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珍:身着戎装的“提灯女神”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灯女神”,原是人们对现代护理工作奠基人南丁格尔的尊称。100多年前,出身贵族的南丁格尔,不顾世俗偏见,投身于当时只有社会最底层妇女和教会修女才做的护理工作,提着一盏小小的风灯,在克里米亚战场救护了大批英国伤员,并终身致力于护理工作。
  21 世纪的今天,从事护理工作已有31 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下称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第 42 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楷模王文珍,也用行动救护了许多生命,用爱心温暖了许多病人,被患者们亲切地称为 “身边的提灯女神 ” 。
  2012 年1 月 16日,在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海军总医院,记者专访了王文珍。
  “每一位患者对他的家人都很重要”
  数十年如一日,每一天,王文珍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病人:感冒发烧的、疼得满头大汗待产的、打架斗殴混身是血的、跳楼骨折的、遭遇车祸面目全非的……护理工作是平凡的,为病人送药打针,测量体温,修甲擦身,喂水喂饭,梳头翻身,这就是王文珍日常工作的常态,其中有一些是病人亲属也不愿干的脏活、累活。
  她1978年从天津塘沽五中考入海军总医院护校,1981年6月分配到海军总医院任护士,一直工作至今,其中有22年坚守在任务重、险情多的急诊科。对于王文珍来说,医院这个人们平常最希望避开的地方,却是她终身守望的地方。
  有关王文珍与患者之间的故事,从她的领导、同事、病人们那里可以听到一箩筐,主题却都是同一个:王文珍护理过的病人不计其数,但是,她总是把每一个病人都当作亲人来看护,尽心尽力地给他们最好的照顾。
  王文珍毕业不久刚工作时,一位病重不能自理的老人住院没有家属陪床,她就主动承担起陪床的任务。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人长期卧床却从未得过褥疮。
  1993年,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绝望地跳楼自杀,造成脊柱外伤致截瘫。小伙子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呼吸道内有大量分泌物。王文珍立即为他吸痰,结果呕吐物突然喷了她一脸。抢救需要争分夺秒,王文珍来不及擦去脏物,继续吸痰,小伙子终于逐渐恢复了意识。在急诊观察室的20多天里,王文珍细心地为他洗头洗脸、剪指甲、刮胡子,患者排便出现障碍,她就戴上手套为他掏大便。出院时,小伙子泣不成声:“自从得了艾滋病,很多亲友都故意疏远我,你却像亲姐姐一样照顾我!”
  1999年,一名十八九岁、患化脓性脑膜炎的农民工在急诊室门口休克,抢救过来后,发现他身无分文。“你只管救人,其他的我负责。”王文珍说这句话时的语气让当时任急诊科主任的王海龙觉得似乎“救的就是她的家人”。随后,王文珍垫钱治疗了这个独自在异乡的打工者,还在科室里为他组织捐款。几天后患者康复出院时,他的父亲从江苏老家赶来,郑重地向医院赠送锦旗致谢。
  照顾病人从来不怕脏不怕累,帮看不起病的病人垫付费用,给吃不起饭的患者买饭,为生活困难的临时工买衣物……王文珍就这样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了大半生。
  问王文珍,为何要做许多本职工作以外的事,在做这些事时她是怎么想的?她说,起初报考海军总医院护校,是冲着当军人去的,甚至没听说过护士这个职业。但是,就在她刚进护校的1978年,她的父亲因心肌梗塞被送到一家医院的急诊科,却因医院的呼吸机损坏和接诊的进修医生经验不足,错过了急救时机,导致年仅48岁的父亲最终不治身亡。母亲因受不住这个打击,一病不起,断断续续住了两年院。
  王文珍动情地说:“每一位患者都是平等的。他对社会的贡献或许有大有小,但是,每一个生命对于他的家人来说都很重要。”所以,她决心,要做一个称职的护士;她希望,不要再有像父亲那样的悲剧发生;她愿意,把每一位病人当做亲人来照顾,当看到病人痊愈,得到病人的肯定和感激时,她也真心地感到快乐。
  “我不是英雄,他们才是”
  王文珍的外表不算特别精致,但她很爱笑,身上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女性特有的温柔和慈爱。一袭护士的白衣好像格外适合她。然而,在她温润如水的性情里,又包裹着一颗刚强果敢的心,往往越是辛苦、危险、困难的工作,她越有种舍我其谁的精神。
  2003 年非典,是王文珍护理生涯中最困难的一场硬仗,却也正是在此次 “战役”中更凸显了她的性格和能力。海军总医院院长钱阳明清楚地记得,2003年3月11日,海军总医院急诊科接诊了北京第一例非典病人,是一名重症女病人,已传染3人。一时间,恐惧、焦灼的情绪在医护人员中蔓延。钱阳明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新组建的非典病房派谁去当护士长?当时没人知道,非典究竟多严重,一旦进了病房是否还能走出来。在一片沉默中,王文珍率先表态:“不管非典的传染性多大,治愈率多低,只要病人来了,我先上!”
  于是,王文珍成了最早和非典病人一起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之一。在死亡威胁无处不在的非典病房,王文珍坚持了122个日夜,护理发热病人3000多名,3次放弃轮休。王文珍坦言,早期因为大家都对非典不了解,所以心里多少也会害怕。但是,对于进驻非典病房这个决定,她却没有丝毫犹豫。她最担忧的是,如何医治好病人们,如何保护好她带领的护士们。为此,她耐心地跟护士们谈心,要求大家将每一项防护措施都做到比官方要求的更严一级。最终,因防护措施得力,王文珍带领的护理组无一例感染,接治的病人无一人死亡,护理组后来被评为2005年 “全国巾帼文明岗”。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王文珍再次主动请缨。当时,由于她刚做完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海军总医院原本没有把她列入奔赴灾区的医疗队。但是,王文珍找到院长,表示自己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并以自己处理突发事故经验丰富为由,坚决要求前往灾区。最终,她作为医疗队的护理主任,5月13日即赶到地震重灾区四川绵阳。
  连续70多个日日夜夜,王文珍带领护理小组,背着沉重的医疗器械和药品,随医疗队转战绵阳、北川、九州等多地。她和同事们在危楼间穿行寻找幸存者,为获救伤员急救包扎,在废墟中配合实施截肢手术,在余震不断中千里护送伤员。她休息时总和衣而睡,为的是有突发情况时能快速转移伤员。一次余震发生后,在电梯停运的情况下,她迅速组织并带头用担架转移位于6层楼的重伤员30多名,累得几次摔倒在台阶上,小护士们哭着请求她休息,可她硬是强挺着直到撤出所有重伤员。   为什么每次遇到重大困难,她都积极地冲锋陷阵?有没有为了表现自己的因素?王文珍微笑着回答:“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在有困难和危险时,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你时,勇往直前,敢于担当,这是军人的天职。和平年代,同样如此。”她还强调,不只是她,她的许多同事,包括很多才20岁出头的年轻护士,都写了请战书,都在“非典”和汶川抗震救灾中做了大量工作和贡献。
  2010年和2011年,王文珍先后两次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分别前往亚丁湾海域的亚非五国和大西洋海域的拉美四国开展人道主义医护援助,每次为期两至三个月。
  当哥斯达黎加敬老院的老人含泪与她们告别,当肯尼亚聋哑学校的校长对她说“我要让孩子们以后长大了做像你们这样的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当看到古巴的华侨们骑着摩托车沿街追着“和平方舟”号跑,当一个和妈妈一起前来就诊的小女孩一头扑进她的怀里,王文珍说,她真的很感动,既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也深刻体会到人道、博爱、奉献的真谛和快乐。同时,通过这两次出行,她还更深切感受到作为军人的神圣和不易。“两三个月的海上远航很是辛苦,但是,海军战士们却是几年乃至几十年地在海上飘。很多人写信给我,把我当成英雄。我觉得,我不是,海军官兵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不断用良性的信息激励自己”
  2009年10月27日,王文珍荣获国际南丁格尔奖章。王文珍将两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她在汶川地震后救出的北川小学生邱耀,还把他接到北京,带他参观天安门和鸟巢。
  这个国际护理界的最高荣誉,是对她30余年工作的肯定。王文珍说,荣誉不只属于她自己,她很感谢海军总医院这个大环境,因为领导的培养、认可和信任,因为护士们的支持、共同努力和相互影响,才有了今天的她。同时,她认为,荣誉只代表过去,“它只能激励着我更加不敢懈怠,不敢玷污了这个神圣的褒奖。”
  多年来,王文珍养成了早上班、晚下班的习惯。她当了十多年护士长,几乎年年除夕都值班,把团聚的机会留给年轻的护士。轮休时她也常到医院,为有事的护士顶班,给加班的同事送一份热饭。如今,在护理部,她已是临近退休的“老资格”,年龄稍长的护士把她当“姐姐”,年轻的小护士都觉得她像“妈妈”。她从来没有半点架子,以致很多病人和家属根本看不出她是“总护士长”。
  王文珍把绝大多数精力和时间都献给了她钟爱的护理事业。对于家人,她除了感谢,也会觉得有些歉疚。女儿小时候的衣服几乎都是黑色,因为耐脏。女儿中考时,她正在非典病房抗战。丈夫原在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工作,发展和待遇都很好,丈夫劝她转业,她却动员丈夫随了军,当起了“全职先生”。母亲病危时,她因忙于工作而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她经常慷慨解囊帮助经济困难的病患,但在自己家里却是著名的“葛朗台”。到市场买菜,她从来都挑最便宜的。有时加班错过了医院的班车,她必定直奔公交车站,从不舍得打车。丈夫有时出门买一瓶矿泉水也会挨她“批评”。
  她感到很幸运的是,丈夫赵刚毅对她非常理解和支持。赵刚毅说,当年王文珍打动他的也正是她的善良。那时,他还在天津一所医院当医生,王文珍的母亲生病住进了那所医院。他发现,王文珍不仅照顾自己的母亲,还一并照顾病房里其他素不相识的老人。不过,这些年,为了照顾家庭,赵刚毅牺牲了很多,包括事业,但他在家里总是乐呵呵的,很少抱怨。他还总对女儿说:“妈妈是辆长途车,她去医院,就是去运营、去奉献;咱们家就是加油站,我们得给她加油保养。”
  回望30多年的护理生涯,王文珍经历过第一次单独值夜班时生怕出错的紧张,也曾经因为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相似的工作而逐渐感到倦怠。但是,前国足教练米卢的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不要只想着输赢,要享受足球。”王文珍顿悟到,护理也是如此,要学会享受工作,从中体味快乐。而她体味快乐的秘诀是,“忽视消极的信息,不断用良性的信息激励自己。”有时病患或家属对待她的态度不好,她从不放在心上;而当病人或家属对她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感激时,她就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王文珍说,在医院,人们往往更多地铭记的、感谢的是医生,而不是护士。但是,她至今常想起刚毕业没多久时,一次在急诊科值夜班,看到她在急诊室里跑来跑去,忙于各种事务。一个小伙子对她说:“这急诊室里,没了你,没了护士,还真是不行。”
  再过几年,王文珍就要退休了。她退休后最想做的事是,带着模型假人,到学校、社区去普及心肺复苏的急救知识。“有些急救,只有身边人能做。懂一点简单的知识,就可能避免很多像父亲当年的悲剧。”她说。
其他文献
介绍了ISO14000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概况。
2009年是全球经济大震动的一年,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一年。作为以满足内需为主的美容行业,在这次金融震荡中凭借良好的资金回流链,并未受太大冲击。但受整体负面信息的影响,消费者
如何调动职工积极性,确保资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管理的重要一环。我们在内部改革中。进行了以分配为主体的配套改革,在继续完善内部承包经济责任制的基础上,又试行了"完
西城区护国寺街自打“前清”起,就是北京最热闹的庙会。如今西边街口虽驻扎着时髦的咖啡馆,但不妨碍巷子里豆汁儿叫卖。漫步石板路,行至街东口,市井气息到此为止,再往东,就是曾属于皇家的恭王府、什刹海。一座白墙红门的四合院在街口悄然守望,小院本不起眼,因梅兰芳曾住在这里,被挂牌保护起来。  1986年,梅兰芳纪念馆在此故居基础上成立。2008年陈凯歌电影《梅兰芳》上映后,游人突然多了些。其实,这所宅院与该
介绍了TCL集团公司各企业注意质量,争创名牌的具体做法。
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包括用水总鞋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
历史绵绵不断,民族生生不息。在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介绍了现代SPC控制图技术的一些重要的原理和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一些最新研究的成果并作了归纳分析。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紧紧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加强建设“文化强国”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是面向实践的科学,应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人才培养、理论创新、知识传播、决策咨询等方面积极地服务社会,并促进学科自身发展。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高
对1995年隔离电容器产品质量统一监督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基于检查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