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来源 :农村财政与财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e5n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在内蒙古宁城县小城子镇宁南村,这是个美丽的小山村。
  说她“小”是因为村子不大,户数不到500户,人口不到2000人。说她“美丽”,还得从2011年实施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说起。
  “春天满山花、夏天满山绿、秋天满山果、冬天满山白”是这个村四季的写实。春天到来,满山的野花和果树花让忙碌的蜜蜂不知道采哪个蜜好。夏天绿色的田野、绿色的果树、绿色的植被,使这个村被绿色覆盖。秋天到了,这个村特色产业是大苹果、寒红梨和梨枣,满山瓜果飘香。冬天,也是这个村最为忙碌的季节,勤劳的农民在背风朝阳的半山腰,建起了1200亩日光温室蔬菜,白白的棚膜勾勒出冬天一道靓丽的风景,也着实让菜农钱袋子鼓了。
  生活富裕起来的山村农民,面对晴天土大、雨天泥泞的街巷土路,终于忍耐不住了,渴望对街巷土路硬化。
  2011年的一天,村主任李洪全找到了镇财政所,带着全村2000口人“一事一议”会议表决记录,拿着农民摁着手印自愿出资三分之一的花名册,郑重地递交了申请书。于是,在国家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的扶持下,宁南村按县里规划,打响了道路硬化的攻坚战。
  2011年-2013年,每期街巷水泥路硬化2公里,三年累计实施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四期,街巷水泥路硬化8公里。
  宁南村街巷水泥路硬化背后还有个小故事。
  按宁城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操作规范,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设立标示牌。来到宁南村,如果细心,你会发现,与标示牌一起并排的还有一个“功德碑”。当地农民有个习惯,认为修桥修路是积德行善的事,谁投多少钱、出了多少力都要公示出来。
  比较有特点的是,宁南村的自筹款不是按人均摊的,而是以化缘的方式筹上来的,有钱的多筹点儿,没钱的少筹点儿,剩余不足部分由村主任包了。只要是在经济承担范围之内,村民都想多出点。温亚祥家,就他一口人,家庭非常困难,村民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就没收他家的自筹款。当他知道以后,找到村干部说啥也得掏点儿,自己再穷、再困难,这钱也得出。拗不过他的村干部只好让他出50元,结果他还是掏了100元。
  街巷水泥路硬化后,村民自发地将自家门前路两侧垃圾、粪堆清理干净,栽植了梧桐树、砌上花池子,池中有的种花,有的种菜。山里人在用行动建设美丽乡村。
  2012年冬天,连续六场大雪考验了村民的素质。不管是夜间几点开始下的雪,第二天早上八点出门时,在水泥路上看不到积雪,村民自觉地把水泥路的管护分段承包了,从我家到你家这段,我负责扫雪管护;从你家到他家,你负责扫雪管护。不仅是下雪天,平时的清扫也是这样。
  路修好了,树长高了,花池菜也绿了,小村人又绘制5000平方米的文化长廊。将全村农家外墙壁抹平粉涮后,画上壁画,图文并茂。壁画分五个版块,分别是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节约粮食、勤劳致富、文明新风。
  70多岁的张素珍老大娘掰着手指头,向人们讲述着村里的变化:“2011年村里实施了一期水泥路;2012年实施了一期水泥路,硬化了文化广场,栽植了梧桐树;2013年实施了两期水泥路,画上了壁画,垒上了花池子”。
  村容美了,人们饭后茶余,在水泥路上散步,在广场上聊天,聊的最多的是山村的人和事。谁家有好事喜事,大家都跟着乐、开心;谁家有难事大家都跟着着急,集体想办法,都会伸手帮一把。
  “迎着七月炎炎的烈日,走进宁南村,你并没有那种炙烤的感觉,仿佛走进现代文明长廊。漫步洁净的水泥路,头顶有梧桐树为你遮阳,街巷水泥路的两旁,聪明的农民,用栽植的茄子、尖椒替代了花坛中的花草,路两侧的壁墙上,邻里互助、尊老爱幼、节约粮食的简笔画,向路人讲述着这是个现代文明的小山村”。这是内蒙古自治区一位记者,到宁南村采风写下的话。
  (作者单位:内蒙古宁城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从2014年起,江西省新干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奖补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主要
本文针对铝溶胶装置使用的泵前过滤器购买费用高、采购周期长、使用效果差的弊端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其材质及结构的选型和改进,选择了材质和结构更为合理的新型过滤器,有效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电力的供应需求也不断增加。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中,已不仅仅是向供电企业输送电力,而形成了大用户直供的供电模式。大用户直供给电力企业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技术也在增速发展,其中,双法兰液位计的应用对我国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出现膜片腐蚀问题,针对此,本文采用专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