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讽权贵的明代螃蟹图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uan3660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瓷器上螃蟹入画,现代人常常以为是科举题材,寓意为“二甲传胪”。所谓“二甲”,通常指螃蟹的两只大螯。所谓“传胪”,在科举制度中的本意是“唱名”。明《幼学琼林》卷四“科第”有语云:“金殿唱名曰‘传胪’”。清代周达用对此语作注道:“天子临轩,宰臣进三卷,读于御案前,读毕拆视姓名,则曰某人。阁内则承之以传于阶下,卫士六七人,齐声传呼之,谓之传胪。”可见,“传胪”是指皇帝在宫殿上宣布新科进士名单时,内阁官员以及宫殿卫士接力传声的过程。明清每届进士分三等,也叫“三甲”。“一甲”取三名,分别有专门的称呼“状元”、“榜眼”、“探花”。“传胪”特指“二甲”第一名,所以“二甲传胪”也就是恭喜科举高中的意思。
  “二甲传胪”的经典画面,应该是一只螃蟹用双螯(二甲)钳着一根芦苇,也有画两只螃蟹(二甲)在芦苇丛中爬行之类。因“芦”与“胪”同音,故“二甲传芦”(或“二甲穿芦”)可转意为“二甲传胪”。
  如果我们仔细观赏明清瓷器上的“螃蟹图”,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规律:经典的“二甲传胪”基本上只出现在清代(图1);明代的螃蟹图,绝大多数只画螃蟹,不画芦苇(图2、图3、图4、图5、图6)。因此,明代螃蟹图似不能以“二甲传胪”去理解画意了。
  那么应怎样理解明代的“螃蟹图”呢?我们且从古人绘画的一种思维方式说起。明代中期文学家杨慎曾经在其《画品》中说到,绘画有“托意”一类:“魏高贵乡公曹髦画《卞庄刺虎图》,意在诛司马昭也。宋雍秀才画草虫,每画一物讥当时用事者。一蜗,‘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以比安石。”(见《明代画论》78页)
  所谓“托意”,简单地说也就是寓意于物,杨慎的这段话里举了两个“托意”的例子。第一个是三国时的魏少帝曹髦画《卞庄刺虎图》。“卞庄刺虎”是春秋战国的一则典故:卞庄想去杀虎,他的门僮阻止他说,两只虎正要去吃牛,吃牛就会争斗起来,争斗之后会有死有伤,那时再去杀虎就能得一举杀双虎之功了。曹髦画《卞庄刺虎图》,意在杀当时在魏国专权的司马昭。另一个例子是宋代一位“雍秀才”画草虫,每画一物都含讥讽当权者之意。如画一蜗牛,比喻王安石一心往上爬,最后不得好死的下场。此画的配诗“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是苏东坡题的名句。
  明代时也有这种“托意”的用法,而且应用的领域广泛。在众多的“托意”之物中,“蟹”是常见的一种。如《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有“借蟹讥权贵”条云:“宋朱横于吴中,时有士人咏蟹讥之,中联云:‘水清讵免双螯黑,秋老难逃一背红。’盖少曾犯法,鞭背黥面,故以此嘲。至嘉靖朝,张、桂用事恣肆,有人于御前放蟹横行,背有朱字,世宗取阅,乃漆书璁、萼姓名,此大珰辈所为也。其后分宜擅权,枉杀贵溪,京师人恶之,为语曰:‘可恨严介溪,作事忒心欺。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一蟹之微,古今皆借以喻权贵,然亦一蟹不如一蟹矣。”
  《万历野获编》的这则记录说到了三件事:第一,以螃蟹譬喻权贵在中国历史上是有传统的,宋代就有人写螃蟹诗嘲讽权臣朱。第二,在明嘉靖朝发生过一起以螃蟹来讽刺当红大臣的事件。这起事件发生在皇宫内,讽刺的对象是张璁、桂萼。张璁、桂萼当时是朝廷掌握大权的内阁大学士,也许是他们的行事触犯了大珰(太监)们的利益,愤恨的大珰故意在螃蟹的背壳写上红字,放在宫中让皇帝看见。嘉靖皇帝拿起螃蟹一看,红字原来是张璁、桂萼的名字。他明白,是有人在暗示张、桂两人横行霸道。第三件事说的是严嵩擅权害死忠良。严嵩字惟中,号介溪、分宜等,是嘉靖朝著名的权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严嵩陷害另一个朝廷重臣夏言(江西贵溪人,人称“夏贵溪”)致死。于是愤愤不平的京城百姓编了一则顺口溜流传民间,以螃蟹譬喻严嵩的横行霸道。
  由上述事例可知,嘉靖时期随着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以螃蟹讥讽权贵成了民众表达不满的一种重要形式。而瓷器上的螃蟹图正是从明代中期流行开来的,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十分显然。
  从绘画的角度看,嘉靖时以螃蟹讥讽朝中权贵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徐渭曾画过一幅《黄甲图》,图中有徐渭自题诗曰:“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诗中“黄甲”是双关语,既指螃蟹,又指进士(明代用黄纸来写进士及第者的姓名,故称“黄甲”)。徐渭此诗是借螃蟹讽刺这些进士徒有外表,实则腹中无珠,空无才学。
  徐渭另外还有一首相似的《题蟹诗》:“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诗的大意是:江村稻熟,喂肥的螃蟹神气活现横行无忌。若将这些螃蟹翻身来看,个个是董卓一般的奸贼。可见,此诗也是在以螃蟹讥讽权贵。
  与徐渭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士王世贞,也写过一首《题蟹》诗:“唼喋红蓼根,双螯利于手。横行能几时,终当堕人口。”也是通过螃蟹来暗讽横行霸道的权贵,终究不会有好下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螃蟹图是明代中后期典型的讽刺权贵的题材之一。绘画上是如此,瓷画上也是如此。所以,明代民窑瓷画中的螃蟹大体上应该是不法权贵的象征,是广大民众诅咒、鄙视的对象。
  明代的青花瓷器,绘画非常自由,各种题材十分广泛。这为人们借题发挥、发泄心中不满提供了可能。到清代,严格的思想控制使讥讽权贵的瓷画难以生存,于是螃蟹才摇身一变,钳一根芦苇,成为科举题材“二甲传胪”的主角了。(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是当时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安徽省博物院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楚国货币、汉画像石、文房四宝、元代金银器、新安书画、徽州雕刻和古籍善本、徽州契约文书、潘玉良美术作品等类别。  江淮撷珍—安徽博物院馆藏精品展于2011年9月29日在安徽省博物院新馆五楼展出。作为独立的古代工艺品特展,本展分为金银
期刊
第一次看倪萍的画,是在两个多月前。我在全国人民政协礼堂布置书画展览,其中有10多幅画,是倪萍所作。安排工作人员将这些画一一挂起,每挂一幅,大家叫好,多有赞美之声。  我不是追星族,大凡明星出书之类,我不太读,包括倪萍的《日子》,虽然销量过百万,我从未看过。我们艺术馆的工作人员,津津乐道着她的《姥姥语录》,说写得太感人了,但我仍未阅读。  可是倪萍画画了,且出手不凡,令我立马刮目相待。原因是我也是个
期刊
宽畅的庭院散发着梧桐的清香,缕缕微风送来翠竹的温凉。若不是看见榻前案旁的團扇,还浑然不觉已是盛夏永昼的节令。这是《中国历代绘画·西安美术学院珍藏》中明代佚名《竹林论画图》给读者展示的第一意境。  西安美术学院珍藏明代佚名《竹林论画图》,是一幅工笔人物画。绢本设色,纵141.2厘米,横92厘米。作品设色淡雅,用笔精到,构图讲究,意境高远。右上角钤印:“宣和”,右下角钤印:“平英阁收藏印”、“吟风弄月
期刊
2012年4月29日,由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和《收藏界》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揭晓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新闻中心隆重举行。历时两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塞外高原、台港澳等地区的民间寻宝活动暂告段落,五件民间国宝从数万件民间藏宝中脱颖而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吴镇烽、杨臣彬、云希正等18名专家依据《国宝标准》对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研究价值的红山文化玉龙、
期刊
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艺坛代表人之一”的吴作人,是一位大胆创新、成就卓著,并享有国际声譽的艺术大师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  吴作人(1908-1997年),名之寿,字作人,祖籍安徽泾县,生于江苏苏州。因家境贫困等原因,刚念三年小学,便辍学在家。少年的之寿虽然被父亲关在楼上,整天背诵“子曰诗云”,却关不住一颗向往大自然的童心。透过窗口,外面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那搏击长空的雄鹰、婉转歌唱的黄鹂、欢跃在柳枝
期刊
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這是为促进党的整风运动的进行、促进文艺工作者学习马列主义、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无产阶级思想而召开的。出席座谈会的作家、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共80余人。是日为第一次会议,毛泽东讲了立场、态度、对象、工作、学习等五个问题。16日,举行第二次会议,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23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议,毛泽东作“结论”发言
期刊
鎏金藏传铜佛像  高23厘米。头戴花冠,面相丰满,慈眉善目,面露微笑。前胸挂璎珞,双手各持花枝置于臂旁,下着长裙,肩宽而腰细,坐于莲花座上。表面鎏金脱落,包浆自然,做工精细。年份为清代。    “长宜子孙”四神镜  直径12.5厘米。圆钮,柿蒂纹钮座间饰“长宜子孙”四字,座外有凸面圆圈及一周栉齿纹。主区用V字符号将纹饰分成四区,其间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主区外饰一周栉齿纹。宽缘上饰阴、阳锯齿
期刊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一直对都江堰有一种向往,古巴比伦王朝两河流域的古老灌渠早已沦为沙漠,而古罗马帝国的人工渠道也都弃置荒废—唯有中华都江堰,依然碧波不断,令我心生豪迈!  “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千万不可忘了都江堰。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我以为,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
期刊
(接上期)   最难风雨故人来  寒流滚滚,风云变幻,对于石鲁来说,都渐渐麻木了,习惯了。像久居山里的人,听惯了狼嚎犬吠反倒习以为常了似的。  他照样酗酒、骂人,照常写照常画,照常说自己想说的话。  他写了“雪滚天怒日色寒”,他写了“天秤为理,地道必公”,他仍然毫无惧色地写着这些可能给他带来更大灾祸的题词题句。  有一天,力群借一个难得的机会来看他了。  当时力群被贬山西,窝在一个偏僻的窑洞里,负
期刊
佛造像是佛教的载体,通过对佛造像年代、工艺、造型及风格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和了解古代雕刻艺术、文化史,古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古代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纵观佛造像制作材料,有木制、泥塑制、金属制、牙骨制、陶瓷制和石制。其中以石刻雕制的难度最大,因为它涉及石料的选择、开采、运输,体大量重,雕刻打磨实属不易。唐代石刻佛造像是把人与精神、现实与理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最佳表现形式。那么就请大家一同欣赏这尊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