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智能建筑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论述了智能建筑的含义、以及发展状况;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要点及系统检测。指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系统。
  关键词: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The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key points and system testing. That build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s a main system.
  Key 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build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system
  一、智能建筑的含義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技术也日新月异,智能建筑的概念也日趋成熟,早期一般被成为智能大厦。在国内 “3A大厦”、“5A大厦”等广告词随处可见,所谓的“3A大厦”是指建筑物具有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功能者。而“5A大厦”则是将楼宇自动化(BA)中的火灾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独立出来,形成消防自动化(FA);将安保系统独立出来称之为安保自动化(SA),从而形成“5A”。其中,“BA系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称的楼控系统,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简称。
   直到2000年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的问世,其中对什么是“智能建筑”才有了明确的定义:“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见,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的建筑才能称之为智能建筑。但此定义还忽视了一点,“节能环保”。到2006年建设部重新组织编制组对GB/T50314-2000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在内容上进行了技术提升和补充完善,并按照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予以分类,还在“智能建筑”的术语解释上加上了有关“节能、环保”的概念。在新的GB/T50314-2006上“智能建筑”被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化工程,建筑、结构、水、采暖与通风、电气等专业构成有机整体。犹如人的身体,只有各个器官协调作业,才能表现为健康状态。智能建筑的“智能”,也就是要建筑像人一样,能“知冷知热”,自动调节空气、水、阳光照射等,创造既节能、健康、舒适又安全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减少“楼宇综合症”的发生。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有几个“A”就是智能化建筑的概念是错误的。
   建筑智能化系统(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是智能建筑中应用的电信息系统。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国内还有一个俗称,即所谓的“弱电”系统,它是以从建筑设计中有别与传统的电气设计和照明设计而引申出来的。传统的电气设计和照明设计称为“强电”设计,而把属于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内容称为“弱电”设计。
   建筑智能化系统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每个智能建筑要把所有系统都包罗进去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总投资、管理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与建筑物功能相适应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设计标准,应侧重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注重智能化系统集成,强调综合性、统一性和各子系统的关联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传统的智能化子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达到资源共享、功能得以提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但是,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并不是仅仅涉及一个弱电专业,要由各专业相互配合,如建筑专业在做设计方案时,就应当考虑太阳光的利用与人工照明的关系以及热辐射的作用等等。不能只考虑建筑外形,连结构的合理性都不考虑,把有限的资金都放在外形上,有可能就应了那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话,就不可能做成智能建筑。因此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多技术系统的综合体。
  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里所说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也就是在《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里被称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和公共安全系统(PSS)等综合管理的系统。
   虽然,从现实来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办公楼、宾馆、体育场馆等各类的公共建筑当中,可是,在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发展中,住宅(小区)的建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在公共建筑里不同的是,应依据住宅(小区)自身的特点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技术结合起来,发挥该系统的作用。除小区内的公共部分与其他公共建筑里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一样,在住宅内部,家庭控制器(Home controller)是智能化系统的一个主要产品。它可以实现对住宅内表计(水表、电表、燃气表、直饮水表、热水、供热等计量仪表和设备)的数据采集和远传,还包括了对常用家用电器的控制等功能。
   (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
   按照《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里6.1.2所阐述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用于对建筑物内各类机电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及自动化管理,达到安全、可靠、节能和集中管理的目的。
   我们把它总结归一下,即:
  实现自动监视与自动调节以适应室内环境的变化;各类机电设备的启、停和运行进行连锁操作,以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各类机电设备的故障自动监测,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及时维修;实现优化控制以实现节能降耗;实现过程控制自动化以节约设备管理人员。
   (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内容:
   根据《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里6.1.3的内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包括以下几大子系统:
  1、空调与通风系统;2、变配电系统;3、公共照明系统;4、给排水系统;5、热源和热交换系统;6、冷冻和冷却水系统;7、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子系统(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接口功能;9、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功能;10、系统实时性;11、系统可维护功能;12、系统可靠性;13、现场设备安装质量;14、现场设备性能;15、依据设计要求所需评测的项目等。
   可见,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又称BA系统)是体现节能和创造优良环境最有价值的系统,也是关联技术最多的系统,应称之为建筑智能化的龙头系统。
   (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
   1、系统检测:是指智能化系统安装、调试完毕,经过规定的试运行时间后,竣工验收前所进行的对系统功能、性能及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的全面检验和测试,评价结果将作为竣工验收和智能化系统等级评估的依据。
   2、系统检测的条件应具备:(1)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后,已进行了规定时间的设运行;(2)已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文件和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
   对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来说,在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里有明确的规定。就是,系统的检测在系统试运行连续投运时间不少于1个月后进行,并且应依据工程合同技术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审核文件、设备及产品的技术文件进行。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应以系统功能和性能检测为主,同时对现场安装质量、设备性能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记录进行抽查或复核。
   4、系统检测的流程
   (1)一般由工程建设单位,也可由工程承包方或使用单位向检测机构申请办理系统检测委托手续。
   (2)检测单位在熟悉委托方所提供的各项工程资料,对工程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已明确知道委托方的需求后,应及时的制定检测方案。
   (3)检测单位按照已制定的检测方案进行检测工作。现场应详细、准确的填写原始记录表。原始记录表应字迹清晰、没有笔误,以便现场检测人员签字或者盖名章。
   (4)在现场检测和相关的实验和检验完成后,应按照相关的委托手续中双方约定的时效内及时的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除有检测人员、复核人员和签发人员的签名外,还应有检测机构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或检测机构公章。检测报告应有明确的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检测结论。凡不合格项均应明确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现今,我国在智能建筑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行业法规还尚不规范、健全,譬如说现在改版后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已经改为按照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予以分类了,但是《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至今还尚未改版,依旧按照各系统进行分类。这就造成现在的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市场不够规范和系统化。另一方面,必须从行政上和技术上对智能建筑的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加强对系统集成商的资格审查,重点审查其规模和人才构成,考核其从业技术水平。對于建筑设计、施工单位,则应将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纳入质量监督体系,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系统运行管理阶段均应实施监督。工程完成后还应按有关的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规范进行检测和验收。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2006)
  2、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3、欧阳东、张青虎等:《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系统应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国内推广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规范建筑市场的经济行为,旨在推进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格局,以利我国工程造价与国际先进的造价管理接轨。但是实际施行过程中,由于造价机制仍然过于僵化,使得竞争的水平不高,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事与愿违。笔者就清单计价模式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实际的应用情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并结合实务量法对比分析我国造价行业普遍依赖定额作价的一些弊病。  过于依赖定额  众所周
白霜亮,1972年农历7月7日生于陕西渭南,1999年7月大学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2002年攻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研究生;2005年7月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现为陕西国画院专
摘要: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人类一直受着水灾、旱灾以及各种恶劣天气等诸多自然灾害的困扰。在这些自然灾害当中,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它给人类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因此,对于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一种必须的措施。因此,本文着重的探讨了在建筑结构中对于抗震的设计,目的是在地震中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的抗震性,使得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可以在地震中得以有效的保护的同时,也保证国家的经济和各种设施的安全。  
钻定向井水平井已成为近些年钻井行业的热点.钻水平井过程中,地质导向起着关键作用,井眼轨迹的动态监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沿钻进方向钻头距上下界面距离及距界面的垂
摘要:本文通过对既有建筑外墙面整治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高速发展的情况,确定对既有建筑外墙面整治将成为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新热点。  关键词:建筑外墙面整治优点完善    一、目前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建筑业的春天,尤其是这二十年,各地区更是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建筑业每年完成产值巨大,并成为了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以我市为例,这几年正常报建完成的房屋建筑面积每年都
摘要:水电站混凝土搅拌楼安装于环境恶劣的施工现场,如何保证称重传感器测量精度是混凝土搅拌楼实现自动配料的关键。简要分析了影响称重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内在与外在因素,从实际使用的角度,讨论了提高称重传感器测量精度可靠性的几点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合理选择称重传感器额定容量;正确设定混凝土各配料的给定值;重视称重传感器的温、湿度运行条件;对传感器采用三重保护的密封;严格称重传感器的安装工艺程序。  关键
2005年以来,随着对俄进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满洲里市银行进口信用证业务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办理信用证笔数和金额大幅增长。信用证项下结算的进口货物大多为化工产品,
摘 要:文章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和构造要求,对其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作了阐述,提出了具体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剪能力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系提高多层砖房屋抗震能力的一种措施,但是,当前许多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施工质量。这样,不但不能起到增强抗震能力的作用,还将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给建筑物带来隐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构造柱的施工质量。   1
摘要:本文从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及统一会计核算、政策、制度等方面入手,论述了财务实施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并对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进行了论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勘行业也由国家地质任务,逐步转向社会地质及多种经营生产并存体制。经营管理决策也随之改变,经营管理的重心在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重心在于资金管理。现代财务管理由分散体制向集中转变是一种趋势,它把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有
以前对张国朝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我省一位很有实力的青年书家,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重要展览。近日集中赏读了国朝的一些作品,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国朝的书风清俊遒丽,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