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基于颅脑CT灌注数据血管后处理的应用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20516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在基于颅脑CT灌注数据重组CTA的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7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疑似脑血管疾病的10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检查方案的不同将分为A、B 2组,每组50例。A组行颅脑CT灌注检查(选取动静脉CT值差值最大期的前5个时相生成的时间最大密度投影数据集为A1亚组,差值最大期的原始薄层图像为A2亚组),B组行单时相CTA检查,分别进行人工和AI后处理。测量3组图像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客观评价指标并进行主观评分,记录并统计人工和AI后处理的血管分割合格率与后处理时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主观评分差异。

结果

3组横断面原始图像的主观评分、客观评价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A1组动脉强化程度及小动脉细节显示评分、脑动脉CT值、SNR、CNR均高于A2亚组和B组(P均<0.05)。100例患者共1 100条血管,A1亚组[98.4%(541/550)]、B组[98.7%(543/550)]的AI血管重组合格率均高于人工重组[82.9%(456/550)、87.1%(479/550),χ²值分别为77.392、56.521,P<0.001],A2亚组的[78.4%(431/550)]AI血管重组合格率低于人工重组[85.6%(471/550),χ²=9.855,P=0.002]。AI处理完成时间较人工分别缩短56.30%、49.63%、50.81%。

结论

与人工后处理相比,AI在基于颅脑CT灌注降噪数据的CTA后处理的图像质量与工作效率上具有一定优势,结合人工质控,在脑血管病影像后处理方面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Fluency覆膜支架体外开窗治疗移植肾假性动脉瘤1例。患者女,35岁,因肾移植术后4年,发现肾外型假性动脉瘤1 d入院,CTA表现为右侧髂外动脉与移植肾动脉吻合处呈不规则囊袋状膨大,最大直径约1.5 cm×2.0 cm,瘤体上方髂外动脉局限性狭窄。根据CTA测量结果将覆膜周围血管支架体外预开窗置入动脉瘤部,经开窗部置入覆膜肾动脉支架,复查造影假性动脉瘤不再显影,右髂外动脉及肾动脉血流通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主要由单基因变异造成免疫分子、免疫细胞数量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一类疾病。每一种PID发病率较低,掌握这些疾病对普通儿科医生较为困难。因此介绍相对较常见的4种PID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原则,以协助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期刊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疗与手术、系统治疗联合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部分长期存活患者被诊断为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直肠癌、膀胱癌、肉瘤等。本文主要对放疗诱发第二原发肿瘤的剂量效应关系、潜伏期、影响因素、诊断、治疗、预后等内容进行阐述。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原发性EB病毒感染伴随转氨酶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的399例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信息。对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是否升高与患儿年龄、性别、热程及血浆EB病毒-DNA病毒载量的可能相关性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转氨酶异常患儿各时间段累计恢复正常率。结果399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水平,研究分析内蒙古个别地区饮用水中总α放射性水平较高的原因。方法根据已筛查结果再次采集内蒙古地区部分城镇总α放射性水平较高的水样,用低本底α、β放射性测量仪测量、微量铀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其放射性指标异常的原因,估算居民饮水摄入放射性所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自来水样品总α放射性活度0.508~1.00 8 Bq/L,出厂水总α放射性活度0.507~1
Background::According to the amyloid, tau, neurodegeneration research framework classification, amyloid and tau positive (A+T+)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核能在军事、医疗、科研和工农业等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在发生事故时可能存在对机体的辐射损伤。目前对重度以上骨髓型放射病的治疗效果依然不理想。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大小为30~130 nm的小囊泡,可携带包括蛋白质、RNA、DNA等多种活性物质,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外泌体中的内含物不仅可用于辐射损伤的生物标记物,还可用于辐射损伤的治疗。本文对外泌体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和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基于磁共振加速器系统开展自适应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采用磁共振加速器上开展自适应放射治疗的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计128个治疗分次的在线自适应治疗计划。评估分次间靶区处方剂量覆盖和危及器官最大剂量或平均剂量的变化情况。然后将每个治疗分次计划剂量叠加后,比较靶区处方剂量覆盖和各危及器官剂量与参考计划的差异。结果分次间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评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状况及耐药基因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患儿临床分离的311株菌株耐药性,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分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组和非CRAB组;选取与CRAB密切相关基因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率n 60Co γ射线照射对辐射诱导的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的影响。n 方法:60Co γ射线照射3例正常人离体外周血,剂量率分别为0.2、1.0和2.0 Gy/min,照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