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8年4月7日,笔者有幸受邀担任望江县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评委。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县29位教师参加,难能可贵的是,其中有男性教师3人。大赛采用空堂上课,每人限定15分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此次优质课展评中,笔者看到了各类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大放异彩。
关键词:英语;优质课;观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119
一、教师专业素质过硬
本届参赛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发音纯正地道,能熟练使用英语组织教学,板书规范。大多数教师自制教具,教学设计新颖。而且教师个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值得在场的每一位学习。他们能熟练操作多媒体,制作课件丰富多彩,从插图的选择到声音的设置再到颜色的搭配都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事实上,所有参赛教师都是我县小学英语教师中的佼佼者!
二、创新教学方式
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参赛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他们利用绘画、说唱、游戏、魔术、视频等形式,使课堂妙趣横生。同时教师灵活运用竞争,小组比赛等活动,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长岭中心学校的汪庆芬老师在教授umbrella,scarf,gloves时运用简笔画形象展示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且教学生在拼讀中掌握读音规律,再运用规律拼读新单词,如此互动的语言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来自漳湖的陈春燕老师创设悬念执教color,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将无色的水摇晃成红色。这种方式教授颜色,学生兴趣盎然!
三、注重情感拓展
英语是非常带有情感的学科,情感态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雷阳中心学校的王莉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Unit 2 Colors时,为了使学生熟悉身边的颜色,王老师带来了自制的交通信号灯,通过使用手机的手电筒功能照亮交通信号灯,对颜色进行巩固训练,同时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设计新颖独特!杨湾中心学校的朱小燕老师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2 My family时,在认识家庭成员后,让学生观看一则央视family广告,适时进行情感教育:爸爸妈妈我爱你;天大地大,有家就大!教育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真挚,让人拍手叫绝。
四、一些思考
细细回味上述教师的精彩呈现,不仅展示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风采,而且给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启示,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1. 过度依赖多媒体
所有参赛选手都是用了多媒体,其初衷自然是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但是有的教师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会被 “声色”所牵,目光被“声电”所累。根据认知负荷理论(CLT),小学生的认知是有限度的。额外认知负荷的增加,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
2. 教学环节冗繁
部分参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完美与“高大上”,拔高了教学目标,大量增加了教师的讲解,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记忆与操练,教学环节变得繁杂。不仅如此,有些教师语速较快,学生难以跟上;有的课堂用语甚至出现了初高中学生才能听懂的句子。
笔者以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遵循“简约”。从教学方法到语言都要简洁,流畅,有条理。凭借简单的教学情境,简省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
3. 思维能力缺乏培养
新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质、思维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的任务。然而,在参赛的课堂中,也许是由于空堂上课的缘故,笔者鲜有看到将教学与思维品质关联起来。通常教师比较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应用,缺乏对深层信息的挖掘以及思考,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者以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小学生认知和思维角度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通过层层追问,巧设悬念等手段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一些建议
1. 个别教师的发音和语音语调需要矫正。例如:mouth英[ma?尬θ]美[ma?尬θ]、kung fu [英][k?蘧?耷′fu:] 美[k?蘧?耷′fu:]、February英[′febr?尬?藜rI] 美[′febr?尬erI;’f?藓br?尬?藓rI]。
2. 教学环节巧过渡。部分教师都是用“OK,first...Now,let’s...Next...Well,it’s time to...”来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这些过渡语都显得呆板不灵活,学生都是被动的跟着教师。好的过渡语既承上启下,具有引导性和衔接性,又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衔接成一个整体,给学生以层次感、系统感。
3. 评价用语需丰富。几乎所有参赛教师都是用“good/great/wonderful/good job”等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而且有的教师过度评价严重。教师不妨多用一些其他的课堂评价用语,以便教学更丰富。比如:I think so. Congratulations. Well done. Take it easy. Don’t be afraid. That’s funny. Your answer is interesting. Be confident. Don’t give up, try your best...
4. 关注细节。本次大赛中,只有2位教师不仅设计了教学设计封面,而且还附上了教学材料;还有2位教师分别设计了封面和附上了教学材料。作为一节大赛课,应做到细节多考虑,教学设计尽量写出详案并旁注设计意图。
六、结语
本次大赛时间紧任务重,一天下来确实身体疲惫,但收获颇多。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一节好课的标准: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丰实(自然生成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有缺陷的课)”。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历练,才能获得教学的长足进步和更宝贵的教学经验。
(作者单位:安徽省望江县望江二中 246200)
关键词:英语;优质课;观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119
一、教师专业素质过硬
本届参赛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发音纯正地道,能熟练使用英语组织教学,板书规范。大多数教师自制教具,教学设计新颖。而且教师个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值得在场的每一位学习。他们能熟练操作多媒体,制作课件丰富多彩,从插图的选择到声音的设置再到颜色的搭配都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事实上,所有参赛教师都是我县小学英语教师中的佼佼者!
二、创新教学方式
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参赛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他们利用绘画、说唱、游戏、魔术、视频等形式,使课堂妙趣横生。同时教师灵活运用竞争,小组比赛等活动,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长岭中心学校的汪庆芬老师在教授umbrella,scarf,gloves时运用简笔画形象展示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且教学生在拼讀中掌握读音规律,再运用规律拼读新单词,如此互动的语言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来自漳湖的陈春燕老师创设悬念执教color,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将无色的水摇晃成红色。这种方式教授颜色,学生兴趣盎然!
三、注重情感拓展
英语是非常带有情感的学科,情感态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雷阳中心学校的王莉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Unit 2 Colors时,为了使学生熟悉身边的颜色,王老师带来了自制的交通信号灯,通过使用手机的手电筒功能照亮交通信号灯,对颜色进行巩固训练,同时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设计新颖独特!杨湾中心学校的朱小燕老师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2 My family时,在认识家庭成员后,让学生观看一则央视family广告,适时进行情感教育:爸爸妈妈我爱你;天大地大,有家就大!教育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真挚,让人拍手叫绝。
四、一些思考
细细回味上述教师的精彩呈现,不仅展示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风采,而且给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启示,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1. 过度依赖多媒体
所有参赛选手都是用了多媒体,其初衷自然是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但是有的教师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会被 “声色”所牵,目光被“声电”所累。根据认知负荷理论(CLT),小学生的认知是有限度的。额外认知负荷的增加,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
2. 教学环节冗繁
部分参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完美与“高大上”,拔高了教学目标,大量增加了教师的讲解,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记忆与操练,教学环节变得繁杂。不仅如此,有些教师语速较快,学生难以跟上;有的课堂用语甚至出现了初高中学生才能听懂的句子。
笔者以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遵循“简约”。从教学方法到语言都要简洁,流畅,有条理。凭借简单的教学情境,简省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
3. 思维能力缺乏培养
新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质、思维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的任务。然而,在参赛的课堂中,也许是由于空堂上课的缘故,笔者鲜有看到将教学与思维品质关联起来。通常教师比较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应用,缺乏对深层信息的挖掘以及思考,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者以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小学生认知和思维角度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通过层层追问,巧设悬念等手段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一些建议
1. 个别教师的发音和语音语调需要矫正。例如:mouth英[ma?尬θ]美[ma?尬θ]、kung fu [英][k?蘧?耷′fu:] 美[k?蘧?耷′fu:]、February英[′febr?尬?藜rI] 美[′febr?尬erI;’f?藓br?尬?藓rI]。
2. 教学环节巧过渡。部分教师都是用“OK,first...Now,let’s...Next...Well,it’s time to...”来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这些过渡语都显得呆板不灵活,学生都是被动的跟着教师。好的过渡语既承上启下,具有引导性和衔接性,又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衔接成一个整体,给学生以层次感、系统感。
3. 评价用语需丰富。几乎所有参赛教师都是用“good/great/wonderful/good job”等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而且有的教师过度评价严重。教师不妨多用一些其他的课堂评价用语,以便教学更丰富。比如:I think so. Congratulations. Well done. Take it easy. Don’t be afraid. That’s funny. Your answer is interesting. Be confident. Don’t give up, try your best...
4. 关注细节。本次大赛中,只有2位教师不仅设计了教学设计封面,而且还附上了教学材料;还有2位教师分别设计了封面和附上了教学材料。作为一节大赛课,应做到细节多考虑,教学设计尽量写出详案并旁注设计意图。
六、结语
本次大赛时间紧任务重,一天下来确实身体疲惫,但收获颇多。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一节好课的标准: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丰实(自然生成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有缺陷的课)”。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历练,才能获得教学的长足进步和更宝贵的教学经验。
(作者单位:安徽省望江县望江二中 24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