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巴以间谍战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r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长期以来,以色列情报部门一直通过各种手段,招募一些巴勒斯坦人为他们提供有关巴勒斯坦领导人、武装分子和激进分子等方面的情报,如住处、车辆、活动规律等,为他们的“定点清除”军事行动做准备。
  在连绵几十年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中,有一种人时常会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有些巴勒斯坦人因某种原因而向“敌人”以色列秘密提供情报,充当了“间谍”的角色。以色列方面把这种人称作“合作者”、“线人”,而巴勒斯坦方面则愤怒地把他们骂作“叛徒”、“卖国贼”。近日,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巴勒斯坦妇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透露了她和丈夫为何会沦为以色列的“间谍”?
  为了钱 巴勒斯坦夫妇走上“间谍”路
  这位巴勒斯坦妇女说,10多年前,当加沙地带还在以色列控制时期,以色列每天允许数千个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到以色列境内打工。这些巴勒斯坦人必须申请、持有以方颁发的“工作证”,才能通过以色列军队的检查站。她的丈夫没有多少文化,经过争取在以色列当了名环卫工人。尽管工作又累又脏,收入也不高,但还能勉强度日。不料,他后来被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一起汽车偷盗案,“工作证”被吊销了,就再也去不了以色列。
  为了养家糊口,这位巴勒斯坦妇女只得亲自出马,频繁往来于加沙地带和埃及之间,先从埃及买进一些商品,然后运到加沙地带,卖出去,赚个差价。当她的丈夫帮助她运输商品时,有一天在边境检查站被以色列情报官员拦住了。当时,以色列控制着加沙地带通往外部世界的所有通道,包括与埃及之间的通道。
  以色列情报官员对她的丈夫说,如果他与以色列情报部门“合作”的话,他们可以给他颁发一张“工作证”,使他能够再次进入以色列工作。否则,以色列情报部门就不让他和妻子从埃及“走私商品”。所谓“合作”,就是他按照以方的要求,提供有关加沙地带的各种信息。
  就这样,经济原因使这位巴勒斯坦妇女的丈夫走上了充当以色列“间谍”的不归之路。刚开始时,她并不知情,只是看到他经常一个人鬼鬼祟祟地爬上楼顶,用手机悄悄地往外打电话,觉得十分可疑,便问他在干啥?这时,他才承认,他在为以色列情报部门提供“信息”。他声称,“我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些人的姓名和手机号码,还有有关地道的信息,并没有伤害任何人。”由于以色列控制着加沙地带的所有对外通道,地道也就成了哈马斯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避开以色列,从外面偷偷运送军火和物资的重要渠道,也成为以色列军队的重点打击目标。
  这位巴勒斯坦妇女在得知她丈夫充当以色列间谍的行为后,开始时非常震惊,但又不好阻止他,毕竟那样会给家里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从情理上来说,她也不能向哈马斯举报自己的丈夫,因为那样的话,他就会被哈马斯抓走、枪毙。无奈之下,她只好采取这样的态度: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更不参与。
  然而,世事难料。2008年,她的一个孩子病得很厉害,以色列情报部门得知情况后,允许她带孩子去以色列看病,成功地使她的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康复出院。在看病期间,以色列情报部门还向她和孩子赠送了礼物,为她支付了孩子看病的费用。这使这位巴勒斯坦妇女十分感动,同意与以色列情报部门合作,从此和她丈夫一样上了“贼船”。离开以色列时,她从以色列情报部门获得了一笔活动经费,还有14000美元现金,那是让她捎到加沙地带分发给其他以色列“线人”的报酬。因此,她回到加沙地带后,按照以方的要求把美元放在一些石头下面、垃圾箱里和墙缝里,然后悄悄离开。她说,“估计会有接到消息的巴勒斯坦人去取钱。”
  以色列和哈马斯大打“间谍战”
  长期以来,以色列情报部门一直通过各种手段,招募一些巴勒斯坦人为他们提供有关巴勒斯坦领导人、武装分子和激进分子等方面的情报,如住处、车辆、活动规律等,为他们的“定点清除”军事行动做准备。而在各种手段中,经济手段是以色列情报部门最为常用的手法。一位负责对巴勒斯坦人进行招募、培养成间谍、然后进行联系和管理的以色列国内情报机构“辛贝特”特工说,“所有的一切都始于金钱,也结束于金钱。”他透露,他大多是在以色列和加沙地带交界处的埃雷兹检查站招募巴勒斯坦人的。该检查站由以色列军人严密把收,巴勒斯坦人只有拥有进入以色列的合法证件,如工作证,才能通过检查站而进入以色列境内。他经常采取的做法是:如果遇到两个同行的巴勒斯坦商人,就允许其中一人入境,然后以种种理由拒绝另外一个商人入境,因为以方了解到,该生意需要两个人同行才能做成。在这种情况下,被拒绝入境的巴勒斯坦商人为了能够进入以色列境内做生意,往往会满足以方的“过分”要求,然后被以色列情报部门一步步发展成为间谍。
  以色列情报部门还针对某些巴勒斯坦人的弱点设计陷阱,进行敲诈,迫使对方就范,乖乖地为以方卖命。例如,在以色列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巴勒斯坦人就很容易被以色列情报部门看上,然后被发展成间谍。
  此外,还有个别巴勒斯坦人是出于政治原因而向以色列方面提供情报的。例如,哈马斯政治领导人哈桑·优素福的儿子摩萨卜·优素福实际上是个代号为“绿色王子”的以色列间谍,在1997年至2007年长达10时间里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情报,使以色列成功抓捕了多名巴勒斯坦和哈马斯的高级领导人,其中包括被视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接班人的巴尔古提。摩萨卜·优素福后来在美国写书透露,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使巴以领导人知道对方在忙啥”。哈桑·优素福得知此事后,愤怒地宣布断绝与摩萨卜的父子关系。
  控制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对以色列情报部门的这些招募间谍手段很清楚,并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防范。例如,在埃雷兹检查站的加沙地带一侧,哈马斯竖立了一块很大的牌子,每个进入检查站的巴勒斯坦人都能看到:提防以色列情报部门的渗透!
  与此同时,哈马斯对敢于充当以方间谍的巴勒斯坦人进行严厉打击,经常采取的做法是:一旦抓住间谍,就会公开宣判,立即枪决,以便对其他企图充当间谍的人起到震慑作用。因为,这些间谍的卖国行为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正是依赖这些巴勒斯坦间谍提供的准确情报,以色列军方才成功地一次又一次地对哈马斯发动“定点清楚”行动,总共杀害了几十个哈马斯高级领导人。   事情败露 “间谍”惨遭公开枪决
  充当以色列的间谍,对于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巴勒斯坦妇女及其丈夫来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她说,自从答应以色列情报部门的“合作”要求后,“我们的生活就陷入了地狱之中,整天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外出到市场上买菜时,都要四处查看,是否有人在后面跟踪。每看到警察和警车,就吓得要命,以为是来抓我们的。”
  2011年的一天,她的丈夫突然接到以色列情报官员打来的一个电话,给他描述了一辆汽车的特征,然后要求他马上下楼,到他家旁边的一条主要马路边上等候那辆汽车。不一会,当他看到那辆汽车驶过时,便立即给以色列情报官员打电话说那辆汽车里有两个人。一个多小时后,以色列战斗机向那辆汽车发射了导弹,车上两人当场死亡。后来,有媒体报道说,有两名哈马斯高级军事领导人在以军的空袭行动中丧生。
  接二连三有高级成员被以色列“定点清除”,负责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内政部官员大为震怒,立即出动大批成员,开始了清查“内鬼”的行动。因为在哈马斯看来,以色列情报部门即使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那么准确掌握哈马斯高级军事领导人的行踪和手机号码。就这样,这对巴勒斯坦夫妇,还有其他20个以色列“间谍”落入法网。几天后,她丈夫和5个“间谍”被蒙面的哈马斯武装人员从监狱里拖到一个十字路口,开枪处死,其中至少有一具尸体还被绑在摩托车后面,在马路上拖行了一段路,让马路两边的人看看“叛徒”的下场。她则被哈马斯的法院判处7年有期徒刑,去年12月提前获释,以便她照看她的7个孩子。
  哈马斯内政部说,自2007年以来,该部门已经处决了12名“叛徒”。而巴勒斯坦人权组织认为,被处死的“间谍”远不止这些,而是多达65人,几乎每个月就有一个巴勒斯坦人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而被处决。
  对于哈马斯公开处决“叛徒”的做法,大多数巴勒斯坦人表示赞同,认为那些向“敌国”以色列提供情报的人员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叛国罪”,应该被处死。加沙人拉米兹·阿布·贾扎尔的弟弟2007年在巴勒斯坦人的内讧中被哈马斯武装人员打死,他也赞成对间谍处于极刑。他说,“那些人就像是社会的癌症,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应该受到最严厉的处罚。”
  不过,加沙地带独立的人权委员会成员萨拉赫·阿卜杜尔-阿迪对此持不同的看法。他说,“在公共场合开枪把人打死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令人恐怖的信息,效果并不好。”
  在失去了“情报收入”这个经济来源后,那名巴勒斯坦妇女目前与孩子们相依为命,艰难度日。而且,她还时常遭到邻居们的白眼,因为他们知道她过去干了不光彩的事情。而对于曾为以色列卖命一事,她觉得很难用“对”和“错”来概括,她的心情是复杂的。作为一名女性,她一方面要捍卫丈夫的名誉,另一方面又很庆幸: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她坚持认为,“我的丈夫从来没有伤害过别人,是个好人。”
  分析人士认为,间谍这种特殊人员是伴随着国家之间的争斗而产生的。只要巴以冲突还在继续,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间谍战”还会延续下去。
其他文献
近日,印度商业大亨阿尼尔·安巴尼(Anil Ambani)的企业集团信实(Reliance)与大连万达集团签订了合作意向,万达将国际化的触角伸向了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据了解,这份投资总额在10亿至15亿美元之间的合作将是万达以地产为主进行的首次国际化扩张。  有消息显示,万达和信实将合作在印度建设综合性乡镇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商业建筑和住宅公寓、酒店以及零售物业。  据报道,万达此番进军印度选择的
导语:“美国一位Top5的富翁就是我们的钻石会员,还有英国的议员、欧洲的富商政客……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何应对2013年美国的‘财政悬崖(fiscal cliff)’?届时,美国女性将会多上缴2000美元(1美元约合6.2元人民币),如何成功逃生?你需要一个降落伞。魅力四色的美女们,你们的降落伞就是那些多金又慷慨的Sugar Daddy。理智的美女,你值得拥有!”  以上摘自著名的“互惠交
导语: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这是继6年前勒克莱齐奥后,又一位获得此奖的法国文学家。众所周知,1901年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是法国诗人苏利.普旅多姆,自首届至今,诺贝尔文学奖共颁授过111位各国作家,其中15人为法国籍,占比超过10%,高居世界各国之首。  正文:对于莫迪亚诺的获奖,法国人、尤其法国文学评论界并未表现出特别的兴奋感,这似
每个团队都有几个“桀骜不驯的专才”,他们往往具有惊人的创造力与惊人的破坏力。  作为领导者,应该如何驾驭他们,使他们的创造力最大化、破坏力最小化呢?  陈明是PPU公司的策划总监,他有无数的奇思妙想。  吴总对他欣赏有加,但他的致命弱点就是太过于理想化,不听别人的意见,还经常批评人。  虽然,他批评人是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但由于不注意方式方法,极大地伤害了同事的感情。  于是,有一次,吴总有意当着所
上世纪的60年代,欧洲嬉皮士把尼泊尔当成逃离工业和城市文明的“伊甸园”,一路高唱着加德满都,从欧洲一路向东,最终经由印度到达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最终行至山城博卡拉,他们与雪山为邻,以大麻为伴,放纵自己的欲望,过把瘾就死。到如今,尼泊尔依然是许多人的真爱,文艺青年想到这里净化心灵,小资白领想到这里躲避尘世的烦恼,户外运动爱好者则想到这里来挑战自我征服雪山。  导语:在“避世天堂”尼泊尔,你到底能否
导语:一个新城市的崛起,竟然没有一起强拆。对于中国人来讲,几乎是无法相信的。  从新罗酒店看首尔,高低错落,就像一座山城,似曾相识,我甚至想起曾客居多年的山城重庆。令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远处稀稀落落的几座标志性大楼,反倒是成遍的低矮房屋和传统建筑,由脚下四合院式的迎宾馆,往前往左往右伸展,一直消失于群山。  强拆?首尔政府做不到  首尔四面环山,汉江穿流,承载了韩国1/5以上的人口,人口密度几乎是纽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称赞。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  特拉弗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在教学中,讲究提问艺术,是各学科都要注意的问题,而
年轻消费者是韩国品牌崛起的推动者。  英媒称,韩国女演员宋慧乔是主演《太阳的后裔》的韩国明星,还是兰芝化妆品公司的代言人,她在中国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一直很高。《金融时报投资参考》最近对2000名中国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显示,该公司是这部电视剧的一大受益者,该品牌与其他几个韩国化妆品品牌的受欢迎程度已经超过了日本和中国的竞争对手。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9日报道,然而,西方品牌仍占主导地位。欧
导语:安倍推崇的“女性经济学”是否真的能带动日本经济,就目前来看也很难说,因为如果没有女性群体大规模地真正独立,恐怕“女性经济学”也只是海中捞月。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可以说是日本女性的“妇女之友”,因为他在女性问题上相比起其他国家领导人独树一帜,他不仅把“女性经济学”作为执政理念,还在各种公开场合大谈女性对补充日本劳动力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到职场中去。他充满激情地说,“日本必须成为女性发
白天唉声叹气、眉头紧锁,夹着公文包或者笔记本电脑匆忙行走于办公室的各个角落;或在电脑上敲敲打打,键盘与鼠标响个不停;上厕所都是跑着去、跑着回,争分夺秒……“我真的很忙”,很多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现代人真的越来越忙吗?有人对30个国家的85万人进行了50年的研究发现,并没有证据表明现代人变忙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若将有报酬的工作和没有报酬的工作加总,多数发达国家的工作总量并未变化,但人们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