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教学中的沉锚效应

来源 :校园英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沉锚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常常会被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会像沉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第一信息不同,你的决策也不同。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既要利用沉锚效应为教学服务,也要防止沉锚效应带来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沉锚效应、教学、正负效应
  船抛锚停泊是常用停泊方法。其过程大致是:船上以锚链或锚索连接的锚抛入水中着地,并使其啮入土中,锚产生强大抓力与水底固结起来,把船舶牢固地系留在预定的位置。沉锚的这种特性被心理学家抽象成“沉锚效应”,引申出这样的结论,即人们的思维往往会被最先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会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举几个小例子,两家粥铺,生意不一样,老板考察之后发现唯一的差别就在于两家服务员不一样。服务员甲:本店的煎鸡蛋外焦里嫩,您要不要来一个呢?服务员乙的吆喝“鸡蛋外焦里嫩,您是来一个还是俩呢?”显然服务员乙巧妙地运用了“锚’其销售大增。美国总统华盛顿,丢了一匹马,结果在市场发现有人正在卖马,虽然引起了警察注意,依旧无法判断是否卖的是他丢失的马。警察问华盛顿,“你怎么判断这是你的马?”,华盛顿立刻捂住马的眼睛,问卖马人“如果这匹马是你的,你一定知道马的哪一只眼睛是瞎的。”那人想了一会答道“马的左眼瞎。”其实马不瞎,华盛顿巧设“锚”弄回了自己的马。同样问话方式的不同,也可导致不同的回答。也是抛出“锚”的表现。在一次台湾民意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请问你是台湾人还是中国人?”导致结果出来大部分人选择台湾人,这就是问话的方式的“锚”对结果造成的巨大影响。
  让我们看看教学中的“锚”,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锚;在问题解决中,例题是锚;
  在作文教学中,范文是锚;在情境教学中,问题情境是锚。要注意 “锚”产生的的正负作用。
  一、在问题解决中,例题是锚
  沉锚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常常会被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会像沉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既要利用沉锚效应为教学服务,也要防止沉锚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在利用这一心理效应。在数学课上有的老师很注重例题的教学,把例题研究透了、讨论透了,向学生抛出一个“锚”,这个时候应该再让学生展开适当的练习并且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才是有效的。因为要防止例题这个“锚”,带给学生的思维定势,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
  二、在作文教学中,范文是锚
  在作文教学中,范文是锚,同样也需要注意锚的正负作用。利用好“锚”的正作用服务于教学,尽量避开“锚”的产生思维定势的副作用。在讲解英语议论文写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议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可以套用的万能句式告诉学生,例如首段要引出主题,和引出主题的若干种有效方法。第二段开始写个人观点,末段重申个人观点或者写重申的主要理由。这些基本结构是非常有效的“锚”,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思路清晰,结构明确。同时也要避免“锚”的负面效应,如学生一味套用基本句式,写出与题目没有太大关系的句子。或者没有在应用时对经典句式进行改写,造成很多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一模一样的例句,这是阅卷老师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万能句式要给出多个,供学生学习掌握,并且让学生在运用时进行加工和改写,以此训练学生的概括迁移能力。
  三、在情境教学中,问题情境是锚
  为学生搭建一个完整真实的背景,使他们产生学习需要并实现共同体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即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里的“锚”为一种“宏观背景”。其方法为围绕教学目的组织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借助背景中的信息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沉锚效应同样也可以应用于班级管理工作。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有时让学生做选择题比做判断题更加有效。也就是说可以先设一个学生易于接受的“锚”。如有些学生做了对不起同学的错事,教师希望他能真诚地对同学做出道歉,设计了以下两种说法:第一种:“你能不能去向他道歉?“第二种:“你是想现在对某某同学真诚地道歉还是到老师办公室去向某某同学道歉?”虽然这两种说法都是希望做错方能做出道歉,但是学生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两者相比较他更愿意接受第二种说法,达到的效果也更好。教师的举手投足,特别是语言的暗示作用对学生影响深远。教师在工作中对学生的经常性评价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因而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遇事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地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避免负面效应。一个教师要想使自己的学生积极乐观向上,就必须先让自己积极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用一颗慈爱之心、宽容之心,去发现和欣赏学生的可爱与纯真,去尊重他们,赏识他们,鼓励他们。
  先入为主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有技巧地慎重地输出相关信息。教学时,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深思熟虑,避免选择性、限制性的提问方式,给学生们留有想象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展示出自己的魅力。
  当然,要活用沉锚效应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我们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探究和加以运用的。只要我们扬长避短,趋利避弊,为我所用,主动出击,才不会让自己掉入“沉锚效应”的泥沼,才能使自己成为赢家!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从近两年的英语中考题型来看,我发现:阅读理解题所占的比例重了,增加了任务型阅读理解题型,而且难度也提高了。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因此,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进学之功,贵在领悟。我认为:教学中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诱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选阅读材料,认真选好读物,开展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的选择对阅读的
互联网的进化rnSPECIAL REPORTrn互联网如果出现在50年以前,其应用范围会很小,当时只有大型计算机,体积庞大笨重,造价高昂,多用于科研和商业,普通用户无缘使用.个人PC从20纪8
为了深入探讨我国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的热点问题,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于2009年10月27~29日在青岛市举办2009全国科技成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英语的教育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滞后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初中英语作文创作,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知识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探究了提升初中生英语创作水平的对策,希望能对初中生英语创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高校的档案工作是将各类信息真实完整地收录并提供综合化管理,使之成为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实现其信息功效的最大化.这种功效就是档案信息化,它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有力保障,又
通信领域的又一次革命rnSPECIAL REPORTrn4G是什么?4G是高速、是资讯、是应用、是我们今天以及今后的生活方式.从技术上讲,4G是电信业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移动互联网的技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正日益显现出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特征:信息化与全球化。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对教育而言,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必不可少的艰巨任务。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人识别一种东西所用的方法不同,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语言描述需2.8秒,线条图画需1
在新疆的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北疆2个棉花(Gossypium hirsutum)主栽品种‘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33号’为供试材料,设置限根(RR)与对照(CK)处理,每个处理设置4个水氮水平:水
芝麻(Sesamum indicum)核雄性不育系ms86-1姊妹交后代表现为可育、部分不育(即微粉)及完全不育(简称不育)3种类型。不同育性类型的花药及花粉粒形态差异明显。Alexander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