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观点的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xf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尼尔·波兹曼提出中世纪以前是没有童年的概念;印刷术时代书籍和阅读将儿童隔离在成人世界之外;现代社会的电子媒介则打开了儿童通向成人生活后台的视窗,导致了童年的消逝。本文通过探究“童年”概念的演变历程,对童年“消逝”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思考。
  关键词 童年 童年的“消逝”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Anlyse on Neil Postman’s 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WANG Jinfang
  (Education Science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angsu 210097)
  Abstrct Neil Postman states that: there is no concept of childhood before Medieval; in the Printing Ages, reading and books isolate the children with adults, in nowadays, electric medias open a window to the children which lead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This work through an anlyse of the evolution ofchildhood’s concept, think deeply and anlyse causes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Key words childhood; 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宝贵、最美好的时期,它对人的一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童年的消逝》指出以电视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方式极大地影响了童年,使其濒临迅速消逝的边缘。①这个观点虽然有夸张之嫌,但是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引起我们对童年的广泛思考与关注。
  1 童年”概念演变的历程
  尼尔·波兹曼从传播媒介切入,认为从文字到印刷术到电视时代,童年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世纪以前是没有童年的概念的,当时社会传播模式以口语为主导,造成了以“口语文化”为主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不能够、也不情愿对儿童有什么隐瞒,当一个儿童学会如何说话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个成人,一个全面参与社会活动的成人。儿童与成人之间没有交往的困难,彼此分享着基本相同的文化世界,因此“童年”并不存在。
  但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改变了一切。首先,印刷创造了一个新的成人的概念,即成年人是有阅读能力的人,相对也有了一个新的童年的概念,即童年是没有阅读能力的人。儿童被从成年世界赶出来了,成人就变得需要努力才能挣来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教育。因此欧洲文明重新创造了学校,从而是童年的概念成为社会必需了;其次,印刷可以重新赋予人类的自我意识,让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得以自我思索和讨论,强化了自我意识,最终导致童年开花结果的种子;再次,印刷起到了隔离成人与儿童的作用,使儿童远离了成人的秘密、社会的秘密,可以说,印刷术大大限制了儿童了解社会秘密的可能性,将中世纪儿童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世界的经验封闭了。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成为了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但如今电子传播形式打破了将儿童隔离于成年人世界的屏障。在电视身上,原来的资讯结构崩溃了。“虽然电视上也出现语言,而且有时候也很重要,但是支配观众的意识、传达重要意义的是影像,而非语言。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表示,人们观看电视。”电视呈现资讯的方式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观看它,“这就意味着电视节目不需要以‘儿童’和‘成人’来进行分类。…电视的外在形式,跟它的符号形式一样,不能使它具有排他性”,电视这种符号世界不要求对成人和儿童有任何区别。电视打开了通向成人生活后台的视窗,成人的权威和童年的好奇都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这样人生的两个阶段就不可避免的联合到一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电子媒介时代,既没有真正的儿童,也没有真正的成人,有的则是儿童化的成人和成人化的儿童。②
  在网络时代的起步阶段,波兹曼认为这将是一个重塑童年的时代。因为使用网络需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而使用电脑的技能会和阅读能力一样,再次将儿童隔绝在成人的秘密之外。“如果一个全球性的电脑文化被视为必须,那么,可以想见,年轻人的教育会变得非常重要,年轻人的文化必须与成人文化不同的想法也会保存下来。”但他也指出,这仅仅是一种可能,取决于人们如何使用。由于互联网的特性,一般具有初步识字基础的孩子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对于成人和儿童都是同样开放的,重塑童年是不可能的。
  2 童年“消逝”的原因及思考
  童年的消逝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从各个学科、不同的角度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而本文将从传媒和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
  2.1 从传媒的角度
  在现代社会,儿童的成长不可避免地受到媒介文化的影响。电视是我们文化中存在的了解文化的最主要的方式,电视只维持最一般的智力水平。电视是“客户友好”型的,它只能给人们想要的。电视充满了暴力、色情、战争,是成人原本不想让儿童知道的。但是成人不可能将儿童与电视完全隔离开来,于是儿童不可避免地过早的接触到了这些内容。不仅如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对“童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冲击。现在,绝大多数城市中的儿童都可以使用电脑,并且能够熟练地地利用互联网来搜索、浏览信息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获取由一些在现实社会中无法获取的知识。我们的电子信息环境正在使儿童消逝或者说正在使成年消逝。
  如果说电视真的引起了童年的消逝,那么消逝的原因不应该是电视这种形式的本身,而是操纵电视的人,他们的文化观念、儿童观、经济利益动机等决定了他们要鼓励儿童尽早成为 “微型成人”。在这个过程中,童年被大大地缩短了,甚至产生了童年的“消逝”。现代儿童究竟在哪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失去了童真,相信每个成年人都有深有体会。既然儿童不可避免地要与电子传媒打交道,因此,我们应该重新从呵护童年的角度出发,制作出更多优秀的节目,借以保持儿童的童真,延续童年的美好。要以儿童的世界作为儿童电视反映的对象,更重要的要以儿童的视角去认识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用儿童的语言去表达,这样才能和儿童有心灵的共通,让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2.2 从教育的角度
  在现代社会中,在“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落后就要挨打”的口号的号召下,儿童被迫在老师和家长的努力推动下急匆匆地向前赶。然而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并不单纯为了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而是掺杂了很多功利性的目的。成人社会的注意力大都不是集中在儿童的生活、成长上,而是集中在成人意欲向儿童灌输的种种知识、本领上。“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自我,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我认为孩子永远也享受不到所谓的幸福”。③这些都是以孩子的天性受到忽视,需要得不到满足为代价拿到的。教育的功利性取向是一个很明显的表现。
  人是教育的起点,教育的关注点应该是人,儿童教育应该关注的是儿童本身。儿童教育应该在儿童的生活中展开,这就是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④“儿童不但要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还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发展,但也要在自己的世界中获得自己的自由,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只要一个少年儿童没有仅仅属于自己的世界,仅仅属于自己的感受方式,他就没有任何抵御被成人文化过早异化的能力,他或者毫无分辨能力地接受所有成年人的教导,造成创造力的过早枯萎和生命活力的过早消失,或者产生逆反心理,盲目地拒绝成年人的任何教导”。⑤
  童年,这个美好的代名词,需要我们成人的用心呵护。卢梭提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极力主张“自然在需要儿童成为成人以前,儿童就是儿童”。 ⑥没有童年是可怕的,失去儿童,最终必将失去成人。因此我们要尊重童年的独特价值,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去呵护童年,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真正做到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救救孩子”。
  
  注释
  ① 尼尔·波滋曼.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②③刘晓东.中国文化盲点——儿童教育的近现代立场[J].教育导刊,2005 (12).
  ④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⑤ 王富仁.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J].读书,2001(6) .
  ⑥ 卢梭.爱弥尔(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其他文献
《后叙》一文是韩愈为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城的张巡、许远辩诬之作。文中有一段话,对理解张巡的思想和性格至关重“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他临终前对部下所说
“书圣”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拥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王羲之生平、书法美学思想和“书圣”之称的介绍,对王羲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为理解研习其书法作品打下良好的理论
煤矿机械制造企业从工1984年以来,为增强企业的活力,改变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弊端,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实行了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由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过渡到
建国初,中国共产党针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等状况,在农村中,开展了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活动教育等途径向他们灌输各种科学的、正确的思想、理论、政
人皆有七情六欲,纵是诗坛巨擎,也不能免俗。文章以不敬不雅之辞,述录先贤一二滑稽之事,绝无抵毁先贤之意,但求从人性另一角度认识诗人的种种。
期刊
这种新型大倾角链挡板驱动带式输送机的试验和研制工作于1991年由英国Huwood有限公司获得成功。笔者介绍了目前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和研制现状,重点论述了大倾角链挡板驱
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关键时期,近代图书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中国也逐渐成熟,图书的产量和种类都有了极大地提高。而这一时期的物价水平虽然时有波动,但总体上看
唐朝是诗歌发展最为繁盛的时代,出现了大量优秀的音乐诗。本文就唐代三大音乐诗———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作对比研究。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其以巨大的包容性与中国本土的思想文化相融合,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佛家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色彩在中国古典文
二十世纪初,清王朝在封建君主专制受到西方威胁下,被迫于1901年宣布实行新政,开始晚清最后十年的自救。但其表面上摆出救国姿态,实则是继续巩固和扩大权利,故以“民智未开”为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