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乐府诗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uan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乐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其中关乎女性形象的诗篇备受瞩目。有反映在婚姻生活中被弃的女性形象,有在婚恋生活中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还有其他的一些女性形象等,这些反映女性形象的诗歌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
  关键词:汉乐府;女性形象
  作者简介:李阁(1991-),女,河南新乡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生,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01
  引言:
  “‘乐府’原是古代音乐官署的名称,是有关音乐的文学体裁。”[1]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目前保存乐府诗最完整的一部著作,“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2]其中收录的汉乐府诗约百余首,这些汉乐府诗中出现了诸多女性形象,非常引人注目。可以大致将其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
  一、在婚姻生活中被弃的女性
  汉乐府诗中有多种女性形象,其中一类是在婚姻生活中被弃的女性,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刘兰芝不仅美丽、善良、勤劳,而且心灵手巧。她还非常懂事孝顺,这一点诗中也有描述:“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3]不但做事遵循婆婆的意思,而且不分昼夜辛勤劳作,而且和焦仲卿的感情非常深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和丈夫的临别赠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4]两人之间的爱情坚若磐石,无人能分开。即使最后兄长逼迫她改嫁,她宁愿选择自杀也要维护她和焦仲卿之间爱的誓言。
  在诗人笔下刘兰芝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女性,但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女性在这个家庭却难以立足,时时受到焦母的挑剔和责难,最终迫使刘兰芝和焦仲卿分开。那么,刘兰芝这样一位几乎完美的女性为什么达不到焦母的满意呢?
  两汉时期是宗法社会,子嗣代表着家族香火的延续,不仅如此,“七出”又对女性进行了束缚:“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5]后人对刘兰芝的被休也没有得出确切的原因,但比较认同的是无子。在封建婚姻的压迫下没有他们的生存之地,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他们最终双双殉情的结局是悲惨的,是无奈的,封建婚姻的压迫是杀死他们的真正凶手。
  二、在婚恋生活中敢爱敢恨的女性
  汉乐府诗中的女性形象是多姿多彩的,除了上面一类的女性形象外还有在婚恋生活中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这类女性形象在《白头吟》中有体现:“闻君有两意,故来相诀绝”。[6]知道了你三心二意,所以我今天是来诀别的。这位女子向负心男子决绝的毅力和勇气是强大的,展现了女子的果断。同时表达了维护纯洁爱情的勇气和对爱情矢志不渝的态度。
  在《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7] “用山为平地,江水干涸,冬雷声声,雨雪飘飘,天地相合,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8]这是对爱情的呼唤,是大胆的表白,是女性大胆突破封建礼教,追求真挚爱情的强烈愿望。在陈本礼《汉诗统笺》评《铙歌十八曲》说:“其造语之精,用意之奇,有出于《三百》、楚辞之外者。奇则异想天开,巧则神工鬼斧。”[9]这是对《上邪》这首诗的评价,认为造语之精,用意之奇。
  三、其他类型的女性
  在汉乐府诗中还有其他类的女性形象。如机智勇敢的女性形象,饱受相思之苦的女性形象。
  机智勇敢的女性形象以《陌上桑》中的秦罗敷最为典型。当她碰到太守调戏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慌张,而是用自己的智慧拒绝了太守,罗敷的形象是汉乐府诗中智慧女性的典型代表,她集智慧和勇气于一身,是一个典型的智慧女性。
  表现女子对男子相思的有《西洲曲》:“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10]她不仅自己愁思绵绵,而且想象着远方的情郎的愁思也像海水一样绵延不绝,。因为自己不能见到思念的情郎,就把自己的思念告诉了南风,让南风传达自己对远方男子的相思之情,表达了对自己情郎的深深思念。
  结语:
  综上所述,汉乐府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代文学中的明珠。乐府诗集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记录了人类文明的步伐,其中反映的女性形象更是光彩夺目。乐府诗中的女性敢于突破封建的桎梏,她们对爱情的呼喊,对纯洁爱情的維护都体现了两汉时期女性思想的进步。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两汉时期女子依然深受封建婚姻的压迫,承受着封建婚姻强加给她们的种种规定。乐府诗中所体现的女性形象也为后世文学提供了借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1]张永鑫《汉乐府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7页。
  [2]王运熙《乐府诗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53页。
  [3][陈]徐陵,[清]吴兆宜《玉台新咏笺注》,1985年第43页。
  [4][陈]徐陵,[清]吴兆宜《玉台新咏笺注》,1985年第43页。
  [5]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第255页.
  [6]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99页。
  [7]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226页。
  [8]谢美芹《由乐府诗看汉代女性的不幸》,2009年第136页。
  [9]赵敏俐《两汉诗歌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45页。
  [10]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1027页。
  参考文献:
  [1]郭茂倩.乐府诗集[M].中华书局,1979.
  [2]余冠英.乐府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3]赵敏俐.两汉诗歌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1.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杨宪益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与原著的例证比较,尝试着探究两位译者文化背景及语言背景的差异对其
作者简介:薛冉冉(1991-),徐州人,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01  一部《诗经》,一首《关雎》,拉开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序幕。将《关雎》置于《诗经》之开篇,是不是意味着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早在中国古代便已经居于重要地位了?  爱情,是红尘里千丝万缕情感中的剪不
期刊
摘 要:泰伯祠祭礼是《儒林外史》中浓墨重彩的华章,其中寄托了士人阶层对周公制礼作乐的追慕和向往,对古老礼乐文化的复兴。礼乐教化,农兵安邦蕴藏着几千年来儒生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礼乐教化作为意识形态的建设在士人阶层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礼乐制度对于等级制度的规范和普通百姓的教化作用逐渐减弱以致消失。因此,泰伯祠祭礼最后成为了匡复礼乐制度,缅怀大儒帮贤的一首挽歌。  关键词:祭泰伯祠
摘 要:中国历史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为现代后人留下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诗歌文学形式在中国的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以唐代诗歌最负盛名,产生一大批文才卓越的优秀诗人。在唐代的诗歌作品中,批判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被后人广为传颂,本文通过对唐代诗歌批评作品中的艺术风格理论进行深入探究,旨在提升对唐代诗歌理解和诠释能力。  关键词:唐代诗歌;批评作品;艺术风格;理论  [中图分类号]:I20
摘 要:吕履恒是清代河南吕氏家族中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其擅诗文,在诗文方面都有颇深的造诣,是清代中州著名的文人。其词数量不多,但却突出较强的思想性。  关键词:吕履恒;《梦月岩诗馀》;思乡;怀古  作者简介:曹智慧(1990.8-),女,汉族,河南新乡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西游记》唐僧四人取经路上,三次遇到落草为寇之人。孙悟空在不同时期对待他们的态度、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见证了悟空“猴性”消退,“人性”获得的一番修心成长经历,而这恰
摘 要:西汉时期,国力强大、开疆拓土、经济繁荣以及积极的文化政策等因素促使文人们产生新的文学诉求和审美态度,赋的创作盛极一时,创作数量和艺术成就都成为文学艺术的典范,影响深远。西汉赋中的植物描写独具魅力,赋中的植物描写,表现出时代境遇中文学创作视域的开阔和审美风格的形成,是时代风貌的表露,更是追求以重铺陈和体物为特征的“巨丽”审美风格的体现,反映出西汉文人一种强盛、磊落的精神气质和对大一统帝国的自
摘 要:沈义父的《乐府指迷》是一部宋代与张炎《词源》、王灼《碧鸡漫志》合称为“南宋三大词话”的重要词话,在这部词话中沈义父对作词标准以及作词之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词学史上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沈义父;《乐府指迷》;词法;标准  作者简介:鲁国霞(1994.1-),女,藏族,甘肃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的第5外显子野生型及变异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论:1、雌激素受体α第5外显子缺失型变异体可能在内膜癌的发生
模糊控制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已在家电和工业控制中得到重视和应用。模糊规则自动生成是模糊控制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模糊控制的目标就是使得一系列输入与期望输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