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攻防意识的小学武术套路教学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mblossom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一项强身健体又训练意志的体育项目。习练武术,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强健身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精、气、神,增强意志力、自信心和独立性。然而,武术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并不乐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练兴趣不高,课外参与更是人数寥寥无几。究其缘由,武术等同于套路演练的粗浅认识,以及固化的教与学方法是主要原因。武术不是花拳绣腿的模仿,不是一味的动作规格和套路演练,更重要的是攻防。基于此,在江苏省小学武术教学研讨展示活动中,水平三(五年级)武术《少年拳》一课的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借助长度为0.5m的海绵棒模拟实战,尝试使学生在攻防实战中,在知晓动作攻防含义及方法技巧的前提下学练武术,提升教学效果。
  一、基于攻防意识的小学武术套路教学案例设计
  《少年拳》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水平三《体育与健康》教材。其是由震脚架打、蹬踢架打等8个动作,按照一定规律连接而成的套路动作。旨在水平二武术基本功和简单组合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动作和功防技击、顺达用力的方法,以此体验和表现武术精气神的运动风格。
  案例片段1:“弓步架打”的攻防学练
  描述:在“弓步架打”的攻防学练中,教师手持海绵棒突然由上而下攻击学生头部,学生本能挥手臂保护头部,这就形成了简单的实战攻防体验。学生多次“实战”后,教师引导从不同方向进行攻击,学生做出相应的防守。了解学生完成快速反应的防守与进攻后,改变攻击力量逼迫学生对应形成有效的防守。届时教师利用身体的感知和攻防有效性体验总结出进攻的突然性和防守的时机、位置和角度,探究适合自身的单个武术攻防动作。
  意图:本片段教学着重解决带着“假想敌”进行套路演练。要求学生带着“假想敌”,在攻防情境中进行套路演练,提升演练水平。
  案例片段2:“垫步弹踢”的攻防学练
  描述:学生熟练掌握单个攻防动作后,为形成有效进攻,进行弹踢腿攻击实战,防守人会本能反应快速撤步后退防守,为达到击中的目的,右脚落地垫步继续弹踢。总结讲解垫步是为了缩小攻击距离,衔接攻击动作,其距离和时机是根据实战情况而定的。个别学生生成连续交叉垫步的方法,尝试各种连续进攻的动作,基于攻防理解武术动作的技击性特点,以及套路的来源。
  意图:本片段教学着重解决“架拳”问题和“垫步”问题。主要借助海绵棒的“进攻”,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架在什么位置是合理的“防守”动作,让学生不自觉地就做出了垫步弹踢动作。通过“实战进攻”的演练去理解“架拳”和“垫步”的意义,进而形成“架拳”的动作规范和垫步距离大小调整的方法。
  案例片段3:“震脚架打”的攻防教学
  描述:教师实战演练,突然震脚发声“哈”,完成弓步架冲拳(海绵棒)的防守攻击,学生反应顿挫,被进攻击中……让学生多次尝试同样进攻,不断加大力度。教师讲解武术震脚作用:声助拳威,强化力量的心理活动变化,还有武术的健身功能,震脚也是无器械训练方式之一,目的是增强腿部爆发力、强度和攻击力。
  意圖:本片段教学着重解决“震脚”问题。实战演练中的“声助拳威”,帮助学生明确“震脚”的含义。
  案例片段4:少年拳1~4套路完整练习
  描述:基于攻防实战的体验,设置假想敌,将单个动作进行有效的衔接,演示少年拳套路攻防含义套路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演示,理解连续攻防形成套路的过程,进入情境后组织学生少年拳1~4套路完整练习,明确动作合理的连接和节奏、理解动作蕴含攻防意义。
  意图:本片段教学着重解决带着“假想敌”进行套路演练。要求学生带着“假想敌”,在攻防情境中进行套路演练,提升演练水平。
  二、基于攻防意识的小学武术套路教学案例分析
  1.基于攻防,领悟武术真谛。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之所以是武术,而不是“舞术”,最本质的原因还在于武术的技击性。撇开技击性来谈武术的美、套路演练等都是舍本求末的表现。本课教学中,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设置“海绵棒”进行安全的攻防对抗,让学生释放天性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实战中武术套路的紧张,在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体验进攻和防守的实战情境,用对抗和“假想敌”的方法探究动作本身的内涵和攻防的技巧,引导学生追本溯源,领悟武术真谛。
  2.基于攻防,激发学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武术教学中的模仿学练,直接影响学生习练兴趣的持久。尤其表现为武术教学中“教师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学生单个模仿学练—套路反复演练”的固化的教与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本课教学中,一改以往的教与学方法,创设攻防情境,角色扮演,模拟实战,使上课氛围既宽松又紧张。打打闹闹是水平三五年级孩子的天性,孩子们拿到“海绵棒”,本能的反应就是击打同伴,而同伴下意识地自我保护就是用手臂来架挡,继而进行反击。你来我往之间,就是攻与防的不断转换。本课教学,正是抓住了学生的特性,激发学练兴趣,服务于课堂教学。无论是“弓步架打”还是“垫步弹踢”的教学,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攻与防中明确动作要求,掌握动作。
  3.基于攻防,提升动作规格。武术套路是人们为了便于练习、记忆和传授攻防格斗的方法,把许多攻防动作按起势、发展、收势编排成有规律、协调、严谨的攻防组合动作。武术套路是由许多单个动作组成的,因此,武术套路教学中,单个动作的反复学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武术套路教学不是为了学习套路而强化模仿练习套路中的单个动作,而应遵循单个动作的攻防到组合动作的攻防再到连续进攻和防守的动作组合这一形成过程,是“手眼身法步”和“精神气力功”的完整和统一,更是攻防意识的最好体现。
  更重要的是,针对小学生,有些动作规格很难讲清楚。在片段一“弓步架打”环节中,针对架拳,架在什么位置是合理的“防守”动作,很难讲清楚。本课教学中,借助海绵棒的“进攻”,通过“实战进攻”的演练过程去理解“架拳”的含义,在一攻一防中掌握“架拳”的合理位置,形成动作规格。在片段二“垫步弹踢”环节中,一般是教师完整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教师会强调弹踢腿的脚面要绷直,很容易忽视垫步的重要性。本课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借助海绵棒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战,为了有效连续进攻,学生不光明白了垫步的作用和含义,也掌握了对抗中的安全距离。同样的情况,在片段三“震脚架打”环节中同样存在。为什么要震脚,还要配合发声,学生不能理解。通过攻防的体验,学生明白了用脚大力跺地面,根本没有攻防技击性蕴含在其中,而是为了“声助拳威”,从心理上给对手震撼。课堂中,震脚也就越来越大力,发声也越来越响亮。
  另外,武术学练中,弓步、马步等下盘动作往往是学生不喜欢练,又做不到位的。学生通过攻防实战,会自然理解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懂得了下盘稳固, 脚下有根的重要性。为了连续进攻,学生会自觉地将下盘动作做得扎实、稳固。
  4.基于攻防,“超越”套路。武术运动在小学的开展,大多以套路的形式存在,但套路不是武术的全部,将学生限定在规定套路的反复学练上,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能动性,也不利于武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武术套路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动作,而是模仿实战中的有效进攻和防守,围绕“进攻与防守”的位置与时机、攻防关系的变化与互换,学生将“思”与“练”有效结合,通过“思”来揣摩动作的精妙之处,形成武术套路的理解,悟出攻防技法的诀窍。此时,学生将能够“超越”套路,创编属于自己的套路。而此时的武术,套路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攻防、技击才是核心。此时的武术教学,才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此时的武术课堂,才有生命 力。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攻防意识的引入,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必不可少,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习武观,极力避免人为的伤害事故。
  参考文献:
  [1]黎晗.武术运动美的本质[J].体育博览,2011(7);216.
  [2]李远华.论练习武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8,5(1):62-63.
其他文献
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教师和学生有了一个相比以往更长的假期,但各个科目都在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以各种方式远程指导教学。因此,不间断的居家体育锻炼在疫情期间显得十分必要。笔者编排了一套核心力量练习方案,希望师生们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调整好身心状态,静待重返校园之日。  一、热身(每个动作保持15s)  1.颈部牵拉  练习目的: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感,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编者按:《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思想,提出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的单元构建思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主题的练习方法习得技术、掌握技能、发展体能。技术维度的方法(游戏)就是以技术学习为主要目标;体能维度的方法(游戏),就是通过该技术的学习巩固和提高技术,以发展体能为主要目标;运用维度的方法(游戏),就是通
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每名体育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评价要及时准确,切勿喧宾夺主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与互评都要公正准确地进行,不能夹杂私人恩怨,更不能没有根据地胡乱评价。要针对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技术动作的应用情况进行公正准确的
忘了是哪一天,我正要回自己的山中小屋去,在熟悉的山路上,我扛着枪,呆呆地走着。  拐了一个弯,突然,我觉得天空特别耀眼,就像是擦亮了的蓝玻璃……这时,地面也有点淡蓝。  “咦?”我悚立了,前方不是往常见惯了的杉树林,而是宽广的原野,一片蓝色桔梗花的花田。我屏住呼吸,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这座山上,曾经有过这样的花田吗?  “马上返回去!”我命令自己。但是,那儿吹着柔柔的风,桔梗花田一望无际,就这样返
一、生命有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优秀的教学案例往往能够给人留下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发,值得借鉴和品味!这是一篇小学体育教师在阅读《租借评价法的创建及其激发体育弱势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一文后,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所思、所悟、所为,成功地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点燃,并收获硕果的案例!  案例从背景、描述、分析等方面阐述,层次清晰,文笔流畅,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寓意深刻!真实、典型的教育故事能客观地反馈教育教学理念
我家养了16只母鸡,到了冬天,给它们喂的饲料并不少,可它们却不下蛋。这是怎么回事?我这个“小科学迷”心里犯起了嘀咕。我决定解开这个谜,不让问号过夜,这是我的一贯作风。  我立即行动起来,翻阅了很多课外书才知道:产蛋鸡对光线非常敏感,冬天昼短夜长,日照时间少,鸡的产蛋量自然就少了,甚至停止产蛋。如果加长光照时间,母鸡的大脑受到刺激,促进排卵,产蛋量也就会增加。  书上说的对不对呢?为检验这个说法是否
一、选题的发现    我们煮饭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由于米汤溢出而把炉火扑灭,这不仅会使人煤气中毒,甚至会发生火灾,十分危险。我们由此产生了改良饭锅的念头,使其能在饭煮开时自动掀开锅盖。    二、设计思路    受磁铁能吸引铁块原理的启发,我们想到了利用磁铁的磁力,制成将被蒸。气掀开的盖(铁制的)紧紧吸住不再盖上的安全锅。    三、研究过程    开始把块状磁铁安装在铁锅的把手上。由于块状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应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说明运动技能的学习与体能的练习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现在提出的体育与健康学科三个核心素养也是作用凸显的;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而运动技能和体能则是促进学生健康形成中的核心内容。因此,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学习在体育
一、厘清要素是前提  厘清教学设计各要素,明确各部分内容,是规范体育教学设计的前提。本期论坛讨论得出体育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要素。  1.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体育教学寻找和确定教学的依据,遵循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指对所选课题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介绍,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分析研究,确定所选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  
2017年暑假,笔者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意外地看到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案例评比规程,不仅心动而且也行动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准备,笔者终于完成了一篇参赛案例《不一样的重心转移》。2018年元月的一天,笔者竟然意外地收到全国一等獎的奖状,高兴之余,感慨颇多,以此谈谈这意外的收获。  一、以赛促学收获丰  为了提升参赛作品的理论水平,笔者挤出时间进行广泛的理论学习,短时间“恶补”,不仅夯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