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导致普通民众去银行取不出钱来,一时间,无钱在手导致人心惶惶。实际上,因钱荒而心慌,大可不必。钱荒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自货币有记载以来,从早期的实物、粮食、黄金、铜钱、纸币,到明清时期的白银和制钱,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钱荒。
  秦始皇驾崩前一年统一货币,推行“秦半两”,虽然消灭了六国货币的残余影响,但由于货币供给不能满足需要,出现“物贱钱贵”的局面,农民和手工业者受到伤害,以致经济萧条。
  西汉的灭亡和王莽关系很大。王莽篡位后,实行黄金资源国有化,民间丧失了货币财富,而政府的货币供给不足以填补民间货币的缺失,直接导致农民破产。王莽死后,国库里留下大量的黄金。
  建立在亡隋废墟之上的唐朝是一个强盛的王朝,唐初实行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实物与铜钱通用,适合当时小额商品交易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复苏,绢帛作为货币因体大物重、不便分割、难于运输储藏的缺点日益明显,铜钱的需求日盛,而唐朝的官营铸币无力满足,引发了严重的铜钱私铸滥铸,使唐政府大伤脑筋。虽然唐朝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由于坚守落后的钱帛兼行的货币制,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朝钱荒更加频繁,有记载的如宋仁宗庆历年间,江淮钱荒;神宗熙宁年间,两浙钱荒;哲宗元祐年间,浙中钱荒尤甚;南宋初期,“物贵而钱少”,后期更“钱荒物贵,市井萧条”。常常是老百姓一觉醒来,忽然发现“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市面上几乎找不到一枚铜钱流通了,用着用着就不知流到哪里去了。
  有这么一则故事,说秦桧去理发,打理完毕,秦桧拿出五钱给理发师说“不用找啦”。理发师正要谢,秦桧低声说:“千万不要对外头说,宫里传出密旨来,我们现在用的货币,过几天就不用了,还不如早点用出去。”一传十,十传百,现钱如火山爆发一般喷向市面,钱荒就这么解决了,到底是奸臣秦桧。
  宋朝钱荒,有人认为是铜钱外流造成的,宋朝经济发达,保值性良好的宋钱地位类似今天的美元。虽然北宋有交子,南宋叫会子等纸币,但因其贬值迅速,不少人还是热衷储存铜钱,甚至毁钱铸器,致使流通领域货币短缺。为此,宋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钱禁”的措施,如禁止商人携带铜钱出境贸易,禁止民间私自毁钱铸器,措施有点像今天的楼市限购令?当然,以宋朝松弛的法纪,这样的法令肯定是无法执行的。
  到了元朝,干脆禁止民间使用金银甚至铜钱,一律使用纸币。当然,使用纸币就难免超发,发得无法收拾了就用新钞替代,最后钞票毛得没人用了,全社会又回到了货货交易的状态,不得已又重新起用铜板和金银。绕了个大圈子,还是回到起点。
  明中后期,朝廷收缴的赋税开始折成白银,中国逐步确立了银两制,进入“白银时代”,不出所料,明末又出现了银荒。明朝白银大部分仰仗海外进口,恰在此时,欧洲发生了史称“郁金香危机”的金融危机,日本也闭关锁国,明末又因辽东战事耗银巨大,国库日空,加上天灾人祸,明朝终至灭亡。
  清朝前中期则始终没有摆脱钱荒的状态,“铜币供给严重不足,导致钱价长期居高不下”。有人做过考证,清朝人均铜钱拥有量,顺治八年时只有1.4枚,康熙元年发展到3.7枚,康熙六十年有4.3枚,雍正十年时是6.4枚,直到乾隆时才高达19.1枚。民间始有民谣“乾隆宝,增寿考;乾隆钱,万万年”。
  中国古代的货币体系虽历经不同时期的变化,但始终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的货币体系。随着现代社会货币制度的健全、管理方式的精进,今日之钱荒与古代钱荒实有本质区别。
其他文献
古琴、佩剑、书箱,是古代读书人的“三大件”。  明代话本小说《喻世明言》中,但凡描写读书人,都离不开“琴剑书箱”之语,可见“琴剑书箱”是古代读书人“行走江湖”不离须臾的必备物什。  罗贯中所著《残唐五代演义》中黄巢科举失意,“写下诗词‘马前但得三千卒,敢夺唐朝四百州’,即收拾琴剑书箱,出了长安城,对天誓曰:‘黄巢若得寸进,定要夺取唐朝天下!’”可知琴剑书箱当真要紧,即便造反也要收拾停当。  一、手
期刊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继承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它都会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战争与和平交织的演进史。  1911年到1949年短短的38年,无疑是近两个世纪以来中国大地变化最为激烈的历史时期,是一段血泪和荣耀并存、悲壮与豪情交汇的历史。在日渐频繁且剧烈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进程中,吕梁这片古老而英雄的热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
期刊
九宫山,方圆二百平方公里,千峰争翠,万壑竞幽,林海茫茫。在万山环绕之间,有一块小平地,平地与山体连接处有一个黄土洞,附近不生树木,只生杂草,与四周茂密的森林形成鲜明的对照。据传,王莽篡汉之时,天降陨石,砸出了这块小平地和黄土洞,因伤了地气,故不长树木,只生茅草。  当年李自成在山海关、潼关大败之后,于顺治二年正月撤出西安,向湖广转进。从内乡、邓州、承天,直到武昌,被清军八旗劲旅穷追猛打,屡战屡败。
期刊
在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通过互联网涉足网络文化,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内容。但互联网绝不是一方净土,而是危机四伏:间谍瞄准了网络这片肥沃的土壤,利用各种手段在网络上搜集情报,也许在不经意间,他们就操控了你的计算机,窃取了你的秘密信息,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很多人会问,这么多人上网,他们是怎样找到我的呢?他们又是怎样侵入我的计算机呢?其实,正是我们有些涉
期刊
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有一位刑部郎中王禹偁。王禹偁曾做过翰林学士,又兼任黄州知州。他打发他的儿子王嘉佑向中书门下省上了一份奏章。  奏章中说:“朝廷任用官吏,不论是升还是降,一定要合乎礼仪。一旦任官不当,那就是朝廷的不对。我曾一度任翰林学士,三次担任制诰舍人(掌草拟诏书)。如果按照本朝的惯例,我现在不是给事中或者中书侍郎,也应当是谏议大夫了。但到我这儿却打破了惯例,被排挤在外,一级也得不到升迁,与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顶,但要在大上海“一夜成名”,实属不易。  梅兰芳首先想到在报纸上做广告。  经过一番筹划,他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  广告就这样登出去了。  第一天就开始有人议论:“这梅兰芳是谁呀?”  第二天的报纸上,还是在广告版面上只印三个大字——梅兰芳。  连登几天之后,街头巷尾就都在议论了:“您知道梅兰芳吗?”  梅兰芳这个名字很快传遍了。  因为
期刊
中国是对联的国度。古往今来,名联无数。而由官员针对自己和他人在治政过程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所撰之联,则是其中值得关注的奇葩。  清朝康熙年间河南内乡知县高以永做有一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上联的意思是说当官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乌纱帽——千万不能看得太重,一如意就得意忘形,不知自己是扶摇几万里的大鹏;一失意就万念
期刊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在王安石的书桌上,苏东坡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到这两句诗后,心想王安石真有点老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从来所见到的菊花,只有干枯在枝头,哪见过被秋风吹落得满地皆是呢?“吹落黄花满地金”显然是大错特错了。于是
期刊
经常听朋友说,假如我当了官,绝对不贪不压榨百姓。仿佛只要不贪不压榨百姓就是一个好官。其实,好官更要有能力,其智足以为民办事惩治奸邪,于社稷苍生有益,这才称得上好官。《红楼梦》中的政老爷,可谓一个好人,也一心想做个好官。按理说,贾政根基很稳固,他是当今国丈,贾府世袭公爵,又是显赫赫四大家族之一,四家结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做个好官还不容易?事实是,贾政最终还是被参了。  当然,贾政被参原因有很多,比
期刊
被俘以后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我在陈官庄被俘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层层上解到滕县的一个解放军官大队时,许多俘虏军官包围着我,要我证实杜聿明是否被俘?邱清泉是否被击毙或自杀?李弥是否取道青岛装扮成商人逃跑?包围着我问长问短的,有归我直接指挥过的特务、宪兵、炮兵、工兵等直属部队的团长、团副。我知道这批直属部队的军官们之所以这么认真的来询问,是由于他们与杜、邱、李都有过历史关系,这种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