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无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但纵观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因教师对美术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不重视、未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专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等原因,小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效果并不佳。因此,小学美术教师有必要深入思考下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以此使其学会发现美、欣赏关以及创造关。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教学
  一、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随着社会时代发展进步,我国对于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以往单一的文化素质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了,因此学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着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满足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初始阶段,在小学阶段展开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达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培育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型人才,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促使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二)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美的表达形式,美术学习就是将生活中的美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小学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就是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美术敏感性,让学生可以更敏锐的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充分锻炼学生欣赏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小学生独到的美术见解,让学生形成自己对美的衡量标准,更快的理解美术教师所教学的美术绘画技巧和美术相关知识,提升小学生美术学习效率和美术学习质量。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活跃美术教学
  一直以来,教育教学的重点都是放在学科知识上,所以学生们的时间大部分都是被主要的科目所占据,很少能够进行艺术的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如高年级,自控能力较差,长期的进行主科学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关于美术的教学。教师应该积极地组织户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领悟到生活的美。比如说,在教授写景写生时,教师就应该带着学生们走出课堂,到外面让学生感受写景写生的趣味,让学生们画出学校的某一角,这些都是由学生自己进行选择的,只有是学生内心里真实觉得美好的事物,才能够让他们真实体会到结构的魅力。通过户外的学习.这样特殊的上课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转换学生对美术的固定印象,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们参与到美术课堂之中。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丰富美术教学的内涵
  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领域,各大学校的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完善,都给了美术教学的教师很多可以施展美术教育的机会。首先要明白,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用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到关于“艺术”的教学内容时,由于“艺术”这个名词比较抽象,而且涵盖的范围也十分的广泛,可能就会造成小学生不理解这些抽象的信息,也不知道应该以怎么样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生活的小视频,引起学生的思考,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
  (三)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创作源泉都源自于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随着想象力的提高而不断提高,所以说想象力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想象力也与学生的知识层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需要在教学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含量。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去寻找~些艺术作品,让学生去自我欣赏,随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艺术作品,教师也留下欣赏和探究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课下去查阅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去理解艺术作品所想要表现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去认知艺术的深层次含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审美技巧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昕一首优美的歌曲。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根据歌曲来画出一副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不断联想创作出丰富有趣的美术作品。
  (四)鉴赏作品,升华学生审美境界
  名家作品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发展自身审美能力的重要素材,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经典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了解其艺术表现手法,欣赏作品中的美,并在此过程中感受艺术家对美的追求,促使学生可以在欣赏美术作品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美、思想美。实践是学生认识世界、感知美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中的景色,欣赏大自然之美,以此全面激發学生的审美心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
  (五)结合实际开展小学美术教学
  美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高于生活,需要以生活为基础,同时也是生活的写照。由此可见,美术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想带给学生更加真实的美的感受,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障美术教学的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味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的审美能力缺乏真实情感,并且十分空洞。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实际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找到美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师在进行“丰富多彩的玩具”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准备形式多样的玩具,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不同玩具所具有的不同形态和不同颜色,了解不同玩具的不同特点,同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与玩具的形状、颜色或者特点相似,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玩具进行美术制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掌握玩具的特点,然后联想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最后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美术制作。这可以使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并且能够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以使学生人人都能够成长为知美、爱美、懂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8(04):149.
  [2]郝芳,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7(27):165.
  [3]许建红,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3):44-45.
其他文献
利用新型阴离子型羧甲钠改性田菁胶对细粒煤和超细粒煤脱水的试验研究 ,探讨了助滤剂用量、过滤时间、真空度等因素对脱水效果的影响。该新型阴离子助滤剂能够明显地提高细粒
开展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应当熟练运用课前预习来减轻课堂的负担,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过去沿用传统方法栽培天麻,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近年采用“箱栽法”新技术栽培天麻,生产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这为农村发展庭院经济和城镇业余致富开拓了新
摘要:所谓美术鉴赏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和欣赏,并且在其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作品进行分析,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美术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在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美术欣赏和评述的基本方法,增加学生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
我在县政府当秘书时,面临过各种各样的难题,我和同行们归纳为秘书有三怕。一怕领导不讲理。领导的水平参差不齐,其中真有水平不高却很难伺候的。那时我们写出的讲话稿给领导
摘要:群文阅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相关文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要求。因此,结合实践探讨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以及如何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量和阅读的水平。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对于阅读
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 是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知识层次来适应更高阶段的工作需求,而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实践者,与学生未来发展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教师要意识到教
目前,我国电视界相继推出一批以娱乐为主体的互动综艺节目。这类节目独步荧屏,以游戏的方式展开,穿插歌舞,现场嘉宾和拨打电话参与节目的观众都有可能获得奖品,形成一个周末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人们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内容投入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在当今各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的当下,教师应该对这些方法理念加以有效运用整改,合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主动的展开,进而提高其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知识掌握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育教学;策略分析  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索使用阿替普酶(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经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sis,CDT)补救尿激酶(urokinase,UK)溶栓无效的下肢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