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大考实现有效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 :中国行政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构成了对各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深度检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21年6月19日,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一亿七千万例,二十多个国家确诊病例超百万,部分国家正暴发"第二波"疫情.
其他文献
"人老珠黄不值钱"这句成语,相信早已有人议论过.这里,我也想谈谈自己的意见.主要是不应和不能把人与珠完全等同起来,而是要区别对待.因为老人与黄珠之间,存在实质性的差异,难以相提并论.先说说关于人的另外一些成语,就可以看出人比作珠的不当.例如,"人不可貌相""人才辈出""人才荟萃""人才济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人定胜天""人多智广""人非木石"等等.把老人比作年久变黄而不值钱的珍珠宝石一样,这很不恰当.
重大公共事务决策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运行,决策失误或失灵可能会产生级联风险,对其加以治理尤为重要。决策风险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给风险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物理-信息-心理”的跨空间视角阐述了决策风险的演化过程,将风险治理划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了“物理空间风险感知弱化-信息空间风险传播阻隔-心理空间风险衍变干预”的治理框架。该框架以公众为利益相关者主体,在物理空间、信息空间与心理空间上分别以公众风险感知、公众舆情传播与公众行为诱发为出发点探讨了决策风险演化与治理机制。基于此,本文可为重大公共事务决策风险的治
新媒体在风险传播过程中具有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制作成本低、传播结构网状化以及信息模糊程度高等特点,使其对公众的风险感知和风险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极大地改变了邻避风险的演化过程。基于此,本研究借鉴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整合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过程中的“结构”和“行动”因素,同时考察新媒体在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构建新媒体情境下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升级的“结构—行动”互动的分析框架。通过三起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国家互联网政策、线上社会网络以及话语机会
“智慧”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哲学议题,在当代一度被边缘化,近年来英美认识论又重新开启了对这个话题的热议。但是,大量文献只聚焦于实践智慧的讨论,而对理论智慧关注不足。其实早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已有了对理论智慧足够的重视。针对理论智慧,大多数当代学者仍无法摆脱认识论研究聚焦命题性知识的偏见,将理论智慧刻画为命题性知识。在儒家、金岳霖、怀特海的理论智慧观中已经蕴含了理论智慧的能力维度,同时可以借助布兰顿的思想构建一种基于“概念能力之知”的理论智慧观以进一步发展这个线索。这种立足“概念能力之知”的理论智慧能够呼应金岳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兼具促进文化要素传播和催生经济新业态的双重功用。如今以城市文化与都市生活为特征的短视频作品在自媒体和公共媒体之间叠加发展,促进了城市品牌的传播和城市品位的凝结,催生出城市形象经济的新业态,形成了城市文化再生产功能下的外溢效应,也使城市的文化发展与治理面临新的转型与思考。
海洋产业,不仅是一个新兴产业,更是一个绿色产业.我国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一个战略之举、长远之策.我国已经对此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产业的开放、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和蓝色经济,促进我国蓝色国土的有效开发,实现陆海统筹发展.
一、引言rn起源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浪潮,数字政府近年来备受各级政府重视,是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拼图.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网通办”改
期刊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实务背景下,政策的执行力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科学地认识并归纳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度规则,有助于形塑政策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进而基于效能面向提
对于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是否侵害了个人自主,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回答。同时,也应该区分为两种情境分别讨论,即个人选择对自身实施增强,以及父母选择对未出生的孩子进行增强。如果自主指的是实现自我管理的能力保障,摆脱外在的依赖和外来的干预,抑或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那么无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能找到支持各自观点的论据。如果把自主理解为个人拥有的对自己身体的财产权,那么个人选择对自身实施增强的选择可以得到辩护;以同样的理解为前提,当孕妇选择对胎儿进行增强时,只要这种干预受到不伤害原则的约束,并借助哈贝马斯商谈伦理中“虚
学界一般认为,弗兰克·拉姆齐(1903—1930)是维也纳学圈的同情者.但这种看法是错的.拉姆齐是个实用主义者,并且他一直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批评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