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谦:复合化销售使直销走向主流

来源 :成功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p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谦简介:
  管理及分销渠道营销专家、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教授,《成功营销》杂志社社长。国内资深的营销专家和销售训练专家。近几年主要以新型营销方式、分销渠道和销售管理为研究和咨询重点。
  
  前瞻观点:
  通过直销、店铺、网络等多种方式即复合式营销,使销售渠道多元化,销售方式复合化,这对直销行业来讲是一个趋势,对其他行业如零售业来讲也是一个趋势。我相信2007年,直销行业会有一个很大的调整,调整将使直销从另类逐步向主流靠拢。
  
  对于直销行业而言,2006年是一个审批年,2007年应该是一个调整年。虽然对直销法规有不同的理解,但直销企业要适应环境很好地生存,就必须把直销的优势、传统行业的优势和新媒体经济的优势三者恰当地结合起来,这对直销企业来说虽然很痛苦,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反而能让直销企业从“另类”逐步向商业的“主流”去融合和靠拢,靠拢的结果就是复合式营销。这种结合也是零售行业正在做的事情。其经验有可能会被化妆品和保健品行业的调整所学习和模仿。
  直销的复合化有它政策法规层面的背景,直销法规禁止团队计酬,就逼着直销企业向着传统的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的销售方式转型。通过直销、店铺、网络和电子商务及邮寄目录等多种方式进行复合式营销,这是直销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利用各种媒体来增加销售的渠道,渠道能够多元化,销售方式能够复合化。今天,传统企业也要走向复合化的销售、多元化的渠道,这两者可能有交叉和融合,这一点对整个直销行业来讲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直销的特点和形象很多人有误解。一提直销,很多人就认为它很另类,充满了欺诈、夸大虚假宣传,并且认为团队计酬是其根本特点。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在于直销企业本身,而在于整个经营环境,在于非法传销的势头能不能得到遏止。我认为直销的特点要根据每位顾客不同的情况,提供一种差异性的服务,也包括在整个销售过程中人性化的消费指导服务,这对传统的行业其实非常有借鉴意义,不要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团队计酬上。
  融入到主流就能很容易改善直销的整体行业形象。许多直销企业对调整都很有信心,他们也把这当成是一个机会。有几家规模大的直销企业对市场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方案,我相信他们应该能够走出这条路,直销也能走入到正常商业之中,让大家认识到直销只不过是销售方式的一种补充,直销发展的空间就会更大。
  2007年的调整将使直销从另类逐步向主流靠拢,不过我对2007年整个行业的销售并不寄予太大的预期,合法直销的发展也不会超过去年的规模。调整磨合至少还需要一年时间,新的方案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能不能被销售人员接受?当直销向主流方向靠拢时也面临着一个形象上的考验,即直销的产品都相当不错,但直销有污点,它能否被广大的公众市场所接受?
  还有一点,就是直销行业形象受损,限制了企业的品牌发挥作用。可能有的直销企业的品牌要比传统企业的品牌响得多,但是品牌所能带来的销售业绩并没有传统企业那么高,真正的销售业绩与企业品牌不相匹配,这是直销企业需要好好分析的。所以,2007年直销企业会围绕市场,做各种各样的宣传广告策略,真正加大广告上的投入,真正加大品牌宣传上的力度,真正加大形象上的塑造,这对企业和行业,都是很好的事情。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www.marketingchina.com.cn
  欢迎订阅《成功营销》杂志!
  订阅电话:010—85650313
其他文献
我们希望通过严格的防范体系,让每一位消费者都是零风险消费的,同时透明消费的,这不仅仅可以减少“睡眠卡”,更重要的是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信用卡消费零风险将是最好的品牌,因为这是让利于民,让消费者得到最多的实惠,我认为比大量的广告投放更有意义。    让别人消费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引导消费者并且做到透明消费,将风险降到最低,打消顾客的疑虑。目前的信用卡市场,正处在一种转轨阶段,除了用功能、方便、创意等吸引
期刊
自商务部正式核发直销牌照以来,中国直销市场的整体营业额呈下滑趋势。现在拿牌企业普遍在政策上受阻,企业转型还没有建立起与政策的衔接,总体表现是业绩下滑、市场疲软、企业乏力。目前的情况是,企业仅凭许可证已经难以开拓直销市场了,其突破将更多地依赖于企业的实力、适应力和创新力。      如新公司中国区原总裁邱锦云离任了,改由原东南亚区域总裁范家辉暂时接任,范家辉还负责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市场业务
期刊
尽管级别越来越高,参展观众越来越多,然而中国的车展依然摆脱不了这样的现象:在历届北京、上海、广州的国际车展中,耗费参展汽车厂商最大精力和财力的时段,并不是在长达一周的“观众日”,而是在车展正式开始前的“媒体日”。众多参展汽车厂商使尽浑身解数,“抢夺”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资源以及在车展期间空前紧张的版面资源,事实上,这样一场“暗战”往往在车展开幕前的几个月就已经展开。  从公关的策略、战略和创意上看,
期刊
我也鼓励银行正确地看待并处理银行排队现象,目的是让排队转变为一种正的服务体验,让顾客觉得排队也没有什么不便。      Robert Stephens是美国电脑服务公司Geek Squad的创始人。Robert Stephens通过自己的创业经验和与银行的接触,提出了许多银行如何创新和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建议,包括:不断地推陈出新,提升顾客体验;创造出一种能够被识别的以改善顾客体验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借
期刊
Paul Hague是 B2B International 集团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该集团是欧洲领先的 B2B 市场研究机构,总部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并在北京设立了分公司。Paul Hague拥有35年的市场研究和营销咨询经验,兼任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特聘学者和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特聘讲师。Paul Hague 是B2B市场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曾出版10余部专著。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2bintern
期刊
如果一个人既没有演唱天赋,也没有出色的外貌,有可能成为一名备受关注的歌手吗?  两个被称为“后舍男孩”的广州美院学生,既没有任何的歌唱基础、也没有明星的外表,但他们却懂得用创新的方式去传播自己的娱乐价值——用滑稽搞笑的假唱动作进行流行名曲的网络表演。无论是表演的方式还是表演传递的渠道,“后舍男孩”都颠覆了以往的模式,而正是这种大胆的创新表演成功地摄服了受众——网络观众看到了快乐,摩托罗拉(签约他们
期刊
今年,随着更多的品牌加入“红色商品”(Product Red)军团,美国的消费者,可以在商店里看到更多红色了。但是,“红色”的冒险是否能持续并且红火下去,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红色商品”是由U2乐队成员Bono和善款募集人Bobby Shriver创建的。它的基本理念是典型的善因营销(Cause-Marketing)战略,也就是购买即捐献。通过向企业授权生产和销售RED品牌的商品,而将其中一部分
期刊
近日,美的空调正式宣布推出新一代空调产品"清净星",这是美的在短短数个月内第三次推出新的产品,刷新了中国空调业的技术创新速度。  与IT行业一样,中国空调行业也正在呈现摩尔定律的效应——技术升级越来越迅猛,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走低。中国空调企业为了摆脱价格战的窠臼,就必然要通过多种手段的创新去创造新的消费价值,品牌之间的竞争正在从单一焦点逐步向多层次的综合竞争过渡。  单纯追求规模
期刊
Noah Elkin:Crossing公共沟通部副总裁,曾研究移动营销以及移动商务领域数年之久。    Marketing China:iPhone的推出,可以说是移动设备上的一大革新,它对于移动营销领域会有何影响?  Noah:从苹果公司发布的消息来看,iPhone将让日常的通话、拍照、听音乐以及发短信等过程更加完美,而其承诺的网络功能丰富性将是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尤其是对于移动营销领域来说,它
期刊
薛旭简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专家。多家教育机构兼职或任特约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    前瞻观点:  对于很多中国品牌来讲,2007年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中国品牌的崛起在2006年又面临新的挫折,挫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2007年企业家必须思考和实践的。    2006年是中国政府将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作为国家经济战略手段的一年,然而,同政府与企业都为创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