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精神 播撒科学种子——纪念《科学精神论》发表一百周年

来源 :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整一百年前,1916年1月,本刊2卷1期在首篇文章位置,刊出了《科学精神论》一文,作者是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去年,本刊67卷6期又加注重新发表。本刊前辈首论“科学精神”这篇文章创用了“科学精神”这一中文词汇[1],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自任鸿隽首次使用以来,“科学精神”一词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今天已成常用词汇,具有了丰富的含义。什么是科学精神?本刊前辈作者多有精到的论述。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家在海拔达4600米的藏北羌塘高原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富有特色的文化遗存!这将入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时间推前到4万年前,书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记录,对探索人类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能力与方式.东亚早期现代人的迁徙和融合,以及青藏高原族群形成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位于雪域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西藏,被誉为地球上人类最后一片净土。这里海拔很高、空气
公众的科学素养是衡量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上关于公众科学素养概念与内涵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讨论,本文有关科学素养的概念、维度、标准,以及社会调查方法的确定,展示了国际相关领域的发展历程,也为制定与国家整体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基准提供参考。  公众的科学素养(Public Scientific Literacy)是关于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科学家和教育家一直关注
2018年10月16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BEPC)就建成并投入运行整整30年了。在我国高能加速器与高能物理研究发展的进程中,BEPC是"根"一般的存
2016年10月初媒体传来消息,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凝聚态理论学家。索利斯(David J.Thouless)获一半奖金,霍尔丹(F.DuncanM.Haldane)和科斯特里茨(J.Michael Kosterlitz)分享另一半奖金
<正>纳米技术在食品、医学、环境、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均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有着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热效应,适用于药物传递、医学成像等领域。在药物研究领域,
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升空。时隔一个月,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飞船人轨后经过2天独立飞行,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