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R4在人胆囊癌细胞株SGC-996的表达及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4(TLR4)在人胆囊癌细胞SGC-996的表达及RNA干扰TLR4基因表达后对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4在SGC-996细胞的表达.将12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皮下注射6×106个经TLR4小干扰RNA稳定转染后的SGC996细胞,对照组注射同数量未经处理的SGC996细胞,连续观察5周,比较两组肿瘤的生长情况,计算成瘤率、生长体积和生长率.结果 SGC-996细胞阳性表达TLR4.两组裸鼠成瘤率均为100%,瘤体平均体积分别为(277.94±7.60)mm3和(474.47±9.99)mm3,平均生长率分别为7.941%和13.556%,瘤体质量分别为(0.76±0.16)g和(1.78±0.2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4表达于人胆囊癌细胞SGC-996,小干扰RNA转染后可以降低TLR4基因表达,从而使SGC996细胞体内成瘤能力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KDRP-CD/TK融合基因对乳腺癌裸鼠体内抑瘤作用的特点.方法 以MCF-7细胞株建立裸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Ⅰ组[注射重组腺病毒AdKDRP-CDglyTK与前药5-氟胞嘧啶(5-FC)与丙氧鸟苷(GCV)]、Ⅱ组(仅注射前药5-FC与GCV)、Ⅲ组(仅注射重组腺病毒AdKDRP-CDglyTK)及Ⅳ组(空白对照,不施加任何处理).治疗结束后,计算抑瘤率、常规病理检
目的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反义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AsiNOS)对急性完全性脊髓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模型,应用下传神经源性运动诱发电位对模型进行评估,苏木素-伊红(HE)切片观察缺血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影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单纯缺血各组G24、G48、G72和G120及rAAV-AsiNOS导入各组RG
目的 在用同种异体家兔骨髓脂肪建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动模模型基础上,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低分子肝素对FES的防治作用。方法将42只家兔随机分3组。对照组予0.8ml/kg骨髓脂肪,从股静脉以0.05ml/min速度注射。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组在注射骨髓脂肪之前3h及之后12h分别静脉滴注30ml/kg羟乙基淀粉130/0.4。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注射骨髓脂肪之前3h及之后12
目的 探讨中国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受体α(PDGFRA)基因突变的特点,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36例GIST患者肿瘤组织进行DNA抽提、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检测KIT基因外显子9、11、13、17和PDGFRA基因12、18外显子突变;并对8例取得伊马替尼耐药瘤组织的患者进行2次检测.结果 在136例患者中,KIT突变111例(81.6%).其中外
目前小鼠心肌梗死模型虽广泛应用但并不能完全满足科研需求,我们通过建立小鼠心肌补片模型,以期能满足研究需要。
期刊
目的 观察基因载体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DMN)靶向rhNIS基因浓聚125Ⅰ对胆管癌细胞QBC939体外培养和体内接种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 构建DMN-rhNIS-PDC316复合物并转染QBC939细胞,设立实验组(DMN-rhNIS-PDC316)、脂质体转染对照组(Liposome-rhNLS-PDC316)、空白对照组(PDC316),转染后加入3μg DMN-125Ⅰ复合物并外置300
期刊
减体积肝移植大鼠是研究减体积肝移植免疫、再生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我们改进Kamada等[1]的"二袖套法",探索并总结单人建模技巧.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供、受体均采用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0~280 g,供体略重于受体(5~20 g).显微手术器械一套.自制胆总管支架管、肝下下腔静脉套管和门静脉套管。
期刊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与毗邻癌旁组织中microRNA-221(miR-221)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57(CDKN1C/p57)的差异表达。方法常规抽提结直肠癌及对照癌旁组织中总RNA及蛋白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标本中miR-221表达,以半定量逆转录(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CDKN1C/p57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30例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相
脊髓继发性损伤的过程十分复杂,包括炎症反应、缺血、脂质过氧化作用等,病理机制复杂。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参与脊髓损伤(SCI)后所致的继发性损伤过程,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是神经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近10余年来,在胃癌临床工作中所取得的进展主要表现为标准化的根治性手术逐渐普及,依据诊疗指南而开展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得到充分重视,整体术后5年生存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此同时,在我国针对胃癌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不但进一步阐明了胃癌发生与发展的生物学特性,而且对解决某些临床问题也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