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钛微纳米复合形貌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74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研究纯钛表面不同微纳米图案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讨微米与纳米结构在影响细胞行为当中的不同作用。

方法

制备4组纯钛微纳米复合表面形貌:喷砂(S)、喷砂-酸蚀(SLA)、喷砂-碱热(SAH)及喷砂-阳极氧化(SAN)。检测各组材料表面理化性能,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材料表面形貌及细胞黏附形态,CCK-8法测定细胞在材料表面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分化能力。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最小有意义差异(LSD)t检验对同时间点不同组的CCK-8及ALP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1)粗糙度结果示:SLA组粗糙度大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Ra = 38.449,PRa<0.001;FRq = 29.564,PRq<0.001)。(2)扫描电镜示:S组仅形成弹坑状一级微米结构,黏附细胞伪足短小,SLA、SAH及SAN组分别修饰沟壑状、网状及管状二级纳米多孔图案,细胞于SAH、SAN组表面伪足更为伸展,其中SAH组表面细胞伪足生长进入孔隙形成机械锁结。(3)CCK-8结果示:第5天,SAH和SAN组细胞增殖A值(1.546和1.528)显著高于S组(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229,P = 0.042);第7天时,SAH和SAN组细胞增殖A值(2.646和2.57)显著高于S组(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51,P = 0.035)。(4)细胞分化检测示:接种7 d后,SAH组ALP活性(77.656)显著高于S、SLA及SAN组(53.132、51.052和62.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9.734,P<0.001);接种14 d后,SAH与SAN组ALP活性(104.107和109.963)显著高于S与SLA两组(82.885和7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6.052,P<0.001)。

结论

钛片表面微纳米图案影响细胞伪足形态,促进细胞增殖及ALP活性,其中多孔形貌显著增加细胞活性,碱热处理表面早期ALP活性显著增加,且形成纳米网比纳米管更有利于形成机械锁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81a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增殖能力的体内外作用影响。方法通过过表达或沉默miR-181a在SACC-LM和SACC-83细胞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SACC细胞株中miR-181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miR-181a对SACC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生长因子因子表达的改变。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miR
目的通过模拟慢性牙周炎(CP)患者日常生活中可能采取的口腔干预措施,观察各种口腔干预对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4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大组:正常对照
<正>修复体的临床表现与其负载的力、材料和形状等密切相关。了解修复体在口腔中行使功能时受力情况,有助于口腔临床医生对修复体的运用有着更深刻的理解。Alex Fok教授,美国
目的研究叶酸(FA)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B(TGF-β)信号及细胞凋亡,预防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小鼠腭裂的机制。方法采用腭板器官体外培养法进行腭板的培养。实验分为FA组、ATRA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