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立规矩难,家长怎么办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B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家长们很纠结。有些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幸福的童年,不能让规矩束缚孩子的天性。可是当孩子真的任性发脾气,甚至在商场、地铁这些公共场所捣乱,让自己非常难堪的时候,又会想还是给孩子立规矩比较好。
  家长到底该不该给孩子立规矩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规矩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矩的遵守,规定和支配着人的行为能力,赋予人类权威,是代际传承的需要。在家庭教育中,规矩应该成为每位成员心目中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同样,自由承认界限和规矩,承认给定的、在行使个人意愿时必须加以尊重的东西。
  幼儿期是规矩意识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幼儿遵守规矩是一个“了解规矩、形成习惯、认同内化”的过程。幼儿是主动活动的个体,需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内化规矩并在生活中遵守,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对幼儿而言,如果家长无条件地给予其所谓的自由,表面上尊重了儿童的天性,让他们身心随性发展,而实质上家庭教育如果没有规矩,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将会逐渐混乱。家长一定要清楚何为“自由”,何为“规矩”。所谓自由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规矩约束之下的自由;所谓规矩,并非威胁恐吓,而应是以尊重幼儿天性为出发点的行为规范。自由应当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内给予幼儿,自由与规矩,每时每刻都在调节与平衡幼儿的现实生活。
  家长应当把幼儿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给幼儿立哪些规矩?研究表明,家长应该在幼儿人身安全、生活习惯、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等方面给幼儿以全方位指引。规矩的遵守要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规矩是为了维护人身财产安全、社会发展稳定有序而制定的,是需要遵守的。关于社会公共准则,如公共场所不大声吵闹、过马路看信号灯等;关于幼儿自身与他人安全的准则,如不玩火、不随意接触电源等。
  教育性原则。通常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促进幼儿成长而制定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规矩,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既具有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变性。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个性品质,又能够充分提供机会和自由。如遵守作息时间、具备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做错事说对不起、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等。
  社会伦理性原则。规矩多是为了顺利、较好地实现某一行为而制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如孝敬父母、学会分享等。
  具體而言,家长既要坚持有关教育原则,又要注意在实践中找到以下几个平衡点。
  第一,在幼儿活动自由和安全保障之间找到平衡点。家长满足幼儿的活动与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放手,守住安全底线,必要时给予幼儿惩罚或者奖励。
  家长培养幼儿遵守规矩可采取有限选择方法。如果家长不想让幼儿在房间里乱跑,可以给幼儿提供画画、看书等不同的活动选择,而不是简单直接地制止幼儿的乱跑行为。家长还可以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不直接指责和批评幼儿的行为,应用幼儿犯错误造成的后果来惩戒他。一方面给幼儿选择游戏与活动的自由;另一方面保障活动安全,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幼儿规矩意识的形成有时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
  例如幼儿把水杯打碎了,不要马上再拿一个新的杯子给他,应该让他体验到打坏杯子的后果,没有喝水的容器不方便,以后就能爱护物品了。当然,幼儿的判断能力有限,自然惩罚法要有条件地运用。假如幼儿在玩火和摆弄危险刀具,家长要坚决制止。
  第二,在抽象的规范要求与形象的生活细节间找到平衡点。规矩的形成,前提是表达界限,建立秩序,保护自由,使幼儿能够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一些规矩的界限比较抽象,家长要用浅显的话语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循循善诱,在规矩与幼儿生活细节间找到平衡点。
  幼儿经常把玩具乱丢不爱收拾,一些家长生气地说:“你看你到处乱扔东西,能不能收拾好?”幼儿很可能只是意识到“妈妈不喜欢我乱扔玩具,我要把玩具收拾好,否则妈妈会生气”。幼儿体会到的是家长的负面情绪,并没有认识到规则的真正意义。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家长就是最好的榜样。家长看到地上、床上有玩具时,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弯下腰轻轻“把玩具放回原处”。作为家长,要能关注生活中所发生的小事,在小事中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幼儿看到家长的行为,自然就会主动遵守规矩。
  对于年龄稍大的幼儿,家长要与其共同讨论,找到解决方法,可以给玩具和其所在地做上标记,然后根据标记把玩具放到对应的地方,收拾好玩具才能做另一件事。在和幼儿一起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体验遵守规矩为自己带来的便利。
  第三,在长期坚持与弹性灵活中找到平衡点。家庭规矩一经确定,就需要所有成员按照规矩办事,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幼儿遵守规矩需要家长的帮助,更多地体现在与幼儿的对话交流中,对幼儿正确的引导、疏通与价值澄清上。
  遵守规矩应是“顺乎天性,导之有方”。家长不能因为自己情绪不好就随意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也不能因为今天是周末,就长时间看电视或晚上迟迟不睡觉。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刻板地、一成不变地执行规则,比如当家里有客人在的时候,孩子是否可以晚点睡觉呢?回答是肯定的,家长要告知孩子作息有所变化的原因,灵活调整。让孩子明白不同环境和不同行为之间的关联,他们就会知道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可以暂时改变。
  第四,在处理幼儿个体与他人矛盾时寻求平衡点。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或运用绘本故事情节,巧妙设计角色换位,培养幼儿形成规矩意识,正确处理与他人的交往问题。例如一个家庭,家里有两个年龄相近的孩子。由于家里给孩子准备的床铺是上下铺,两个孩子都想在上铺睡觉。家长就想出一个好办法,买来一个新的电动玩具,两个孩子都想先玩,怎么办?家长让两个孩子讨论,之后发现最好的办法是轮流玩,每个人玩一天。这时家长顺势引导到上下铺的问题上,两个孩子很快同意每个人睡上铺一星期,然后轮换。幼儿的生活是一个真实的客观世界,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价值、具有主观性的世界,家长要在幼儿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自觉形成规矩意识。
  幼儿成长需要一个稳定而有规矩的环境。幼儿规矩意识的培养应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家长应不断学习、总结和交流经验。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妍妍
其他文献
大学生就业问题近年来已成为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认为一方面要进一步保持就业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从学校、社会和大学生本人所组成的三维社会问题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节能环保成为时代的主题,混合动力汽车(HEVs)和电动汽车(EVs)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日益普及,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优异的能量储存装置得到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正
安德烈·纪德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高产作家,而在其众多的作品中,《伪币制造者》作为其最后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有着其独特的意义和独特性。正是
本文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收录的183起学生诉高校行政案件的实证研究,分析学生诉高校行政案件的时间、地域、类型、审级等特点。围绕案件审判的疑难焦点问题,研究发现:司法诉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一项重要的财务决策,现金分红作为股利分配的方式之一,一直是股利政策研究中的重点。本文围绕格力电器的高派现股利政策,研究其高派现行为的动因及后果,这
劳伦斯一生钟爱自然,向往自然古朴的生活。他的小说、诗歌、散文等许多作品都闪烁着生态思想的光芒。本文从文学地理学批评的角度对作家的几部重要的小说进行重新解读,从作品
2005年11月21日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主讲的“走进设计艺术”系列讲座拉开了序幕。此次系列讲座围绕各教学单位的各个专业领域展开,共九讲。讲座以潘鲁生院长与学
在本文中 ,贝克对全球风险社会这一概念进行了归纳梳理 ,并且在这种话语体系中重新界定和评判了恐怖主义与战事、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国家与主权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