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之《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的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中的课题2的内容,探究的是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区别。本专题的学习是延续必修1的有关酶活性的探究实验,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生学情
  本专题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
  第一,学生在必修模块“探究酶活性的条件”接触过对酶的初步探究,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在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中都接触过科学实验,他们对一个实验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比较了解。而且能运用酶的特性和影响其作用的条件等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二,学生比较少有机会做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因此对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方法及基本原则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实验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技术层面的机械操作,看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就意味着实验的成功。因此他们所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很可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三,教学策略:选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及物品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相互评价,细化评价机制,让学生形成科学可行的方案。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能有效控制实验变量,掌握控制实验变量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
  第一,能够通过实验设计的学习过程,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能够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修改并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进一步掌握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法。
  第三,能够通过小组成员交流、组间互评和师生反馈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在设计实验的活动中,体会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的意义,增强合作意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通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体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和实践的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在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能有效控制实验变量,掌握控制实验变量的基本原则。
  重难点突破策略:完善紧凑的实验实施过程安排,一步步训练学生的探究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其探究能力。
  二、教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专题采用以下教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
  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常识走向科学,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二)探究式教学法
  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现象记录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尝试改良实验设计、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論来深化科学探究思想,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
  一是准备实验材料及用具:大小不同、质地不同(棉、化纤、丝绸)并分别沾有不同种类污物(油渍、血渍、葡萄汁)的布块若干、烧杯(500ml)若干、玻璃棒若干、冷水和热水。
  二是根据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要素合理划分为六组,每组学生整体实力相当。
  三、学法
  实验、观察、分析、合作、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被牛奶弄脏的校服用什么洗衣粉比较好?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团队精神。
  (三)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小组之间对实验方案进行相互评价补充,形成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评价及表达能力。
  (四)成果展示,表达交流,小结归纳
  各小组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结果,并进行表述,小组之间进行欢乐大巡游。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肯定,促进实验成果形成完善及分享。
  (五)生成新问题,进一步探究
  在实验成果交流与表达中生成新的问题:加酶洗衣粉的使用对象、注意事项等其他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1.使用加酶洗衣粉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2.有位同学打算用丝绸做实验材料,探讨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你认为他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羊毛衫呢?
  五、教学评价与收获
  1.实验方案科学性、可行性,是否遵循实验设计基本原则。
  1.实验报告。
  3.实验评价表。
  4.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进行讨论、合作、交流,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设计的实验报告及学生评价表也是一个亮点,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不足之处,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较少,课堂时间有限,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可留在生活中继续探究。
其他文献
当我们接受自我的不完美时,才有可能成就作为“人”的“完整”。 有这么一件事曾一度困扰过我。后来,柳暗花明,让我豁然开朗。  由于接待一位家长找我耽误了上课,当我气喘吁吁跑进教室,教室里已乱成一团,说话的、回头的、离座的……细细一看,小张、小李两位班干正回头说得起劲,小李竟玩起文具盒……连班干部也“两面三刀”,平时怎么看不出来,我再也按捺不住,不由分说,劈头盖脸地教训开来。  事情过了两天后,我从学
期刊
在现阶段,计算机的应用几乎占据了所有的行业和领域。中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计算机基础也是每个学生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迈出的一大步。中职教育体系近年来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也投入了相当大的教学力度,这都是为了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必要准备。  一、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必要之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以遍及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人们生活的方式、节奏、快慢也在发生着变化。面对科
期刊
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此崇高的称号,理应受到世人的敬仰,学生的尊重。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整天忙于教学,但管不了学生,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威信,教育不得法,学生不尊重老师。现在的中学生,在班上听班主任的话,其次是听中考科目任课教师的话,至于美术科目的任教师感受颇多,尤其在落后偏远的少数民族上美术课,美术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学习用具,但学生普遍不准备美
期刊
一、學科领域  地理常态课。  二、课堂流程  1.明确目标“讲”一遍(2分钟);  2.自主学习“记”一遍(15分钟);  3.合作探究“议”一遍(8分钟);  4.拓展延伸“展”一遍(10分钟);  5.梳理归纳“写”一遍(5分钟);  6.检测达标“练”一遍(5分钟)。  三、课型模式解读  初中地理课在吉林省是非中考科目,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并且在课堂上尽量完成学习任务。注重
期刊
对于边远山区的小朋友来说,作文成了他们望而生畏的一大难题;对于老师来说,要使学生写好,那更是难上加难。为了使学生写好作文,我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精彩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的积累  1.阅读课文内容来积累  首先,在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边读边注意好的词语、好的佳句、精彩片断、好的描写,用笔画出来,课后把
期刊
对于微课来说,它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具有极强的信息化特征,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的微课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所以,在新课改之后,“微课受到了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很多学校都将微课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运输管理专业作为高校的重要专业,加强重视微课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会积极运用微课教学。通过研究实训教学中的微课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的
期刊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增多,外语能力己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因而外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它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实质是交际教学思想
期刊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中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而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得是否正确、迅速和灵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又对、又快、又巧”。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遵循学生的認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发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亲近生活,激发兴趣  俗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推出的语文教材,在低年级要完成很大的识字量。而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课堂上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說、枯燥无味地训练效果不佳。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尝到了甜头。 
期刊
一所学校,校长的专业能力是决定这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决定因素。因为,校长在学校就像一只领头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学校的各项工作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干部,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应该具备特殊的见识和能力,认真掌握本校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指导教师的工作实践,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新课改试验,关心教师的疾苦,因为,教师是学习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