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风华下,一抹洛可可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盛负洛可可之风的芭比盛宴讲述了一部俯瞰兴衰与覆灭的绝美情爱。《绝代艳后》则几近在完全意义上打造了一场属于法国女人的盛宴,全片洛可可风格充斥荧幕,像一道飘散着属于法国人独特的红酒牛排味道的丰盛晚餐。作为第79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的得主,《绝美艳后》确实是在服饰上展现了一幅绝美盛宴。
  关键词:绝代艳后;洛可可;服饰;风格
  作者简介:苑镨元(1996-),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1
  一、以其女性服装为主,分析如下
  1、《绝代艳后》的符号性
  (1)服饰的国别符号
  (2)服饰的时代符号
  (3)服饰的时尚美学符号
  (4)服饰的主题镜头符号
  2、《绝代艳后》的效果
  1.主场景突出性——奢华凡尔赛宫实景拍摄
  2.观众热捧性心理返潮
  3. 色彩造型配饰效果
  二、《绝代艳后》的符号性
  (1)服饰的国别符号
  历史感,时代感与质感都首先要满足让观众明白影片的发生国家是哪里,在讲哪里的历史,在诉说怎样的时代,才能去思考拥有怎样的风情,在播种怎样的情怀。《绝代艳后》作为一部历史剧,可谓在服饰上对历史的还原达到了一个质的高度。全片18世纪法国洛可可服饰风格浓墨重彩地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属于法国的独特的服饰世界,勾勒线条,突出胸部,上紧下松,美不胜收。
  (2)服饰的时代符号
  《绝代艳后》讲述的是发生在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故事,时间历史性强,跨度较大。但是始终以洛可可的服装风格进行塑造。在影片中,将16-18世纪经典的服饰不断地变化展示,以时间前进为线索,对服饰进行着推进性改变。女主人公的出场造型是16世纪最为风靡的世纪钟型蓬裙。到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法国大革命的危机充斥着整个法国,此时的女主角已经成为了一名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女主角一身白色礼服,蕾丝团簇,干净典雅,尤其在18 世纪服装的一些缎带和配饰等元素被广泛应用。一系列的服装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存在。
  (3)服饰的时尚美学符号
  每一件服饰拥有屬于自己的美学意义。《绝代艳后》中的洛可可风情满足了许多女性的幻想,一件件的服饰就好像星星一样在观众的眼眶中不停地闪烁。洛可可服饰以裙装为主,突出女性胸部,注重将人打造成倒三角形式,裙摆夸张,有奢华贵气之感。
  (4)服饰的主题镜头符号
  任何一个服饰暴露于镜头之中,都不仅仅再是一件服饰,而是一种独特的镜头语言。对影片的主题的彰显和人物的塑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绝代艳后》中,一个“服饰”的运用就十分到位——裸体。裸体在此刻拥有一种特殊的服饰意义。在刚刚嫁到法国的第一天清晨,女主角就被其他高级侍从脱光换衣,这样的一幕在主题上也就意味着女主人公此刻将要完成由公主到皇后的身份转变,完成属于自己的第一次蜕变。在镜头语言上来看,女主角略带囊中羞涩,略带新奇和慌乱的护住自己的隐私,曼妙的身材也显现出来,彰显出镜头的美感。
  三、《绝代艳后》的效果
  1.主场景突出性——奢华凡尔赛宫实景拍摄
  2.观众热捧性心理返潮
  3.色彩造型配饰效果
  《绝代艳后》整部影片浓墨重彩,好似一部西洋油画。作为一台历史剧,主场景在历史发生地凡尔赛宫。不可思议的是,影片制作方通过不断地洽谈取得了凡尔赛宫的允许,使用凡尔赛宫实景进行拍摄。这样的制作使得整部影片更加具有历史感,高度的服饰还原和场景还原使得影片更具真实感。不仅如此,凡尔赛皇宫本与生俱来的奢华和干净也和导演独具一格的服饰设计巧妙的搭配在了一起。试想,如此奢靡梦幻的服装洛可可服饰除了真正的凡尔赛皇宫又有什么场景能与之相配。
  一部电影的成功需要足够的受众基础,女性对于美的追求是一种天性,《绝美艳后》似乎抓住了这一点。这部电影的展映也引发了人们对宫廷服饰的热捧和追求,同理,这种对于宫廷服饰的追求又会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人们对影片的欲望。
  配饰是梦幻的加持品,整部影片中,蝴蝶结,绸带,蕾丝等与元素大量的运用,使得这一场高雅梦幻的盛宴更加庄重。从古至今,女性永远有着恋不完的配饰梦,而这部影片则高度满足了女性观众的幻想。每一克珍珠,每一寸丝绸,每一条蕾丝都在散发着一股梦幻的味道。此外,即使连吃喝所用的器皿都洽和着这份皇宫中的奢华。
  服饰本身作为一种高雅的人文艺术,就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将服饰完美的融合进影视作品中,会使得影视作品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服饰我们也应该不断的探索并将其与影视作品融合。
  参考文献:
  [1]胡志毅.世界艺术史-建筑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2]叶立诚.中西服装史[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3]宋科新.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渊源及对服饰的影响[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分类及其翻译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YG2017363。  摘 要: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创意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紧密结合,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译者要了解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知识,具备敏锐的跨文化意识,以“中国文化走出去”为指引,将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传播到世界各地。  
摘 要:《西厢记》是元代戏曲的压卷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戏剧现实主义的巨大成就。本文拟从《西厢记》发展历程、女性主体意识在元杂剧的复苏以及对历代文学(如《红楼梦》)的影响的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西厢记》的传播图景和接受视角,以为借鉴。  关键词:女性主体意识;解构;《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一、《西厢记》形成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与计划项目(2017YX19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亚里士多德通过对友爱的内涵的阐释形成了特有的友爱观。他的友爱思想明确的叙述了何为友爱以及何以维持友爱,这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有很大的启发。亚里士多德对平等的友爱和不平等的友爱进行分析,使个体与他人能够更好的共处,也凸显了其思想对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友爱;共处  作者简介:范
摘 要:若说沈从文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乡野牧原生活缔造者,那么《边城》便是其作品中曲调最为高昂、曲风最为悠扬的一曲牧歌。然而,笔者认为,在这一切美好景象的背后,却是沈从文伤感心绪的轻吟。  关键词:挽歌;《边城》;探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02  一提起《边城》,人们脑中栩栩如生的湘西世界也便分明起来——“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秦穆公,秦成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一,出现在中学课本里的人物,在位39年而逝。  像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活着的时候,便搅的世界不安生,又是东进,又是西扩。临死了,也要搞一个大新闻出来—他要人殉葬,很多人。  一次群臣聚会,大家饮酒乐甚,好不快活,穆公喝的正在兴头上,突然蹦出来一句:咱哥几个,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1  作为献给中国广大乡村中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民办老师们的悲壮之歌,刘醒龙创作的《天行者》不只是书写了一群在“这一带山区中最远最深最高的那一片”的界岭农村中的坚守与渴望的民办老师,更是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近四百万民办教师作了近乎于临摹式的细致描写。  刘醒龙说过业内有这么一个说法,长篇
“他们既主流又先锋,既商业,又很有种。”  瑟堡的雨伞  颁奖季在即。  尽管开奖前的所有预测和热门分析,在开奖后会变得没什么意义,人们对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几个重量级大奖的预测,还是乐此不疲。  《爱乐之城》(La La Land)今年光是在奥斯卡就得了14项提名。为了说明这个数字的重要性,人们往前追溯,发现历史上只有《泰坦尼克号》有过同样的纪录。  在这之前的第73届金球奖,《爱乐之城》
摘 要:西方的恐怖片中有一个特别的分支,就是宗教类恐怖片,其中深厚的宗教底蕴常常渗透在这类电影中,使得宗教宣扬的理念得以在恐怖片中存续,也成为取得良好市场和口碑效应的有力武器。宗教信仰与娱乐形式的双刃剑为世界恐怖片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对电影艺术做出了独特的推动。本文将恐怖片中的宗教类型作为研究框架,结合几部宗教类的恐怖影片的经典之作作为具体的研究文本,采用一般理论体系研究与个案相结合的方法试图解
摘 要:长篇小说《墨雨》是湖南文学界的一部史诗性作品。它真实地描写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湖南农民运动,其残酷惨烈应为那场席卷华夏的中国乡村革命的缩影。但作者并非简单机械的描写阶级斗争与农民运动,而是从民族心灵与文化的角度,对这场大革命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其中着重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贯彻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脉络的设置、情感倾向的创造中。正是这种文化的渗透,才使得作品更为饱
摘 要:伯纳德·马拉默德是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作品多以描写个性鲜明的犹太男性角色而被学者广泛阅读和研究,但其中犹太女性角色的作用也同样重要。本文以《伙计》中典型第二代犹太女性形象海伦为例,分析她在当时受困于美国价值和犹太文化的两方面的影响之下,又无法真正适应美国或犹太任意一方价值观念,但仍然不懈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生活,追寻美国梦。  关键词:美国价值观;犹太价值观;梦想追求  作者简介:王雪,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