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声乐演唱的因素与技巧培养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俗唱法、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属于声乐演唱的主要内容,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演唱技巧、情感表情、演唱者素质高低等因素都作用于声乐表演的演唱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影响声乐演唱的因素及其技巧培养。旨在抛砖引玉,为声乐演唱的进一步发展尽上绵薄之力。
  关键词:声乐演唱   因素   技巧培养
   一、影响声乐演唱的因素
   (一)演唱技巧
   演唱技巧是影响声乐演唱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声乐表演的成败。声乐技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演唱技巧主要是指影响声乐表演效果的所有因素,而狭义的演唱技巧主要是指演唱者自身所具备的声乐条件及其能力,包括呼吸技巧、发声技巧、共鸣技巧等等。具有良好生理机能与结构的发声器官是演唱者的先天条件,对声乐表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演唱技巧并不是由先天因素所决定的,后天的培训与发展也是提高演唱者演唱技巧的重要途径。另外,演唱者对声乐演唱的认识及其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制约着其演唱技巧的发展。
   (二)情感要素
   音乐是情感表达的有效途径,往往一首优美的声乐作品都是创作者情感的寄托和宣泄,都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声乐表演作为一种较为直接的艺术表达形式,其目的是借助于歌词、肢体语言或者眼神表情等载体,传达出作品曲目内在的思想情感,进而引起听众的共鸣,达到精神满足和享受的效果。情感是影响声乐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演唱评测的重要标准,没有情感元素的声乐表演活动注定是空洞而乏味的,必定不会得到听众的认可,获得成功。因此,在演唱活动中,演唱者在充分理解曲目所饱含的情感基础上,要自然的融入情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有效的结合肢体动作、面目表情等传递曲目的思想感情。
   (三)演唱者素质
   声乐演唱者的素质及其条件是影响声乐演唱活动的又一重大因素。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舞台表演活动,每位演唱者都面临着登台表演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演唱者难免会出现紧张、怯场等心理障碍,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演唱者演唱水平的发挥,对演唱表演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另外,声乐表演活动是对歌曲作品的“二度创造”过程,作为一种抽象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演唱者在掌握基本演唱技巧的基础上,还需要演唱者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等等,对演唱者的自身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二、培养声乐演唱技巧的对策
   演唱技巧是影响声乐表演活动的主要因素,探究声乐演唱技巧的培养策略,对夯实演唱者演唱基础,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性具有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呼吸技巧、发声技巧和共鸣技巧是声乐演唱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呼吸技巧
   古语有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是发声的源泉,是歌唱的动力,对唱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训练活动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歌唱时呼吸总感觉是漂浮的或者是吸着气唱的歌,甚至会产生颤音。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唱高音时,没有得到足够气息支撑,造成腔体失去弹性,导致无法自如的运用气息。在声乐呼吸训练活动中,胸腔腹式呼吸法充分地调动了胸腔、胸膈与胸肌的控制呼吸气息的技能,表现力丰富,得到了比较肯定的认可。在运用胸腔腹式呼吸法时,确保心态神经处于放松的状况,起音后有意识地控制住气息,发声时保持吸气时张开的感觉,尽可能的在发声时保住气息减少消耗,从而能够达到呼吸饱满、充足和持久,呼气柔和舒畅、自然舒畅的效果。
   (二)发声技巧
   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技巧,拥有充足的吸气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发音的表现色彩和力度,保证发音的标准性,需要处理好“真声”与“假声”的转换。对于男生而言,由于其高音区含有假声成分,在换声点以上的高音区需要注意的是表现出圆润柔和的声音特点,比如说“a”的方音刻意的转换为“o”。而对于女生的发音,从第一个发声点开始应逐渐混入假声,从而使假声更加浑厚,换音点以后的真声更加圆润。另外,发声技巧与声音位置、声音气息管道流通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要把握人体内的管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演唱训练等活动中要发挥想象力,使其位置具体化,进而找准发音的位置,提高发声的准确性。
   (三)共鸣技巧
   发音体振动发音,就会产生基音。基音频率的振幅激起临近的发音体发音,这时就会使音量增强、扩大,这种现象称为共鸣。常见的共鸣方式有口腔共鸣、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其中,口腔共鸣是最主要的共鸣方式,也是使用最多的共鸣方式。在声乐演唱中使用一定的共鸣技巧,能够提高声音的响亮度和穿透力,更好的表达出歌曲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在发挥共鸣技巧时,要充分协调好口腔、头腔和胸腔三个腔体,使其互相配合,形成共鸣区域。另外,在掌握了常见的共鸣技巧之后,应着重锻炼各个共鸣腔体的能力,协调处理好共鸣的比例,促进共鸣区域的统一,进而发挥出每一个共鸣腔体的特点。
   总之,影响声乐演唱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在平时的声乐演唱训练活动中,应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针对演唱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在提高和发展呼吸技巧、发声技巧和共鸣技巧的同时,还应当不断加强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注重积累理论知识运用的技巧和方法,不断提高声乐演唱的艺术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苑琳.谈声乐演唱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J].音乐生活,2011,(03).
  [2]高毅.情感控制在流行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与技巧[J].音乐生活,2011,(05).
  [3]刘丽艳.在声乐演唱及教学中对哼鸣的认识[J].音乐生活,2011,(05).
  [4]陈蓓.民族声乐演唱中技法与艺术风格融合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其他文献
21世纪初,我国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新课标对器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山东省走在全国课改的前列,烟台市走在山东省的前面,本文以烟台市各高中为例,以学生、
摘要:石油歌曲是伴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它是时代的产物,是我国红色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是石油工人的精神载体,它具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音乐特色和文化底蕴,体现了革命意志。  关键词:石油歌曲 功能 教育 思想  歌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逐渐丰富和成熟起来的,它优美动听的旋律、真实生动的语言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石
摘要:戏曲始终在中华乐舞体系内部循序渐进地衍生、扩展,截止至今,有关音乐变革背景下的戏曲发展经验,已经得到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高效吸纳和整编。笔者具体结合哲学、史学等既有研究成就,进行我国传统戏曲发展环节中的音乐变革微观交织迹象探索,解析两者之间催生、推动关联特性。同时试图快速挖掘今后戏曲长远化发展的突破节点,利用标准音乐规范体制,为戏曲继替可持续发展远景绽放创设更多合理性支撑贡献。  关键词:戏曲
摘要:新的高校音乐专业小提琴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小提琴课堂教学中,鼓励他们在进行音乐赏析的同时,发现美和乐趣所在。就小提琴音乐教育践行来说,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小提琴教学的开展极为重要,它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有力的铺垫,使得教育事业高效创新向前发展。本文围绕高校音乐专业小提琴教学改革
摘要:钢琴有着“乐器之王”的美称,其发展可追溯至18世纪,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许多时期,有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等。文章概述了钢琴的发展,略谈了中国钢琴作品的特征,并就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 演奏 风格  作为西洋乐器的典型代表,钢琴的发展与完善是在对西方乐曲的演奏中进行的。20世纪初钢琴艺术流入中国,开始在这片拥有博大传统文化的土地上生根发
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化下民族乐器音乐的生存与发展,旨在说明在新形势下,各高校不但要抓住机遇,主
摘要:钢琴伴奏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教育事业方面都有着一定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音乐表演艺术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钢琴伴奏已经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音乐的道路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将钢琴伴奏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分析。  关键词:钢琴伴奏 艺术魅力 能力培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艺术方面的修养,钢琴作为表演艺术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人们的重视。钢琴的表演形
摘要:随着歌唱的社会化进程,它成了一种社会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掌控声音的艺术。当歌唱演员和观众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时,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艺术方式以声传情、以情带声,使声和情这两个方面达到完善的境界,在当今时代,社会非常浮躁,惟有真情才能唤醒人们,人们对真情也一直在期盼着。所以人们喜欢真情流露的演唱。  关键词:声情并茂 声乐 真情  自从人类有了文明以来,歌唱成为了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感情的有效方法。它
摘要: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结合脑力、体力、想象力、表现力的综合艺术,其演唱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在口腔、舌头、鼻腔等配合下,以声带为主,而发出的悦耳、节奏性和连续性的声音。探讨声乐演唱中需注意的相关问题对其不丢失声乐表演本质,提高声乐歌唱艺术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做好演唱前的准备工作;吐字要饱满清晰;掌握歌曲情感,学会表达;融入歌曲的表演;克服心理障碍等方面对声乐演唱提出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