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大了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过去的一些情景总是时不时冒出来,让我陷入回忆。
  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大的呢?我竟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好像长大是一夜之间的事。
  一
  我开始练钢琴是因为一个很幼稚的理由。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那时,有位同学的家长很爱表现自己的孩子,经常向家长们普及学乐器的好处,搬出了中考加分、高考加分等一众理由。那时,家长们显然对中高考认识不够清楚,受到怂恿,又觉得学乐器似乎可以“高人一等”,于是纷纷报名。
  我至今记得买琴时的情景。
  那时家里没有太多钱,而一架钢琴可以算是家里最贵的物件了。买的时候各种价钱的钢琴都有,爸妈疼爱我,买了那家店里最贵的那架。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架钢琴的价钱:一万八千元。这个价钱对当时的我来说绝对算天文数字,于是我立志好好练琴。
  那架钢琴很大,我家的房子没有电梯,全靠几个彪形大汉扛上五楼。楼道很窄,折腾了很久这架琴才被运上楼,如今仍完好地待在我家里。最后终于把琴抬进房间时,其中一位师傅忍不住边擦汗边对我说:“孩子呀,钢琴扛上来不容易,你可得好好练。”这句话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
  我练钢琴时一路优哉游哉地跟在别人后面练,弹得绝对不算出色,可是我很高兴。我弹钢琴真的是因为兴趣,虽然没什么天赋,也没得过什么奖项,但是弹钢琴这件事在我心里一直是很温暖的回忆。
  后来,因为中考的压力,我很长时间没有弹琴。
  很久之后的我再次弹奏时,惊异地发现指法竟没有生疏,音阶自然流淌出来,就像以前一样。
  那时我才知道,小时候留下的烙印是会伴随一生的。

  二
  学钢琴之前,我其实练过一段时间小提琴,但是时间很短。据说,我练小提琴很有天赋,可惜不知为什么终止了。
  我总是这样,喜欢的东西很多,也尝试了很多,坚持下来的却很少。但只要经历过就好,它们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喜欢的书籍和歌曲会成为性格的一部分,喜欢的体育项目多年后仍有些功底,着迷的电影也许有一天会重温。它们就像在我的身体里暂时沉睡,等待某个契机醒来,然后在我的生命中爆发。
  热爱过,总会留下印记,悄然藏在我的身体里。
  三
  最近人们很喜欢“得失心”这个词。我应该是一个得失心很重的孩子,从小就被认为“想得多”。
  我第一次被认为“想得多”是在小学语文课上。我的作文“惊艳”了当时的语文老师,获得了期末考试全年级最高分。老师叫我到讲台前朗读作文,当时还评价说:“这位同学想得很多,写得很好,一般学生是不会这么敏感,想得这么多的……”我当时就蒙了:我才上小学,怎么会想得多,怎么会敏感?
  从那以后,这个评价就一直跟随着我,我也逐渐接受了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争强好胜”。与其说争强好胜,不如说我比其他同学提前意识到学习和成绩的重要性。
  说到学习,必须提到一位女同学,姑且叫她“马尾辫”吧。
  我和马尾辫是一类人,都很早认识到成绩的重要性,同样争强好胜。所以我们都不喜欢对方,我们在每一科上都展开了“分数争夺战”,所有考试无一例外。我会因为某次考试她比我多得了0.5分而焦虑,她会因为我某次的胜利而铆足了劲儿。十一二岁的我们就是那么幼稚,却留下了有些好笑的回忆。
  突然有一天,马尾辫不见了,据说是去了寄宿学校。
  从此我再也没见过她。
  后来,我还和许多人展开过“分数争夺战”,对手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残酷,我却再也没见过如马尾辫那样和我一样幼稚、好笑的对手。
  我很想念她,也想念那段时光。
  渐渐地,随着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我长大了。
  长大总会伴随过去记忆的消逝,我们也总会改变。就像我再也没对谁表现出像对马尾辫那样直接的“敌意”,可是其他人在我脑海里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唯独马尾辫,我记得清清楚楚。
  尾 声
  我愛那些琐碎的记忆,也爱我未曾长大的幼稚。
  所有的这一切,我喜欢过的,讨厌过的,我爱过的,正在爱的,它们拼凑成现在的我。
  行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我长大了。

我看绪嘉盈


  绪嘉盈,一个喜欢听音乐、弹钢琴、写作的女生,似乎很文艺吧?但她的理想是做个“理科女”,探究宇宙和生命的奥秘,与理性和严谨为友!十四岁之前,她的生活有舞蹈、钢琴为伴,也有《我的老师》等作品记录成长中“重要的他人”;十四岁后,有一本一本的习题集,有无数次的“小懊恼”,也有成功的喜悦,如多次作文获奖。愿她未来以笔为琴,以勤为路,谱写梦想之歌!
  ———家长
  她是一个执着、坚忍、乐观的人,总是选择以坚忍的态度面对困难,以昂扬的精神笑对明天。她的勇气、敏感让她从生活的点滴处积累灵感,厚积薄发。她的身体里蕴含了巨大的能量,让她在不平坦的路上勇往直前。
  ———同学雷童
  她有很多奇思妙想,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丰富的想象,这让她的文字流畅有趣,鲜活热烈。她崇尚洒脱,这种精神也流淌在她的文字里,让她的文字读起来酣畅淋漓。
  ———同学石博宇
  她是一个热爱思考、热爱生活的人。她将她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和想象交织在一起,形成灵动的文字,创造了属于她的文字世界。她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读她的文章,能渐渐进入她的心灵世界。
  ———同学张帆
其他文献
又下雪了,雪花和着雨丝飞扬在浩渺的东湖上空,飘落在傍水而立的磨山之巅。我第一次登紫金山时也是这样的天气,当时母亲在幽林掩映的紫霞湖畔等着我。  那是我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爷爷奶奶,离开熟悉又热闹的华北农家大院,来到多雨潮湿的南京,来到父母身边,心中充满不安、不快。爸爸长期出差,基本不在家;妈妈工作无比繁忙,每天清早匆匆吃完早餐后急忙将我送到学校,我常常在夜里12点以后半睡半醒间听见她回家的脚步声。我曾
儒家文化教导我们,人生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在于同时存在于外部与内部世界的稳定。所谓无事生非的人,便是试图或者已经在打破一些稳定秩序的人。  对于一种秩序的突破,不应该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常常把这种突破看成无理的、富有攻击性的可笑行为,殊不知,那里有更庞然的精神意义。奥伊肯说:“在精神问题上,任何否定和不满的背后都有着一种肯定和追求。”无事生非的人总是难以妥协。“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英雄是产生于秩序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
穹顶渐渐不再澄明,从天空中落下一片片雾絮,缓缓地堆积,之后忽地朝四方沿着穹盖滑落,将城市包裹在阴沉沉的暮色里。  我从窗口转身,想要打开屋里的灯。按下开关,屋里却还是暗的。我急忙去看电闸,没问题,又奔到窗前:远方的街灯还亮着,但小区已整个浸泡在沉寂的昏暗中了。  我从抽屉里取出一根蜡烛,划亮一根火柴点上,从那一点焦黑的烛芯中忽地迸发出无限的光明。我想到了那个用蜡烛来填满房间的故事,不禁笑了。  正
一场白雪,一杆花枪,告诉了我们他的名字;  一场恩怨,一封休书,讲述了他的传奇;  他没有青史留名的荣耀,只有令人心动的故事……  ———题记  秋风瑟瑟,婉转的箫声划破夜空,如泣如诉。当年的八百里水泊早已干涸,只留下震撼天地的豪气。  他的一生,注定是一场悲剧。  很难相信,原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竟会被逼上梁山。  刚开始,1998年央视版的《水浒传》着重表现了他光鲜的职业、幸福和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
孔子认为,“固穷”是君子,而小人“穷斯滥矣”,这其实就是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是否坚持自我、坚持节操的一种选择。  何为困境?困境是一个人在某方面处于受现实制约的境地。对此,我们不妨参考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孔子提出的穷,更多地指的是精神上的困境,正如题目所给出的事例,表面上看这个困境是说没有食物,实则是孔子的思想、理念不被认同的困境。  再看所谓的“固穷”,其实也是因人而异的。伯夷、叔齐因
“勇”在中華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如“夫战,勇气也”“勇者不惧”,它已经成了一种民族精神。无论什么年代什么环境,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勇气是分不开的。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到处有勇者的存在,特别是在抵御外侮的战场上。鸦片战争中,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三位总兵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壮烈殉国;甲午战争中,邓世昌、林永升、黄建勋、林履中四位管带誓死不降,与舰同沉;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国人前
戴自真,河北省沧州一中高二学生,爱好看书、写作、听歌、看电影、画画、发呆……她认为,看书和写作是极其幸福的事,尤其是看合胃口的书,写忠于内心的句子。写作是为了记录那些曾经闪现或涌动的细小而饱满的心情,给自己留下最真实的痕迹。她渴望远离喧嚣,寻一个自由的角落,听歌、读书、养植物、浇灌自己,自娱自乐到终老。
如果世代都是江南人,不免會有一些恋乡情怀。  从未见过北方人写下“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这类诗句。他们也写不出来,他们击打腰鼓的有力的大手,可以瞬间将江南击个粉碎。  江南是易碎的瓷,带有灵气,像个孩子,没有铁的笨拙、铜的迂腐、塑料的平庸、玻璃的无味。江南,是一个充满传承的地方,是被长江水浇灌着的所在。  江南柳,婀娜多姿;江南雨,朦胧悠悠;江南人,多愁善感。  活在江南,或有一种烟雨醉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