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子诗论》第二十一简\二十二简的解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诗经》的研究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上博馆藏简中《孔子诗论》的问世更是掀起了一场《诗论》研究热,文章和著作迭出,意见和观点纷呈,也有很多不一致之处,究其原因,一是所得资料太少,难以有效说明问题;二是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多为点评式批评,随感而发,点到为止,讲究精简含蓄,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和科学推理,所以若想以此为契机来解决学术史上的一些难题,也还是相当难的一件事。
  关键词: 《孔子诗论》 竹书论《诗》 多种解释 局限性
  
  从先秦到现在,如果说有哪一部经典的研究吸引了更多的人的关注的话,那么就非《诗经》莫属了。历朝历代都有研究《诗经》的大家学者,著作更是汗牛充栋。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的出现,①无疑又掀起了一股《诗经》热。据陈桐生先生《〈孔子诗论〉研究》一书的统计,从1999年1月到2004年3月,有关《孔子诗论》的论文已有279篇,专著8部,学术会议17篇,这么短的时间,如此浩瀚的文字,足以说明学界对它的关注。但我们在细读这些解析文字时发现,这些文章和专著,侧重多有不同,对诗旨的释义也颇多分歧之处,盖因竹书论《诗》多为点评式评论,且言辞简略、脱漏不全所致。今以第二十一、二十二简为例,对所论及的诗篇略作分析,讨论可能存在的多种解释,并探讨竹书论《诗》的局限性。
  一、《孔子诗论》第二十一简、二十二简的内容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一书所公布的原文为:
  第二十一简:“……貴也。《將大車》之囂也§,則以爲不可如何也。《審露》之益也,其猶酡与■。孔子曰:‘《宛║丘》吾善之■,《猗嗟》吾喜之,《鳲鳩》吾信之■,《文王》吾美之,《清》……&’”
  第二十二简:“……之。《昊天有成命》吾□§之。《宛丘》曰:‘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变,以║禦亂。’吾喜之■。《鳲鳩》曰:‘其义一氏,心如結也。’吾信之。《文王》曰:‘文王ξ在上,於昭於天。’吾美之。”②
  陈桐生之《〈孔子诗论〉研究》将此两简翻译为:
  第二十一简:“……贵也。《将大车》之嚣也,則以为不可如何也。《湛露》之益也,其犹驰与?孔子曰:‘《宛丘》,吾善之。《猗嗟》,吾喜之,《鸤鸠》,吾信之。《文王》,吾美之。《清……’”
  第二十二简:“……之。《宛丘》曰:‘洵有情,而无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反,以御乱。’吾喜之。《鸤鸠》曰:‘其仪一氏,心如结也。’吾信之。《文王》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吾美之。”③
  张金良在简帛研究网(http://www.jianbo.org/index.asp)上发表的《上博简〈孔子诗论〉释解》中译为:
  第二十一简:“……贵也,《将大车》之嗸也,则以为不可如何也。《湛露》之溢也,其蹉跎與?孔子曰:‘《宛丘》吾善之。《猗嗟》吾喜之。《鸤鸠》吾信之。《文王》吾美之。《清……’”
  第二十二简:“……之。《宛丘》曰:‘旬有情,而亡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返,以御乱。’吾喜之。《鸤鸠》曰:‘其仪一兮,心如结也。’吾信之。《文王》曰:‘文王在上。’吾美之。”④
  二、两简所及诗篇的原文及名家解读
  下面来简单看一下简文涉及的六首诗。
  第一首:《将大车》,即《小雅·无将大车》:⑤
  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
  无将大车,维尘雍兮。无思百忧,祇自重兮。
  将,扶、持。无,通“毋”。诗的字面的意思是:不要驾驶或扶持大车而枉自引起尘土飞扬。以此起兴,劝诫人们不要忧思重重,否则只会像驾车扬尘一样,白白地让自己饱受病痛的折磨。
  《湛露》,即《小雅·湛露》: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湛,浓重,此是露水很重的意思。诗以晨露起兴,描写了天子夜宴诸侯的场景,以及与宴诸君的美好德行与礼仪。
  《宛丘》,即《国风·陈风·宛丘》: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汤,即荡。诗篇写了一个人在宛丘舞蹈击乐的情形。宛丘是中间高四周低的游乐场。陈国的疆土就在今天河南省开封以东到安徽亳州一带,这一地区的风俗“妇人尊贵,好祭礼,用史巫”(《汉书·地理志》)。
  《猗嗟》,即《国风·齐风·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从诗的字面意思看是赞美了一个人的仪容礼仪之美和射艺之精。并在末尾感叹道:“四矢反,以御乱兮。”反,即返,四箭皆中靶心,言射技之高。如此高超的射技足可抵御外侮和平定内乱了。诗中有“展我甥兮”句,所以人们多认为写的为鲁庄公,因为他的母亲文姜是齐人,按照风俗,齐人为鲁庄公之舅氏。
  《鸤鸠》即《国风·曹风·鸤鸠》: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诗之本意似乎是赞美淑人君子的仪表风度,反复吟咏的是“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第六首《文王》,即《大雅·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厥作裸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诗篇追述文王德业,一般认为是赞美文王受命作周的。
  两简所涉六首诗,大雅一篇,小雅两篇,国风三篇,各篇诗旨,历来解说有一致处,亦有相异处,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这种情形,下面列表分析之。
  《孔子诗论》第21简、22简诗义分析对照表(表1)
  
  
  三、诗旨之争、《诗论》歧解和竹书论《诗》的局限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诗经》中这几篇的解题,各家多有不同。对于大小雅中的诗,争议略少些,如《文王》,均倾向于赞美文王受命作周,追念他的丰功伟业,同时告诫后世子孙;《小雅·无将大车》,无论是“大夫悔将小人也(毛诗序)”或“此亦行役劳苦而忧思者之作(朱熹)”,还是“没落贵族(诗人)感时伤乱之作(程俊英)”,都是取“悔恨叹息”之意,无须深究。而对于风诗,则显然大家的意见就很不一致了,程俊英先生甚至在她的两本书中的答案也不尽相同(见表格);而对于《诗论》中话语的解释,也是有很多不同的意见。
  比如,对于《陈风·宛丘》的解释。竹书说:“‘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那么这句话如果解释为:“‘那个跳舞的人如此投入可谓是太有热情了,但同时也就失去了威望啊!’我认为是对的。”或者说:“巫舞跳得再投入,国家也不会因此兴旺,他们祈神拜天的愿望终究是要落空的。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这样一来,就和《毛诗序》的“刺幽公”和朱熹的“言虽有情思而可乐矣,然无威仪可瞻望也,国人叙其事以刺之”相类了。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称:“乐舞非细民所宜,威望亦于庸众无关,使闾巷鄙夫终岁执羽舞翿于宛丘之上,亦属常然,何烦诗人讽咏,重劳大圣人录而冠夫《陈风》之首,以为游荡者戒耶?此必陈君与其臣下不务政治,相与游乐,君击鼓而臣舞翿,无冬无夏,威仪尽失,故过宛丘下者,相与指而诮之曰:子之游荡,洵足为乐,奈失仪何?其何以为民望乎?……”⑥这也是顺应《毛诗序》的意思。而若按照程俊英、余冠英先生的理解,则这又是一首情诗。言诗作者对舞者的爱慕和不可及。按此意解释《孔子诗论》中的这句话,就是:“‘对他的感情如此真挚,却没有任何希望啊!’我觉得作者说的是对的。(或我喜欢作者的说法,我赞美他的感情,等等。)”这样解释也是可通。那么究竟是那一种说法更有道理呢?“善”字的意义非常之多,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从多角度看,单凭《孔子诗论》中简单的一句评判——吾善之——是无法揭晓谜底。究其实,还是字句太过简短之故。
  再比如《猗嗟》,历来的看法也很不一致。《毛诗序》和朱熹的《诗集传》皆倾向于这是一首刺诗,刺鲁庄公空有其表和其技,却不能防闲其母。“防闲其母”之说的起因,源于《春秋左氏传》对鲁庄公之母、桓公之妻——文姜的记叙。
  《春秋左传正义》记载:
  【桓公三年】:【经】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公会齐侯于讙。夫人姜氏至自齐。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有年。⑩
  【传】三年春……公会于嬴,成昏于齐也。齐侯送姜氏于讙,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11}
  【桓公十八年】:【传】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12}
  经传记载得比较简略,但大意尚可得:文姜婚后齐侯送文姜如齐,非礼也;十八年春,文姜如齐,齐侯通焉,且被桓公知觉,夏天桓公即死于齐。这件事的说法有很多。诗中写道:“展我甥兮!”(真正是我们的好外甥啊(展:诚,确实)!)郑笺云:“容貌技艺如此,诚我齐之甥。言诚者,拒时人言齐侯之子。”朱熹说:“此时人之微辞也。”{13}都是认可鲁庄公之母与齐侯有非礼或乱伦之事的。而经传又记载庄公二年、四年、七年等夫人姜氏屡会齐侯,因此时人作诗讽刺之亦在情理之中。
  如果推论成立,那么此诗的讽刺意味就是显而易见的了。但也有大批的人持赞美一说,是就字面意思的理解,如程俊英先生的“赞美艺高射手”,也是言之成理的。不过她也没有摈弃刺说一种,只说“可作参考”。{14}而据袁梅的解释,则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她认为这是女子夸夫的歌。“甥”,还有“婿”的意思。她引了《韵会》——“女之婿亦曰甥”和《孟子》——“帝馆甥与贰室”来证明她的说法。{15}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这种分歧在《孔子诗论》出现之后是否有所改观呢?《诗论》说:“‘四矢返,以御乱’,吾喜之。”“四矢返”没有什么歧义,暂且不论;只说“吾喜之”三字的解释。喜,可以理解为喜欢、快乐或高兴,意思是:“射箭之人技艺如此高超,我很喜欢。”或者说:“诗中写道:‘射箭之人四箭皆中,可以平定局势。’这样的写法我很喜欢。”都通。而如果把喜看成是戏谑之意,则诗评又带有刺的含义了。喜,古代可借用作“嬉”、“憘”等字。与“嬉”通用的情况,如《春秋经传集解》中说道:“夏以末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共子,晋申生以骊姬废。——共,音恭,本亦作恭,末喜,本或作嬉。音同。《國语》云:桀伐有施,有施以末喜女焉,韦昭注《汉书》云:‘嬉,姓也。’”{16}《汉语大字典》解释“喜”的其中一义为“游戏”:“xi,阴平声,游戏,后作‘嬉’。《集韵·之韵》:‘喜,通作嬉。’”对于“嬉”字,汉语大字典解作“戏乐”,就不是单纯的喜欢高兴的意思了。而“憘”,《汉语大字典》既释为“同‘喜’”,亦标明有“叹息声”之意,虽则是两个义项,但焉知不会通用呢?那么无论是“叹息”,还是“戏乐”,都不能和赞美主人翁的思想相统一。由是可知,对于这一首诗的主旨,到底是讽刺主人翁,还是赞美他,仍无定论。仅凭一“喜”字,不能做出任何有效的判断。
  而对于《小雅·湛露》的理解,历代颇为一致的看法,就是“天子夜宴诸侯”,但张金良先生的解读显然又并非如此,《诗论》中“其猶酡与”之“猶酡”,张先生训为“蹉跎”,一词之变,则赞美诗又变成了讽喻诗,孰是孰非,也是很难断决。
  对于《鸤鸠》的争议,似乎又更大一些。陈子展谓当为刺曹共公依附霸主,狐假虎威,妄自尊大,不知度德量力而作。{17}《曹风》四篇中几乎全是刺诗,单单冒出来这一首《鸤鸠》,若说是赞美了统治者外表美好、内心坚贞的美好德行,则这样的说法似乎有无可依傍之感。然而竹书又分明说道:“‘其仪一兮,心如结也’,吾信之。”翻译过来就是:“‘他的外表美好如一,他的内心坚贞无比’,我相信他。”那么论诗者孔子是说的肺腑之言呢,还是反语?也是不解。汉语辞令的丰富多彩弦外有音和委婉含蓄是众所周知的,单凭竹书的只言片语,我们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加之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多为点评式评论,随感而发,点到即止,讲究含蓄蕴藉简练精括,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和科学推理过程,所以即使有一些片段式的材料的发现,也很难解答学术史上的诸多困惑。
  综上所述,对于《孔子诗论》所涉及的六首诗,尽管有诗论者的观点,但在解读和释义这些观点上还有分歧,以前对于《诗经》若干篇章的不解和争议也依然存在,并没有哪一方有确凿的证据说明自己所言就一定符合事实;竹书的出现,也只是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汉代诗学的一个发展历程,让我们对诗学研究史上曾经存在的一些问题或可能有过的现象有一些较为直接的了解,而若想以此重新解释《诗经》中的话语或主题,真正实现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与传世之文献互相释证来解答学术难题,则苦于资料太少,仍是无法如愿的一件憾事,我们只能期待更多的考古发现。同时,对于传世文献的结论,我们也应该秉持一贯的科学的态度,不宜轻易否定。
  正所谓:古史茫昧,一言半语足可珍贵;{18}真意难寻,洋洒万千岂作等闲。
  
  注释:
  ①《孔子诗论》是上博简的一种,共29支,1006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下文所称“竹书”和“诗论”皆指此。
  ②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③陈桐生.《孔子诗论》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4:268.
  ④张金良.上博简《孔子诗论》释解.网址:http://www.bamboosilk.org/admin3/2007/zhangjinliang001.htm.
  ⑤引自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以下所引《诗经》原文均出于此.
  ⑥转引自程俊英.诗经译注.
  ⑦[宋]朱熹.诗集传.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下引朱熹文皆引与此。
  ⑧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⑨[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清同治十年刻本,第七卷:140.
  ⑩[周]左丘明撰.[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集传正义.阮刻十三经注疏本,第六卷:137.
  {11}同上,第六卷:139.
  {12}同上,第七卷:182.
  {13}转引自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287.
  {14}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286.
  {15}袁梅.诗经译注(国风部分)[M].济南:齐鲁书社,1980:289.
  {16}[晋]杜预撰.[唐]孔颖达撰.春秋经传集解.四部丛刊景宋本:461.
  {17}陈子展.诗三百解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8}冯浩非.历代诗经论说述评.[M].北京:中华书局,2003:157.
  
  参考文献:
  [1][周]左丘明撰.[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集传正义.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2][晋]杜预撰.[唐]孔颖达撰.春秋经传集解.四部丛刊景宋本.
  [3][宋]朱熹.诗集传.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4][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清同治十年刻本.
  [5]陈子展.诗三百解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7]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8]冯浩非.历代诗经论说述评[M].北京:中华书局,2003.
  [9]袁梅.诗经译注(国风部分)[M].济南:齐鲁书社,1980.
  [10]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1]陈桐生.《孔子诗论》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2]张金良.《孔子诗论》释解.简帛研究网:http://www.
  jianbo.org/index.asp.
其他文献
摘 要: 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已成为新《纲要》指导下,幼儿美术教学的趋向;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在实践中作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为创新奠定基础;通过各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引导幼儿积极创新;绘画与语言相结合,让幼儿画画编编;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教学活动,引导幼儿画好想
期刊
摘 要: 《版式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题体系里极其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后期的专业设计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高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主要是依托书本规范式的版式教学方法,对于国内外新型的教学课题模式运用较少。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展开对“建筑与版式”这一课题教学方法的探究,旨在研究与讨论《版式设计》这门设计专业基础课如何有效展开,以及在具体的课题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及
期刊
摘 要: Hyland的元话语模式作为一种引导说话者/读者进行语篇理解和表达作者/说话者态度的手段,其可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本文利用Hyland的元话语模式来分析美国总统小布什离职演讲稿和奥巴马任职演讲稿,旨在通过元话语的使用及分布情况挖掘元话语的使用对语类和语域在语篇中的体现,以及达到各自演讲目的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元话语模式 小布什离职演说 奥巴马就职演说 语篇分
期刊
摘 要: 作者根据《现代汉语》课程特点和教育对象特点,阐述了思维训练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几种行之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结合现代汉语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  关键词: 《现代汉语》教学 思维训练 方法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文秘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其内容丰富,概念繁多,知识结构复杂,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其着力点往往放在知识
期刊
摘 要: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篇章,自此以后,青年和知识分子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随着外部和内部政治环境的变化历经曲折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作为助手和后备军的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发展。革命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思想指导,离不开青年力量的加入,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子始终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出了知识先锋的力量。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知识分子 政策 共产主义青年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文学对学英美文学的接受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模仿、借鉴、反思。文学艺术的普适性使两者拥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学主题。在接受外来影响过程中,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也使得中国文学凸显了与英美文学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呈现出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求同存异的特征。  关键词: 中国文学 英美文学 借鉴 反思    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呈现出对外国文学先进性
期刊
摘 要: 本文用国内学者基本认同的诺尔斯成人学习基本观点和成人教育办学基本原则进行问卷设计,以台州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对不同层次的各类成人学员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讨论成人的学习心理特征及其对现行成人教育的态度。  关键词: 成人 学习心理特征 教育态度 启示    美国教育学家诺尔斯认为,真正有效的成人教育理论必须反映成人的学习特点[1],成人教育的实践表明:了解和把握成人学
期刊
摘 要: 卡琳·施特鲁克是德国妇女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其处女作《阶级之爱》描述了一名年轻女性和两位来自不同阶级之间男子的爱情故事。本文作者以女主人公两次爱情均被抛弃的悲惨遭遇为契机,反映了在所谓高度发展的社会中,妇女得不到理解和尊重的事实。本文以女性内心的呐喊为题,将创作视角投向女性“自我”,指出妇女从苦闷和彷徨中逐渐觉悟,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重视和寻找自身价值,有意识地追求自身解放,努力实现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2010年的数据为例,从馆藏结构、读者统计、借阅统计等方面来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借阅情况,为兄弟院校提供素材,更好地开展读者借阅工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图书馆 借阅统计 借阅分析    本文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分析2010年高职院校学生的借阅状况,希望能对借阅分析有兴趣的老师提供一些素材。学院现有学生7770人,设有8个系30个专业方向,以
期刊
摘 要: 本书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论述了大学接受经费的方式对其组织行为的影响问题,概括出大学接受经费的三种途径。本文在阐述人力资本理论中的私人收益率、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市场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内部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 《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观点》 高等教育改革 经济视角    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观点》经济的观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