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有爱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415722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3日,社区刘大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你们绿岛小区张涛刚从武汉出差回来,请监督他隔离观察。”
  刘大姐反问:“你是他啥子人?”
  对方说:“我是他未婚妻,他这个人粗枝大叶,不太重视这件事,所以拜托你们了。”
  第二天上午,绿岛社区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张涛的居家隔离观察。主任介绍情况说:“张涛,男,30岁,凯达科技公司技术员,1月18日開车去武汉采购,23日上午离开武汉返回。按照市里要求,他来社区登记查过体温,表示愿意呆在家里自行医学隔离观察14天。张涛还表态说,不就是闭关修炼十多天吗?没问题!”
  “问题是,谁来监督他?谁来关心他?十四天的隔离,时间可不短。他父母过世早,爷爷婆婆又远在老家乡下,未婚妻在上海医院抗疫一线工作,抽不出身来照顾他,他独自一个人过年,会焦虑、苦恼的。我们有责任关心他,我们得让在抗疫第一线的医务人员无后顾之忧!”主任接着说。
  刘大姐举手说道:“这个任务 ,交给我吧,张涛和我同一楼栋。他住五楼,我是一楼,如果他出门,必须经过一楼。”
  事情就定了,刘大姐负责监督张涛的居家隔离观察,同时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可刘大姐还没有回到小区,就接到同楼栋四楼住户李叔十万火急的电话:“张涛出门了!”
  一听这话,刘大姐一路小跑,赶回23栋一单元,等着。单元门一开,果然张涛出来了。戴着大口罩的刘大姐一举手,拦住他道:“小张,我们是约法三章,你同意自行在家隔离观察哦!”
  看刘大姐来真的,小张有些尴尬地解释:“不是,刘姐,我是打算出去买口罩。也想给我乡下爷爷婆婆买过年的新衣新裤。”
  刘大姐马上递上一个口罩,道:“眼前是非常时期,其他事情,你就别操心了。”小张无奈,乖乖戴上口罩,返身上楼回家去。
  刘大姐又赶紧通知物业,让负责消毒的保安赶过来,从一楼到七楼顶,把楼道全喷了一遍,这才放下心。又给小张打电话,千叮咛万嘱咐,交代一番。
  楼栋邻居说:“刘大姐啊,我们这样是不是有点儿过?”
  “过嘛?!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眼下武汉的疫情十分严重,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病毒飞不到四川来。”刘大姐建议社区,考虑张涛对乡下爷爷婆婆的挂念,派人送两套棉衣棉裤去给老人。
  第二天晚上,张涛就接到爷爷打来的电话,“孙儿啊,你快递来的新棉衣棉裤,我们收到了,合身又暖和呢。你们社区的人说,你不能回来过年了,你就安心在家里呆着吧!别给大家和政府添乱!”
  小张忙打电话问刘大姐,刘大姐说:“这是社区的心意!”泪水模糊了小张双眼。爷爷婆婆让他安心,他得听。
  社区主任称赞刘大姐:“你做得好,该帮助的帮助,该严防死守,要严防死守。目前疫情更严重了,市北有个小区,对武汉回来的人员没有隔离,到昨天两个人一发病,整个小区都封闭。所以我们对小张早隔离,是对的。不过,我们疏忽不得啊!这小张独自一人呆着,情绪如何,没人盯着,还真让人不放心。幸好是你监督他,换别人怕约束不得他。”
  刘大姐点点头:“为他好,也是为大家好!”
  不过,刘大姐还不放心,想想,还是上楼挨家挨户和大家打声招呼,让大家都关注小张的隔离观察,做好自家防护。然后,刘大姐又打电话,向小张推荐网上的工会专为呆在家里的年轻人开展的系列活动,让他在家有事做。
  接下来几天,还算平静。每天三次测体温,正常。邻居们见面都说:“小张还是挺配合隔离观察的。”
  可是,刘大姐摇头,“还有十天呢。十天都能安静呆家里,就真不错。”
  一连几天给小张测体温,仍然正常。但是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和新闻发布会,令刘大姐紧张。她明白,一旦疏忽,感染者潜伏期发病,会有多少人遭殃,很难说啊!既然自己举手做小张的监督人,就得保证楼栋不出问题。这是对社区,对楼栋,对大家的生命负责。
  第二天给张涛测体温,张涛突然紧张兮兮地说:“刘姐,我未婚妻也去武汉了!”
  刘大姐有些吃惊,马上安慰他:“她是好样的,你安心隔离吧,你的情况,我会随时通知她。”这天晚上,刘大姐看新闻,上海援助武汉的医疗队出发,勇士们挥手告别。
  刘大姐想到自己20多岁的女儿。女儿在省城医院,下午刚打电话告诉妈妈,她报名参加医疗队支援武汉去了,要父母在家自己保重。社区李主任也来问刘大姐:“要不要换一个人,你休息休息?”
  刘大姐咬咬嘴唇,说:“这个非常时期,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我是党员呢!”
  初四,初五,小张安静呆在家。到初六晚上,他终于承受不了了,半夜戴上口罩,就偷偷溜下了楼。
  刘大姐仅打了个盹儿,猛一愣,醒了,急忙看楼栋监控,一片黑,往回调,惊了一身冷汗。一个人影戴着口罩蹑手蹑脚下楼来,伸手用胶带贴住了摄像头!这人正是小张,你说可气不可气!
  几个电话,刘大姐调来几名巡夜的保安,大家分头出去堵小张。绿岛小区位于三江交汇处,小区有八道大门,小区外是环形景观路,刘大姐急中生智,抢过保安的电动车,冲出小区,顺景观路追踪。两分钟,在外面景观路路灯下,截住了小张。他慌慌张张地说,半夜出来透透气。
  刘大姐严厉批评他:“人不能太自私,得心里有别人。”
  小张自觉理亏,不敢和刘大姐犟嘴,也不好解释原因,只好嘀咕着又回楼栋。其实他心里有苦:自己尚在隔离,未婚妻又去了武汉,夜里辗转反侧,难入眠啊!
  张涛和未婚妻微信聊天,抱怨说:“我隔离观察,有楼栋刘大姐盯着呢!再说,我身体棒着呢!你别风风火火的,太紧张,我不过是想爷爷婆婆了。每年,都是我陪爷爷婆婆过年,今年却见不着他们,心里难过!还有,一看到你去了武汉,我心里发毛啊!”
  刘大姐听张涛未婚妻发短信转述说,张涛还是想着爷爷婆婆,爷爷婆婆又不会用手机视频,春节了,和亲人都见不到一面,所以心里难受。刘大姐自己眼眶红了,到底,这是个孝顺的孩子啊!她向社区建议,和张涛老家村长联系,请他安排张涛的爷爷婆婆和他视频见面,他看到亲人,也就安心了。   第二天,初七中午,刘大姐打来电话,让小张到门口端菜。门开了,戴着口罩的刘大姐双手端一个大圆瓷盘,里面有八小盘菜。刘大姐说:“八个菜,有七个是邻居们做的,剩下一个菜,看你能吃出来是谁做的不?”
  小张忙感谢大家。刘大姐说,同一个楼栋,就是同一个大家庭,祝你节日快乐!
  小张奇怪,八个菜,七个是邻居做的,剩下一个到底是谁做的呢?
  他一下注意到里面有一只腊肉烧菜头,那飘出来的香味,他自小就太熟悉,这可是婆婆做的菜的味道。他心里疑惑,就听楼下有人喊他快到窗前来。
  楼下小广场上,邻居们正向他挥手,大家祝他新年快乐!然后,刘大姐告诉他,吃过午饭后,爷爷婆婆马上和他视频见面。
  视頻里,张涛看到了爷爷婆婆。婆婆说,她在电话里教刘大姐做了孙儿最爱吃的腊肉烧菜头,以后想吃腊肉烧菜头了,就请刘大姐做吧!原来,刘大姐做出了婆婆的拿手菜。
  第一次,小张感到莫名的温暖。在小区里,他并不孤独,大家给他的是暖暖的阳光和爱!
  14天隔离期转眼过去了12天,小张体温正常,吃得香睡得着。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这天上午,是小张隔离观察的最后一天,刘大姐到底放心了。天气好极了,艳阳高照。她坐在单元门外绿化带木椅上,高兴地想,到今天晚上,小张就可以解除隔离了。
  就这当儿,从单元门里走出一个人,是个戴眼镜的陌生人,下巴上有些胡子,戴着大口罩、鸭舌帽,大衣裹着身体,匆匆出来,瞟了刘大姐一眼,就赶紧走开了。
  刘大姐有些纳闷,啥时候楼栋进外人了,我咋没看到?
  忽然,刘大姐想起来,张涛未婚妻昨天才在微信里叮咛她,这个张涛得认真监督,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变花招溜出来。
  刘大姐不敢大意,她马上悄悄跟上去。这陌生人出了小区门,扯下胡子,取下眼镜和帽子,自己得意地笑了。这当儿,背后传来故意的咳声。
  他回头一看,懵了。刘大姐瞪着铜铃大眼,狠狠瞪着他。
  这人正是张涛,他只好向远处的河面望了望,又乖乖跟刘大姐回去,继续隔离观察。
  “隔离观察最后一天,不会有事了。”他自己解释说。谁知刘大姐超强的警惕性,他还是“栽了”。
  邻居看着刘大姐押着小张回楼栋,都笑了。三楼李伯说:“刘大姐啊,今天隔离观察时间也满了,你就放过张涛吧!”
  谁知,刘大姐干干脆脆说:“不行!”
  楼道里又按照刘大姐的要求,消毒一遍。
  到晚上,事情突然起了变化,小张一测体温,发烧了。社区紧急把小张送去医院。
  这时候,大家才后怕,才明白,刘大姐十多天的坚持有多重要!
  两天后,医生的结论出来了,小张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吃点药,养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原来是虚惊一场。
  得到确切消息,刘大姐赶紧给张涛的未婚妻发短信报平安:“我总算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了,你安心工作吧!你在意的人总算平安了!我们小区也平安了!祝武汉早日平安,祝全体医务工作者新年快乐!”
  第二天,刘大姐的女儿给妈妈发短信说:“我遇到张涛哥哥的未婚妻了,我们现在并肩战斗在第一线!”
其他文献
最近小区门口超市搞免费发鸡蛋的活动,以提升人气。發放鸡蛋的时间不确定,有时早上,有时傍晚,随意性极大,要想得到鸡蛋,得有足够的运气和耐心。  来领这份“免费午餐”的多是老头老太太,没什么事做,就围坐在超市门口等。  一段时间后,有人发现,有个老胡头不一般,他能掐会算,早不去晚不去,就在发鸡蛋前几分钟赶到超市门口,每次都能轻松地领到一份。这事一传俩,俩传仨,很快就在老人们中间传遍了。于是大家就在暗中
期刊
有智出院时,很纳闷父亲李少明为什么没来接他。回到家,有智发现父亲头缠纱布。咋受伤了?自从有智病后,父亲捡起了以前的老营生,攀百米绝壁采摘岩耳。岩耳昂贵,上千元一公斤,可生长在绝壁,很少有人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涉险,李少明为了给儿子治病,硬是拼了。有智想到这儿,眼睛湿润了。母亲临走时,再三嘱咐他要照顾好父亲,没想才半年,自己一场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他发誓,以后要好好照顾父亲。  不知为何,李少明整
期刊
一次坐火车回家,边进站边掏出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另一只手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看手机还在不在。然后,我很绝望地说:“完了完了,这下完蛋了。”周围的人很诧异地看着我,电话里我爸也问我怎么了。  我焦急地说:“我手机找不到了,估计是刚才进站的时候被人偷了!”说着我就匆忙挂了电话,满身上下到处摸,就是找不到手机。  没过一会儿,握在手里的手机响了,是我爸打过来的,接通后劈头盖脸就是一句:“你是谁?你是不是捡了
期刊
明朝天启年间,冯之木就任新城知县。他一到任上,就先打听本地的风土人情。县丞吕聪就跟他介绍说,新城位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上。县城以东,都是平原,主产粮食;县城西边,则是高高的凤凰山,山上自然产些山货。民间有谚语:凤凰山,有三宝,奇石、怪根、不老草。  冯之木听后顿时来了兴趣,让他给仔细说说。  吕聪就细细道来。所谓奇石,就是凤凰山的石头形态千奇百怪,那是建造园林假山不可或缺的,是那些有钱的文人雅士们
期刊
一  牛文文回到家,发现家里遭贼了,而且,这贼很胆大,还在她家里喝了一杯饮料,吃了一点儿牛肉干,弄得屋里一塌糊涂。  牛文文马上打电话,把消息告诉老妈赵美女:“家里进了贼,吃了牛肉干,还喝了饮料。”  那头,赵美女接到电话,更是急了,一叠声地说:“那怎么得了啊,这回可惹大祸了!”  就在这时,同一楼的张露家也遭了贼。张露跑来,看到牛文文一脸煞白,连忙关切地说:“钱丢得多吗?”  牛文文摇摇头,告诉
期刊
我的祖父对食物极其挑剔,或者不如说这世上本就没有他爱吃的东西,他常常面无表情地坐在餐桌前,很机械地细嚼慢咽,灵敏异常的舌头准确无误地挑出他所不喜欢的──颜色不够碧绿的香菜叶,比猫毛还细小的鱼刺,圆圆的柔软的辣椒籽──这并不能表明他是个美食家,因为这世上本就没有他爱吃的东西。他吃东西是为了填饱肚子,如果人不吃饭也不会感到饿的话,那么他就是第一个摔锅砸碗的人。  我父亲全盘继承了祖父的这点儿爱好,他同
期刊
“太棒了,终于完成了这项重大发明。”  小小的研究室里传来F博士的欢呼声。邻居家丈夫闻讯赶来,问道:“您又有什么新发明了?看起来好像是个枕头。”  F博士身旁的桌上放着一个东西,不论大小还是外形都和枕头很像。  “确实是睡觉时枕的东西,但不是一般的枕头。”博士说着打开了枕头,指给邻居家丈夫看。只见里边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电子元件。  邻居家丈夫瞪大眼睛,问道:“太牛了!枕着这个就能做美梦吗?”  “不
期刊
天香美食居最近出了一桩怪事:有个叫王泽的顾客每周六都来预订一间包房,问他几个人吃饭,王泽总是说五个,可到时候来的却只有他一人。  虽然只有一个人,但王泽每次所点的酒菜足够五个人饱餐。菜上齐后王泽就对服务生说:“你出去吧,不要来打扰我们,有事再叫你。”服务生前脚刚走,王泽跟着就把包房的门关上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王泽把服务生叫进去买单,服务生往桌上一瞧,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满满一桌菜肴已變成少
期刊
中午,我正在家中吃午饭,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是一位30多岁的中年妇女。她一脸微笑地说:“大姐您好,打扰您了,我是一家日化公司的推销员……”  还没等她说完,我就冷着脸打断她的话:“对不起,我家不需要什么。”  中年妇女依旧面带微笑地说:“你误会了,我今天不是来推销的,我是上门免费赠送洗衣粉的。”中年妇女说完,从背包里拿出一包洗衣粉,递到了我的手上。  我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她,接连抛出两个问题:“真
期刊
经过不懈努力,登山者第一次越过珠穆朗玛峰8000米高度。他极度疲惫,靠在路边的岩石上休息。恍惚之间,他向天空望了一眼,奇怪的是,四周一片雪白,根本没有太阳悬挂在天空。一个激灵过后,他提醒自己绝对不能停下来,更不能睡觉。  下山后,登山者向随队医生说起自己的经历。医生问:“你当时是不是觉得浑身飘飘然,好像有一种无形的诱惑让你想睡觉?”  登山者回答道:“的确如此,那个诱惑太奇妙了。”  医生肯定地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