世为心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身于祖传医学名家,自少年开始,黄荣医师就有着一颗悬壶济世的心。他是专精和广博兼具的人,一方面,他专攻蛇伤的治疗,另一方面,他积极汲取各种医学知识,治疗各种疾病。
   黄荣医师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秉承古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念。多年来,他不懈努力、在医术方面不断提高,践行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始终将治病救人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厚德载物”的信念。
  
   出身名门医家
   黄荣医师平易近人,比较健谈。他从阴阳五行谈到天人合一,从黄帝、扁鹊谈到张仲景、华佗,再从金元四大家谈到近现代中医的命运以及中医的未来发展。他对于中医的理解,更具有一种对祖国文化命运的深深认同感。其医学造诣相当深厚。
   他是香港注册全科医师,能够治疗多种疾病,而非只是治疗某一类症状。他对我们娓娓而谈:“诸如肿瘤、乙肝、前列腺疾病、免疫力低下等各种症状或疾病,均是我治疗的内容。”黄荣医师对于各类疾病都有研究,举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还有妇科疾病、皮肤疾病,也都在黄荣医师诊治的范围之内。
   “一切疾病均有病源,只要病源抓出来,病也就不难治了。中药特别是对于预防慢性疾病如腰椎、颈椎劳损有很好效果,与西医相比各有优劣,两者应互补。”黄荣医师对中医非常自信,颇有悟道之感。
   其实,黄荣医师出身于名医世家。早在清朝末期,他的曾祖父就是乡间名医,有赠医送药的美德。另据黄氏宗亲族谱记载:黄荣医师的先祖是黄岳公,字峭山。生于唐代、官于五代,为黄裳公之第五子。干德三年(公元965年),峭山公在汴京赴考,高中进士, 被宋太祖赵匡胤皇帝先后赐封任江夏太守和工部尚书。
   黄荣医师更提及,其先祖曾在朝廷做官,除了有相当高的文化修养外,对中医药颇有研究,医学也是封建时代为官之道的必修课。中国历代亦有不少名医仕途初为官,后因不如意仕途, 放弃高官厚禄,弃官从医,如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的前半生就是清朝的大臣,他后放弃高官厚禄成为名医。由于中医有世袭传统,秘方嫡传,不传女子,不传外人,因此黄荣医师个人推断,曾祖父的医术肯定是家族流传,甚至可以上溯至峭山公。
   黄荣医师的叔祖父(叔公)黄玉珍是曾祖父的得意门生、黄家医术秘方的继承人,这位叔公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第一批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注册的中医师,他是上世纪50年代广东省名老中医之一。治疗蛇伤是黄家独门秘方,也是叔祖父的绝技,他特别能治疗危急蛇伤者,有起死回生之术,并且无一失手。黄荣医师的叔父黄利棠,是韶关市70年代的中医院院长;另一叔父黄师圣,在上世纪70-80年代,任职韶关曲仁煤矿长,因身怀治疗蛇伤绝技,矿务局特意批准脱产,为蛇伤者治病;他后来到解放军广州军区野战部队,为随军军医做蛇伤治疗的任教,秘方也在当年广州军区野战部队的有关书籍公开发表。至于黄荣医师的父亲,在上世纪50-80年代,就长期在香港任职某大药店炮制中药的工作。
   正是由于出身于历代医学世家,黄荣医师自幼耳濡目染医术、医德。少年时代,黄荣医师就十分喜爱中医。他回忆,当他只有18岁、还是一个学生时,就在乡间运用个人医术,治疗不少蛇伤员者及危急蛇伤者,并利用生草药治愈肢体的无名肿毒,在乡间名噪一时。
  
   提高中医水平
   1972年,黄荣医师中学毕业之后,就从清远乡间去粤北韶关曲仁煤矿拜师学医,这一带毒蛇众多,被蛇咬伤的人不在少数。他在那里主要学习治疗蛇伤。
   在学医的日子里,他每天上午都是帮蛇伤者清洗伤口及敷中草药,下午就爬山去挖掘中草药,然后清洗、切碎、晒干、研末,工作很劳累、辛苦。一天,因需要抢救一个蛇伤严重的病人,叔父交锁匙给黄荣医师,他打开一个他从来未看过的挂墙柜子,柜内除了有些名贵的中药之外,还有一本治疗蛇伤及治疗其它病症的“秘方”笔记本。叔父因抢救危急病人而没有注意黄荣医师,黄荣医师马上取了“秘方”收藏起来。刚好当天晚上狂风雷雨,所有人都早就休息了,黄荣医师就在这个宝贵的晚上,在被窝里一手握手电筒,一手握笔抄完那本“秘方”。这样黄荣医师就悄悄地继承了祖传秘方。
   虽然黄荣医师有了秘方,但他并没有满足,他认真搜集有关治疗蛇伤的书籍,区分毒蛇的种类,蛇牙的分别,蛇毒的区分等等。黄荣医师说:“比如毒蛇的种类,华南地区大多数是眼镜王蛇、眼镜蛇、‘百步金钱’。另外,蛇的牙齿亦有分别,分别是前沟牙、后沟牙及管牙,前、后沟牙就是毒蛇的门牙前边或后边有条沟,管牙就是像注射器针咀一样, 毒液从中间喷射而出,所以亦是最毒的蛇毒,眼镜王蛇就是管牙的毒蛇。被这类毒蛇咬伤,最快的3分钟就死。被‘青竹蛇’此类毒蛇咬伤,很快肿胀,如几天不能消肿,伤口容易溃疡及肌肉局部溃烂、流浓,肌肉变腐肉。眼镜蛇咬伤容易休克,应立即吃蛇伤解毒药或注射血清……”
   蛇是有灵气的,也是令人畏惧的,但黄荣医师对于蛇毒及蛇伤了如指掌。他对于蛇毒的无畏,也表明他对于医学的不懈研究、进取。
  
   关注民众疾苦
   有了扎实的医学功底后,黄荣医师开始奋斗他的事业。至1984年,黄荣医师来港谋生,他白天任职药店掌柜的工作,晚上到香港中医师公会修读4年制中医学学士的证书课程(因当年香港所有大学并未有中医药课程);1989年,他在香港新界上水创办港龙集团参茸海味燕窝医药公司,公司一直经营至今,也附设分店及中医医务所。
   事业成功的黄荣医师,不忘医术进取。“一边看病,一边学习”,他这样要求自己。他在1996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学院中医诊断学证书;2003年,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为中医师;2006年,他又取得香港大学专业学院颁发中医师专业进修证书(针灸学);2009年,他开始修读浸会大学中医学硕士(2009—2010年)课程,并兼读2年制针灸研究与应用专业方向研究生。
   在漫长的就医生涯中,黄荣医师有时也会回到内地,学习内地先进的医学方法和技术。他始终怀着一颗济世的心,不断学习,用医学专业知识为人们解除病痛。
   从日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每天繁忙的工作。他的诊症时间很长,从上午8时至晚上8时(周一至周六),碰上周日,他也坚持诊症,时间是从下午1时至晚上8时。作为一名关心民众疾苦的医师,黄荣医师看淡了节假日,用他的话来说,“公众假期照常应诊,我本人极少有假期的概念。”对于黄荣医师来说,最好的休息就是静静地坐上一刻钟,泡一壶香茶,或者看一本好书。
   就在潜心提高自己中医水平的同时,黄荣医师也关注香港地区的中医发展。“中医学如针灸、按摩提倡的是自然疗法,没有多大副作用,因此中医在香港广受欢迎,前景无限。”他强调指出,中医药现在正在申请成为世界文物遗产,理应得到更好发展。
   他是香港中医师公会永远会员、香港中医师权益总工会永远会员。黄荣医师笑着解释,成为香港中医师公会永远会员,意图是弘扬祖国医学在香港的发展,成为香港中医师权益总工会永远会员,意图则是保护中医师在香港的利益。两个“永远”,足以表明黄荣医师对于中医事业一贯的支持和满怀的信心。
   “我年少时,耳闻目染中医药的事物。看到不少被叔公黄玉珍治愈病症的乡间民众都用感激的目光多谢叔公。我自少就感觉受人尊敬的心情很愉快及很有满足感,暗下决心学好医术,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中医师。”黄荣医师对我们回忆少年的梦想,医学只是黄荣医师实现梦想的一种手段,而他的真正理想却是在于服务民众。
   黄荣医师有两个小孩,大儿子在英国修读硕士学位,小女儿也将进大学学习中医。对于一名中医师来说,黄荣医师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黄氏世家的医术代代相传,让中医代代传承,走向世界!
  
  
   【人物简介】
   黄荣医师,1954年出生,广东清远人。后移居于香港新界,现为港龙集团参茸海味医药公司负责人,公司有附设中医医务所。黄荣医师现为香港注册中医学会永远会员、香港中医师公会永远会员、香港骨伤学会永远会员、香港中医师权益总工会永远会员、香港政府注册全科中医。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东方古老民族,华夏儿女被视为龙的传人,他们在五千年的风雨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新的千禧之年已然过去,中华这部史书变得更为厚重,变得更加光彩夺目。中华儿女从没有忘记母亲的伟大和光辉,今天,他们依然用勤劳和智慧,继续书写着传奇。  与其说甘镇球先生是一个培训师,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化人。他注重文化在人身上潜移默化的作用,他重视道德在为
期刊
【本刊讯】日前,中国国情研习促进会假中环香港大会堂美心皇宫举行盛大的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就职典礼,该会旨在加深香港各界对国情认知、促进两岸四地同胞沟通融合。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外交部驻港副特派员李元明、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中联办教育科技部部长潘永华、立法会议员谭耀宗、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主席林贝聿嘉及民政事务局副局长许晓晖等莅临主礼。  创会会长伍翠瑶博士在致
期刊
  
期刊
【本刊讯】2月13日,即农历辛卯年正月十一,香港泉州台商投资区同乡总会假座九龙红磡海逸道八号渔人码头三楼海逸皇宫大酒楼,隆重举行了2011年春茗联欢晚会。  当晚到场嘉宾云集。第一届董事会会长王万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向现场的所有来宾拜年,并对中联办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各兄弟社团的贤达从百忙之中拔冗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是晚有一千多名会员和乡亲出席联欢晚会。  该会筹备组成至今一
期刊
【本刊讯】2011辛卯兔年新春2月13日中午,香港缅华互助会假座尖沙咀鸿星海鲜酒家,隆重举办2011辛卯年新年团拜联欢会,宴开15席,共有160多人欢聚一堂。  中联办孙刚,香港华侨华人总会创会会长古宣辉伉俪,香港缅华互助会荣誉会长王俊宏伉俪、曾福才伉俪,香港缅华互助会主席王锦彪伉俪,副主席杨秋国伉俪、苏金碧伉俪,香港《镜报》社长徐世英,中国侨联委员徐新英等主礼嘉宾出席 。  首先,进行了该会换届
期刊
有谁,可以因为做点心,而荣登“25位亚洲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有谁,可以使其经营的店面,仅仅因为几道美味的点心,就被列为一星级食肆?亦有谁,坚持走平民路线,所自制的即叫即蒸点心,受到香港广大市民的追捧和喜爱?  他是麦桂培先生,添好运点心专门店的老板,人们都叫他“培哥”。作为香港饮食界人士,食肆负责人兼点心师傅,麦桂培先生如今吸引了太多媒体的注视,也创造许多同行不曾想过的记录。这一切,都因为在食肆
期刊
科学泰斗钱伟长感动中国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他评价是,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
期刊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知,他们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可以更好更快地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毛主席说:“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但最终是你们的。”可见前辈领袖对年轻人寄予的深切厚望和信心。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腾,这个时代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进入精英社会,同时,也不乏一些弱势群体,需要有能力的人去帮助,给予他们生活的阳光。杨启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年轻有为,心系社会弱势群体的人,他不仅精心经营父亲创立的公司,
期刊
提起德国产的奔驰车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款存在了一百余年的名牌汽车,市面上报价少则数十万,多则三百来万,相当名贵奢华。  在澳门,仁孚行有限公司是奔驰汽车唯一的代理经销商。走进这家车行,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无论是装修还是布置,无不彰显它的气派豪华,注重细节。身为奔驰汽车澳门和香港两地的总代理,仁孚以其优质卓越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汽车行业享有良好声誉,本篇介绍的主人公就是这家车行的营
期刊
在香港珠宝行里有一位身经百战的人物,在金融风暴、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他凭藉着自己的经验和魄力,克服困难,走到今天。他用至诚的服务、精美的设计、过硬的质量,打动并留住了客户。在社团服务中,他殚精竭力无怨无悔,是积极带头的一份子,为校友为同胞为祖国,他出钱出力。在事业之外,他乐于行走四方,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开阔胸襟,他就是王伟元先生。    精心经营永华行  王伟元先生祖籍潮州,潮州商人一直成绩卓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