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类天疱疮七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gu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分析结节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结节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治疗和随访情况。

结果

7例结节性类天疱疮患者中,女4例、男3例,发病年龄中位值59岁。临床表现以痒疹样皮损、结节为主,伴或不伴水疱,瘙痒症状明显,确诊前均误诊为结节性痒疹、湿疹。所有患者病理表现均有表皮增生肥厚,可见表皮下裂隙,真皮乳头胶原增生,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基底膜带IgG和C3呈线状阳性,间接免疫荧光有2例阳性。7例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结论

结节性类天疱疮临床易误诊,免疫病理检查有利于诊断,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其他文献
随着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兴起了一种新型的内镜介入诊疗技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是指经由胃、结(直)
病案首页质量是医院信息管理的源头,是医疗统计和科研检索的基础,在医院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中,病案首页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医疗机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事
期刊
目的明确羟氯喹对调节性T细胞(Treg)体外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取1例健康人外周血15 ml,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后,分选幼稚性T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2(IL-2)协同诱导因子体外培养;试验组加入诱导因子及20 μmol/L羟氯喹体外培养。分别在培养的第0、6、12天,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查CD4+Foxp3+Treg的数量和比例
如今的计算机功能以及系统逐渐复杂化,网络功能逐渐强大,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都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网络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安全性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人
1引言rn广东省各医院遵照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于2003年1月1日起全面启动使用ICD-10编码,我省使用的病案统计软件是全国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推介的ICD-10字典库,由于ICD-9与ICD
传统的2DCAD技术在对建筑进行描述的过程中,由于建筑的平面和立面以及详图都是分开设计,不仅仅耗费时间,而且常常出现错误,难以将建筑形态加以详细准确描述,同时,由于CAD本身的局限
1 转换编码(以下称转码)的意义及作用转换编码是保持病案信息资料的连续性。病案信息连续性既便于与国际间进行交流,也有利于医院经营。认识到信息资料的连续在病案管理工作中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计算机的网络连接范围及规模正在迅速的拓展,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计算机的网络可靠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本文
目的研究一个反常性痤疮家系患者γ分泌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个反常性痤疮患者家系资料,该家系共4代30人,患者12例,其中在世患者9例。提取先证者及其有关亲属8例(患者5例、非患者3例)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NCSTN、PSEN1、PSENEN、Aph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测序并分析。选取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基因检测发现,5例患者外周血DNA中的PSENEN基因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