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胃肠病变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p_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胃肠病变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胃肠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观察比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临床症状改变等。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糖值、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辩证施治2型糖尿病胃肠病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胃肠病变 中医辩证施治 临床观察 临床疗效
  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流行病,具有常见性、慢性、终生性等特点,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其越发呈现一种老龄化的趋势【1】。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引起的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病理原因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进而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遭破坏。常见临床症状为“三对一少”【2】:多食、多尿、多饮、体重下降。若高血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会导致代谢紊乱,从而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各大系统等受到损害和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更加严重的将会引起失水,机体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导致的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糖尿病胃肠病变就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为探究2型糖尿病胃肠病变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胃肠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胃肠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平均年龄64岁(Max78岁,Min45岁);平均病程为5.4年(Max10年,Min5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脾胃湿热33例,脾肾阳虚33例,肝胃不和3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2诊断标准
  1.2.1糖尿病诊断标准
  符合典型体征“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或≥126mg/dL;OGTT中2HPG≥11.1mmol/L;禁食8h后FBG≥7.0mmol/L;随机测定血糖≥11.1mmol/L;无因药物或疾病、妊娠引起糖耐量异常者。
  1.2.2糖尿病胃肠病变诊断标准
  糖尿病史超过5年且胃肠道异常情况出现时间晚于糖尿病确诊时间;胃脘部胀满、胀痛不适,反复不断发作【4】,易饱,吐酸嗳气,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纳差、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血糖控制障碍、上腹部灼热;发作性腹泻,每日超过三次,便质稀溏或呈水样,间歇期排便正常或与便秘交替出现,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天,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致病菌培养正常;B超、胃镜或消化道钡餐检查排除肿瘤、消化道、胆、胰腺、梗阻等器质性病变。
  1.3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脾胃湿热型: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泻下急迫或瀉下不爽,大便秽臭,身重困倦,腹痛,肛门灼热,小便短黄【5】;脾肾阳虚型:食少纳呆,食后或午后腹胀,喜按,泄泻,夜间明显,神疲乏力,少言懒语,黎明前腹痛,完谷不化,形寒肢冷;肝胃不和型:胃脘胀满,泄泻腹痛,泻后减轻,因情志加重,胸胁胀闷,食欲不振,恶心嗳气,大便不爽【6】。
  1.4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模式,包括健康教育、制定合理饮食方案、定时锻炼、戒烟限盐等,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选择合适的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并降压、降脂治疗【7】。此外,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服用合适的汤药,观察比对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1.5中药汤剂
  脾胃湿热型:葛根15g,黄连10g,黄芩10g,法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0g,木香10g,百合15g,乌药10g,甘草3g;脾肾阳虚型:党参15g,干姜6g,补骨脂10g,吴茱萸6g,白术20g,五味子6g,葛根15g,百合15g,乌药10g,炙甘草3g;肝胃不和型:柴胡10g,枳壳10g,陈皮10g,白芍30g,防风6g,香附10g,百合15g,乌药10g,白术20g,甘草3g。
  1.6评价标准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症候积分减少超过95%为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症候积分减少超过70%为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症候积分减少超过30%为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加重,症候积分为改变或增加为无效。
  1.7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单位采用平均值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单位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经治疗,所有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胃肠病是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并发症,常常表现为嗳气、恶心、呕吐和反复发作性、间歇性水样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不断加强,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糖尿病胃肠病已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8】,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方面的优势日渐显现。本病当属于中医的“呕吐、泄泻、胃痛”范畴,其病名最早载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认为寒、湿、热外邪均可引起呕吐与泄泻。脾虚失运是发病之本,久而及肾,2型糖尿病胃肠病变的病位在胃与肠,并与脾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乃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健胃和,升降有序,水谷得运,气血得生,水谷精微输布全身;脾胃虚弱,气机升降逆乱,运化失司,中焦气机失和,升降失常。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阳植根于肾阳,水谷精微,赖以肾阳温煦,肾之阴阳有依赖脾所运化的气血濡养,一旦出现失衡,会造成脾肾两虚之证,主要表现为乏力、腹胀、畏寒、精神不佳、面色灰暗等全身虚弱的现象。肝之气机失畅也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或忧虑过度史,寝食不安,引起肝气郁结,肝郁化火等。
  结合病因病机分析,对2型糖尿病胃肠病的治疗,总以清热利湿,运脾化湿,健脾温肾,疏肝和胃为主要原则,而辩证施治。?并根据肝脾肾三脏的虚实偏颇调整药物组成与药物用量,促使湿热得清,湿化得运,肝得条达,脾肾得温,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保持阴阳平衡,标本兼顾之目的。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还可降低血糖水平。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优势所在,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曾文林.中医药辨证论治糖尿病胃轻瘫[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7):27-28.
  [2]杨荣忠.基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中医临床辨治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3):274.
  [3]张建.蒲元和胃胶囊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齐鲁药事,2011,30(8):486-487.
  [4]王营,王玉春,邓杏林,刘立峰.分消清利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11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12(02):223-224
  [5]谢红艳,葛爱丽,赵援援,谢春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0,17(10):187-188.
  [6]钟毅,赵志明,陆英杰等.胃肠舒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Gajal间质细胞病变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1):22-25.
  [7]刘春雨.糖尿病性胃肠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163.
  [8]程汉桥.糖尿病胃轻瘫从脾辨治的中医治疗体会[J].光明中医,2013,28(8):1681-1682.
其他文献
摘要:探讨Ⅱ型糖尿病最佳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Ⅱ型糖尿病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55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盐酸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瑞格列奈、盐酸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研究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诊治的80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干预方式将其分为认知心理治疗组(40例)与普通知识宣教组(40例),普通知识宣教组患者仅进行一般的精神卫生知识宣教,认知心理治疗组患者则在普通知识宣教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心理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社会功能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西药治疗伴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伴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荆花胃康胶丸,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为后期临床治疗提参考。方法:研究时间为2013年9月~2014年9月,研究对象为6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行神经电生理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资料、结果、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67例患者中异常率为85.07%,MCV检查异常率为47.76%,SCV检查异常率为67.91%,下肢神经与上肢神经检查异常率差异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细菌性痢疾中采用头孢哌酮治疗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中收治的60例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头孢哌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22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73.3%,而研究组28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达到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2月-20142月收治的跟痛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跟痛症,观察组患者采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人髋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髋关节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術前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接受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作为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期的血压变化和麻醉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诱导期和维持期血压下降值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
期刊
摘要:目的:对微创内镜手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一组接受微创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效果。结果: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组,其术后残石率和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上,治疗组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  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8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实施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观察组19例,选择复方炔诺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情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3.6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子宫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运用推顶整脊手法对脊椎内部进行调节,进而达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行传统颈椎扳法治疗,观察组(27例)行推顶整脊手法治疗,连续治疗1周,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0分发量表评估结果,对照组为(24.5±6.93),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