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身边生活 发出时代呼唤

来源 :新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x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千年伊始,《北京日报》“京华晨语”专栏于元月3日以引入的标题发表了一篇随感式小言论《方便留给谁》(作者康凯)。展读之余,深感耐嚼有味。全文500字,文章不长,选材也不起眼,只是从身边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入笔,却能以小见大,发出了时代的呼唤,的确是篇难得之作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millennium, the “Beijing Morning Post” “Jinghua Chenyu” column published an accompanying fluke on “Convenient Who to Leave” (by Kang Kai) on January 3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itle. While reading, feel chewy. The full text of 500 words, the article is not long, the material is also very small, but from the side of life in a small thing into the pen, but can see the big, issued the call of the times, is indeed a rare article
其他文献
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以及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疾病。近些年来人们发现,急性脑缺血时缺血中心的神经元就会死亡,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即位于梗死中心具有潜在活力的缺
深入实际,有利于发现新闻报道线索。军报4月18日刊登的本报记者乔林生、欧世金写的通讯《西部,一个士兵的葬礼》,给广大通讯员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事例。这篇通讯的开头就向读者
花边新闻是当今报业界一种时尚。   庸俗性是花边新闻最本质特征。所谓庸俗,可用“食色性也”一言以概之。但在编辑这类报纸专栏者看来,“食色性”恰好是读者所渴望的,也是报
我是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华北石油局下属单位的一名职工,对新闻的写作略知皮毛。我的第一篇“消息”被《华北石油信息》采用了,仔细看来,标题已改为《东北西走只为一线,井下物资站累
提起《秘书工作》杂志,作为一个从事大型林业企业的秘书工作者,我无不由衷地感激,是它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力量,促使我不断在秘书工作的道路上搏击前进。那是80年代中期,一个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high-dose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and hepatitis B virus(HBV) recurrence and overall
一位“老机关”说过这样一件事:某单位领导开会研究制发一个指令性的文件。讨论中,领导甲提出文件中一个汉字的含义是什么不清楚。领导乙丙丁等也说不明白。此时甲问起草文
烯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控长促蘖效果,其效果优于多效唑,且成本低,残留期短。水稻旱育秧施用烯效唑,可起到控长促蘖,增大秧龄弹性的效果,有利于培育矮壮旱秧。为探索旱
如果说购物是广大群众生活的必须,那购物中心就是这一生活必须不可或缺的承载。特别是一、二线大中型城市,购物中心不仅成为市民获取生活必需品的渠道,更成为大家衣食休闲的
介绍了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湘油91S的发现和选育经过,并对其育性变化与环境作用的关系、遗传特点及其利用前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This paper intro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