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iy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下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那是因为过去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关于讲授教学法的研究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甚至是一句话,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2、准确定位新增加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的实例了例如,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少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又如,欧拉公式内容,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的形象和直观的理解。例如,把拓扑变换理解为橡皮变换,不要引导学生追求拓扑变换形式化的定义应注重对拓扑思想方法的介绍。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丁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如讲到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上)“反函数”这一节内容时,学生思维往往容易出现“混乱”,搞不清为什么有的函数有反函数,有的函数没有反函数。这时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映射是函数,反函数作为一种函数,也必须符合函数的定义,从而推导出在定义域和值域间只有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上课提问时,应要求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条理性和完整性。要指出学生回答中的漏洞所在,不严密的回答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同结果。如有的学生在回答“三垂线定理”时说:“一条直线如果和平面的一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就存在问题。因为他没有说这条直线是否在射影所在的那个平面α内,若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正确的应是“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不盲目迷信任何一种固定教学模式,希望教学方式能日新月异,能带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尽可能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也就成了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力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1.重力的应用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
期刊
摘要: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每一个“四化”建设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兴趣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并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努力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生个性 自信心 创新精神 意志品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也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当代的中学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学数学教师,在时代的浪潮中,必须和时代同步,培
期刊
摘 要: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 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
期刊
摘要:写作的乐趣在于创造与想象。我们要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尝试在写作中加入自己的创意,用比喻达到创意的目的,使文章显得独特而与众不同。  关键词:写作创意比喻    创意是想出或做出了其他人没有想过或做过的东西,即自出心裁的创造。这个“东西”不是凭空得出的,它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能够结合现有的条件,使一切更加美好贴切。在厨艺上,创意是利用现有的材料,煮出不同品味风格的食品;在写作中,创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课程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造性必要性    初中物理课程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初中物理教育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对培养创造型学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培养创造型学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下面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
期刊
摘要: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笔者就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意义、过程和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生物探究式问题    探究式教学,亦称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获得亲身体验的实践活
期刊
摘 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努力,值得关注。   关键词:思想政治审美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无疑是
期刊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拥有多种智能,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仅针对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而言,不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将多元智能应用于语文教学,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创设多元智能环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教学方法、专题学习;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智能 教学    一、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    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就要针对他
期刊
摘 要: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运用积极的想象和联想,结合个人的阅历和知识积累,初步回答问题,对各问题的回答作明确具体地运用,让写作内容涉及的各要素如白纸上的黑字一样,鲜明的凸显出来。  关键词:思考程序思维确定关系生活    比喻追本法:审视带有比喻辞格的题目时,应以本体为思考着力点。  追本三步走:1、找到喻体,并分析喻体的含义及特点。  2、根据这些特点及含义,去追觅本体的影踪。  3、根据本体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