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不适不可依赖颈托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d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人普遍有颈肩痛、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等问题。长时间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或靠在床头看电视,是颈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颈肩不适,有些人希望借助颈托,纠正自己的不良姿势。提醒大家:颈托不适合长时间使用,改善颈肩不适关键还是要靠锻炼来增强颈部的稳定性。

颈托不能长期戴


  颈椎综合征主要由外伤或退行性病理改变引起颈部后侧的肌肉及韧带劳损、松弛,造成颈椎不稳定,以至于颈部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增生而压迫颈部神经。在颈椎综合征急性发作期,为避免病情加重,缓解颈部痛、头痛、头晕等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用颈托辅助治疗,限制颈部活动,稳定颈椎,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缓解并改善椎间隙内的压力,减少对脊髓和神经等组织的刺激,从而可改善症状。但是,颈托不能长期使用,待症状缓解后,应由持续使用逐步改成间断使用,同时注意颈部肌肉的功能练习,以减少颈部肌肉的萎缩。
  尤其不建议为矫正体位而预防性使用颈托。因为,长时间佩戴颈托限制了颈部活动范围,会导致周边小关节活动僵硬、肌力下降和骨质疏松,反而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引起颈肩痛。

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必须戴颈托


  医学临床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多使用颈托。颈部受伤后,如果患者神经遭到卡压,可能导致瘫痪,此时必须借助颈托支撑头部,稳定颈椎,同时让患者放松颈部肌肉,减轻疼痛。
  对以上这些患者而言,急救时颈托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后期的恢复。非专业人员遇到车祸现场时,如果发现受伤人员是清醒的,要询问有无颈部痛、手脚能否活动、四肢是否麻木。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在现场没有二次伤害威胁的情况下,不要移动患者,等专业人员救治。伤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能是脊髓神经受伤,因此“不动”比“动”更安全。专业人员救治时,会及时给患者戴上颈托,以減少二次损伤。
  一般来讲,这些患者在手术后还需要戴3个月左右的颈托。恢复期患者的护理和生活细节都要留意:翻身时要保持头部和身体的同步;吃饭、喝水时每一口都要少量,以免误咽到气管。

锻炼肌肉,颈椎才稳定


  大部分颈肩处于亚健康的人都可以通过锻炼颈部活动度及肌肉力量来缓解不适。恢复颈部活动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米”字操,即以头顶或下颌为笔头,用脖颈作笔杆,反复书写“米”字,每次书写5~10次,注意动作要慢。低头工作一小时左右就可以起来做一做。
  颈部肌肉锻炼可以进行简易的抗阻力运动:两腿自然开立与肩同宽(或坐在凳上),头先前倾,两手交叉握于头后。然后头用力后仰,双手用适当的力前压,同时吸气,当头后仰到极限时,稍停2秒。双手施加多一点力把头压向胸前骨上,还原预备姿势,重复做10~20次。注意:动作要慢,手部用力不能太大,以免颈部受伤。
  ★温馨提示:颈部锻炼要适度,量力而行。有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老年人、病情严重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转动时疼痛比较厉害的人、高血压病人不适宜自行锻炼。
其他文献
期刊
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茶,民间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饮茶养生,已是共识。冬天,北方气候以干、冷为主要特点,人们常出现口干舌燥、鼻咽燥火、口舌生疮、大便干等“燥”象,易损伤人体的津液。乌龙茶不寒不热,生津润燥,口感独特,因此,冬季饮茶养生,以乌龙茶为首选。·口感芬芳浓郁·  乌龙茶是我国传统的六大茶叶类型之一。作为一种半发酵茶叶,乌龙茶外形粗壮且紧实,色泽上以青褐、油润为主,具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人们的食物越来越精细的今天,膳食纤维成为学术界和普通百姓都关注的营养素,并被营养学界补充认定为第七类营养素。然而,许多人在补充膳食纤维上仍存在着一定误区。◎粗粮不等于膳食纤维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提到膳食纤维,就会想到吃粗粮。但事实上,如果将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进行排名,粗粮甚至排不进前50名。即使是传说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大户——荞麦,其膳食纤维含量也只有6%左右。也就是说,100克荞麦中只含6克膳
期刊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1],其手术治疗的人路方法较多,但大多采用经典的三角肌与胸大肌肌间沟入路.笔者于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用经三角肌前中束间隙入
期刊
在我国,已婚育龄妇女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只有1.69%会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汇总文献数据显示,我国因避孕意识不足、未采取避孕措施发生意外妊娠所致的人流比例高达50.3%,因避孕失败发生非意愿妊娠而进行补救性人流的比例也高达43.9%。尽管人工流产总体上安全系数很高,但毕竟属于创伤性操作,手术者中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副反应和并发症。尤其是,重复流产和年龄较轻尚未生育的青春期流产,会给生殖健康带来损伤,
期刊
近视是一种日益流行的流行病,到2050年将影响全球一半的人口,其并发症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rn患有近视的人无法看到远处的物体,但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处的物体.这影响到他们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