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建设探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以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为例开展研究.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思政教学点的优化设计等手段,抓准抓实课程思政,积极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情怀有机融合的教学理念.
其他文献
交通强国背景下,浙江省不断推进综合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建设,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传统阵地,创新发展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保障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如根据市场设立课程专业和教学内容、全方位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再结合浙江省现状,提出本省交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明确专业定位、完善课程设置、促进产教融合和发展评价机制.
在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风沙物理学课程特点,从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大纲修订、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与教学效果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钢结构设计课程既是顺应专业认证要求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又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传统教学难以满足目前钢结构发展趋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为了适应新的产业人才需求,钢结构设计课程既要提升教学质量,又要搭接新的知识体系.文章在分析传统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并制定了适用于钢结构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经试行后学生反应良好,该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专业实践型人才的目的.
STEM教育是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其教育内容涉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方面.积极在小学阶段融入STEM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不断改革的背景下,STEM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很多教师在开展STEM教育时,往往存在教学形式僵化刻板的现象.笔者从纸模应用在STEM教育中的价值分析入手,针对当前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在教育部新工科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要求与新任务,需要针对地理信息产业新型产业的特点来对其进行完善,服务于培养新一代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目的.文章针对当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学训赛创”四位一体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华中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介绍了实践成效.该模式有助于形成以学促训、以训促赛、以赛促学循环递进式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特点的工
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对控制工程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面向工程实践的过程控制工程课程紧密结合自动控制理论、化工原理、检测技术与测量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改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文章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在过程控制工程课程教改方面的经验,分析过程控制工程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提出一种新的课程教改方案和创新教学模式,探讨教学方法改革的可行措施,并且介绍近期取得的一些明显成效.
电子竞技(以下简称电竞)庞大的受众群体和日渐增长的影响力,为推动电竞产业全生态链高质高效发展带来了强大驱动力,察觉商机的传统行业也相继踏入这片蓝海,过于快速的发展使得产业人才市场出现过载,亟需大量“懂电竞”又“有技能”的人员填充行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缺口.该项研究正是从电竞产业目前发展的现状进行切入,深入分析电竞行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质量和需求,再对电竞行业从业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质进行探讨,注重理论实践并行,结合高校课程特征,铺设好“产-学-研”三位一体高素质电竞人才培养路径,从电竞策划运营、电竞解说主播
综合运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发挥第一课堂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活跃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进行一二三课堂联动的课程思政学院建设.分别以高等数学课程、“科研雏鹰”计划、统计调查大赛作为一二三课堂的例子,从育人理念、具体举措、具体成效三个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实践,不断探索和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助力理学学子学业成才、精神成人,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学院获得2016-2018年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
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除了要保证学生的阅读量以外,还要注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正是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小抓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做阅读笔记,以及科学评价学生,几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采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科学研究;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布置生活化作业,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策略,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