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子记录技术检测白背飞虱田间种群致害性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电子记录技术和蜜露量测定法,对浙江富阳和安徽长丰的白背飞虱田间种群进行了致害性检测.结果表明,在2、4和6 h 3种记录时间处理下,在感虫对照水稻品种Taichung Native 1(TN1)和高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RHT)上,韧皮部取食时间的TN1/RHT比值相对稳定,将2 h确定为电子记录检测白背飞虱田间种群致害性的较短记录时间.富阳的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在N22(Wbph1)、ARC10239(ARC,Wbph2)、ADR52(Wbph3)、N'Diang Mar
其他文献
1引言许多研究表明,汞是能在食物链中富集的重金属[2].汞对鸟类的危害受到广泛的关注,Sundlof等[12]学者指出,全球涉禽种群减少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汞中毒.鸟类从食物中摄取的汞
应用标记-回收技术,研究了寄主及气象因素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的自然扩散是由环境引起(τ≈1),温度、风速与之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高温不利于
研究了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类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洪雅县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各样地均以秋季最多,达到17.42×106CF
研究了杉木林采伐迹地及采伐后的炼山迹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采伐迹地的非毛管孔隙比杉木林地增加23%,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则下降25%;炼山迹地土壤容重比杉木林地增加10%,非毛管孔隙、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下降61%、48%和26%.采伐迹地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14%、14%、35%和22%,炼山迹地分别下降37%、37%、47%
运用正交旋转回归试验设计分析5种常见的化感物质替代物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香草酸和阿魏酸间对稗草根长的互作效应,以探明化感物质抑草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水杨酸
以小麦、黄瓜、萝卜为受体植物,用室内和田间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甘肃省农区18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花蒿、龙葵、曼陀罗植株茎叶的水抽提物对3种受体植物化感作用最
对黄土高原陕西子午岭次生林区不同人为扰动条件下林地土壤容重、有机质、团聚体和微生物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砍伐与开垦)对土壤生态因子影响较大,随干扰程度加剧,土壤理化性质变差,土壤有机质由2.2%下降到0.8%.土壤稳定性团聚体减少30%;微生物数量由15×109个.g-1干土下降到8×107个.g-1干土,土壤退化严重.在同一干扰类型的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海水中镉在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内蓄积及在清洁海水中排放规律,以及海水中总有机碳(TOC)浓度对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暴露浓度为0.5 mg·L
研究薇苷菊(Mikania micrantha)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种群的控制作用,并比较其与常用杀螨剂哒螨灵的效果.在实验室用0.1、0.2、0.4 g·L-13个浓度提取
以强冬性小麦品种京冬8号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非光敏特早熟小麦新品种冬早5号的生长发育进程和光温特性,并探讨了播期对两种小麦品种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