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敲开世界名校的大门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哈佛、耶鲁等常春藤名校一直以来是亚裔家长心目中的首选,但近年来亚裔生的优异成绩和表现,以及名校实行对少数族裔保障名额限制的“平权”措施,导致僧多粥少。以前SAT拿满分再加上课外表现出色的亚裔生,几乎都能百分之百保证进入名校,但现在则是未知数。如今名校只能精挑细选其中一小部分符合条件的亚裔生入学,许多亚裔精英虽然成绩远超出被录取的其他族裔生,但仍无法避免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华裔学生李简2006年也向美国教育部指控普林斯顿种族歧视。他的SAT拿到2400分的满分,物理、化学和微积分测验也高达2390分,只差10分即满分,可是申请普林斯顿、哈佛、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学院都碰壁。
  科科考高分,为什么世界名校将他们拒之门外?其中不可忽视的理由是,成绩高分并不代表“通识教育”完全过关。
  何为“通识教育”
  1943年,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詹姆士·科南特任命了分别来自文学院、理学院和教育学院的13位专家教授,并组成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目标”。按照该教育计划,课程设置主要按学科进行分类,每位学生除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还需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包括三门,分别是“文学名著”、“西方思想与制度”,以及从物理学或生物学中选择一门课程。此外,再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中各选修一门全年课程。
  经过五年的尝试,1951年哈佛大学正式推行通识教育计划。从教育过程看,哈佛的本科生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常称之为通识教育或普通教育阶段,又称之为核心课程阶段;第二阶段为专修阶段。学生在一、二年级主要学习核心课程,接受通识教育,后两年为专修教育。目前哈佛核心课程包括6大类(外国文化,历史学A、B,文学和艺术A、B、C,道德推理,自然科学A、B,社会分析)、11个领域。该课程模式规定,本科生四年共修32门课程,其中16门为专业课,8门为选修课,8门为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设置理念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其目的不仅是加强学生人文、社科、科学基础知识学习,而且还在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科间的联系,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思考、交流思想、做出适当的判断并区别不同的价值观念”,实行核心课程学习的目的是把个人培养成既是某一特殊职业的专家,又是自由人和公民。该教育计划在美国各高校掀起了进行通识教育改革的浪潮,也为哈佛大学闻名于世的核心课程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而中国香港也在1992年推行会考通识教育科,目的是希望学生透过此科达至开阔视野、提升学习技能,是必修必考科目。新高中通识教育科的课程架构与内容以现行通识教育科课程为蓝本,设有六个单元,分别是: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今日香港、现代中国、全球化、公共卫生、能源科技与环境,在各单元下设有主题、探讨问题及说明,以协助教师及学生了解各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有关的讨论角度及方向。比如在今日香港一单元中,可以探讨香港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及环境等等,并延伸到比如失业率、人均本地居民生产总值、平等机会、多元性、环保等问题。让学生透过认识那些基本知识,加深对本地的了解和探究。
  游学中的“通识教育”
  在许多家长和学生眼里,出国读书最重要的是语言,托福、雅思及SAT成绩直接决定孩子是否能顺利申请到国外名校。其实,这种观点不全面。成绩是最基本的要求,但不代表学生能适应国外的生活和学习。主要是中外教育制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从评价标准,人才理念、教育理念、专业倾向性,实用性和理论性导向,教学及学习方式等都不一样。
  另外,国外学习要求的学习技巧及能力,在国内的传统教育里是不具备的。例如力行研究能力、结构性组织能力,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能力,有逻辑地用英语表达意见的能力,小组研讨的组织能力等,这些都是要有训练过程的。
  再者,西方人文素养的学习。我们的同学在国外,总是觉得很孤独,和国外学生无话可说。一方面是语言不通,另一方面是没有共同的体育运动,因为体育运动的水平太“水”,一来二往,就觉得自己受到歧视。但当中国学生在国外学习历史课和艺术课时却很痛苦,外国学校认为这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基本人文和知识素养。在出国前,了解一些西方人文知识,丰富一下自已的人文素养,从了解最基本的《圣经》读物开始,当作一本故事书来读,与是否做教徒无关。因为外国的文章引用,价值评判标准,来自《圣经》故事。还要对西方艺术史,例如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各国的历史及历史时期的关键人物的了解,是必要的。另外,在演讲时,如何进行主题提炼、内容构成、语音、语调、肢体语言、手势,如何做到声情并茂?如何打动听众?如何让听众通过听你演讲认同你?也是“通识教育”中必备的能力之一。
  针对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的种种“弱势”,益升教育根据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在游学过程中揉入“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将“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设计为游学行程蓝本,在学生可以在汲取新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感性,体验性地了解海外学习、生活。通过“知行结合”的“通识教育”之旅,让孩子们找回信心,发挥潜力,为通向世界名校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  葛嘉鱼是在中午时分学校东门热火朝天的红辣椒川菜馆门口偶遇许柏舟的,他们互相望了对方一眼,眼神迅速闪过仅剩的一张桌子。葛嘉鱼正决定要不要冲过去独霸那张桌子,就看见许柏舟被胖胖的老板娘推着领先一步安然坐下。  葛嘉鱼十分不悦,大喇喇在对面坐下,黑着脸报菜名,“水煮肉片,干锅花菜,我饿了,快点上。”  许柏舟很淡定,并没有受到惊吓,“毛血旺,钵钵鸡,也请快一点,谢谢。”  到底是
9月30日,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9月21日,中国外交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峰会中方立场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系统阐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成就和立场主张。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威胁。不过,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议题一直较为冷门,受到的关注远远不如同为环保议题的气候变化等。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类与野生动物、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教学有很高的要求,把美术教学当成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高中美术教学也应该与生活接轨,在回归生活中把审美教育与美术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实践当中,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着重论述了高中美术教学对生活审美教育的作用与具体方法。  【关键词】 美术教学;生活;审美教育;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创作灵感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在高中
对付恐怖主义要有一个全球的视角  许涛:  我们对付恐怖主义除了技术上、组织上和人力上的认真应对之外,还要有一个高度,要有一个全球的视角。  关于恐怖主义,在国际政治中还有个话语权的问题。在9.11事件之前,2001年刚刚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三股势力”的概念,当时并不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9.11事件后美国人提出反对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便纷纷响应。这与全球性的恐怖主义威胁和
人设很无聊,那种离经叛道的不一样,多少还带点儿活力。  可主动放弃人设是一件挺难做到的事儿。  懂事,这是最常见的人设。适用场景如下。  去商场从来不提要求,不要玩具、不要礼物的小孩子;几岁的时候就不独占,能让梨、让苹果、让榛果巧克力的小哥哥;十几岁的年纪没有叛逆期,一直默默学习,还能顺便辅导一下亲戚家的表弟妹;成年之后事业光鲜,钱多又热心,不仅孝顺父母,还孝顺父母的亲戚朋友……  孩子们有超出这
关键词:拟态陪伴;短视频;APP用户;持续使用;形成机理  碎片化时代,短视频凭借时长短、可移动等优势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互联网领域理论研究的重要议题和产业发展领域的蓝海[1-2]。据SensorTower最新统计数据,抖音海外版TikTok全球下载量已逾20亿次,其在用户活跃度和使用率等关键指标上表现良好[3]。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系统的采纳是成功的第一步,但是信息系统的持续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胡马雍陵正是文化碰撞中诞生的重要文明遗产。  2020年1月,正因为《公民身份法》修正案(CAA)抗议而焦头烂额的印度人民党政府又在其执政党的母体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那里承受了额外的压力:RSS在和政府代表舉行的一系列谈话中要求政府更加关注高等学校中的“震荡”和“国家问题的阐述”,言下之意即要求印政府进一步推动落实2019年5月出台的新教育政策草案。而该草案在向社会公布之初
多功能眼镜的智能系统位于眼镜内部的芯片中。需要进行操作时,镜片上的投影器会将屏幕投射在使用者眼前。为保护使用者的隐私,投射出的屏幕只能通过这副眼镜的镜片看到,使用者可通过蓝牙连接将屏幕内容与他人共享。眼镜腿右前侧装有锂电池和USB接口,方便充电。  眼镜右侧边缘装有微型摄像头,盲人使用时只需转换模式,摄像头就会将拍摄的影像转换成语音,通过位于眼镜腿左侧的耳机将信息传递给使用者。  使用者还可用语音
从首尔到世宗,一波三折  7月1日,韩国在中部世宗市建立行政首都的计划酝酿10年终于正式运作,2日在世宗市政府大楼举行“开都”仪式。按照计划,韩国政府在2014年前要将“9部2处2厅”迁往世宗,首尔市今后则主要承担“经济首都”的职务。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朴正熙担任总统时期,韩国就有迁都的念头。首尔距离韩朝临时军事分界线仅40公里,在韩朝关系依旧僵持的形势下,首尔在地理防御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弱点。特
中国政法大学在领先、全新的现代教育质量观的引导下,以培养推动国家政治文明和法治建设的杰出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质量监控法典化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依据,发挥法学教育领先和法学家集中的优势,组织法学专家和教学管理者进行深入研究,以“典”的形式出台《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典》,建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为学校最终实现培养独具法大特质的厚基础、高素质、宽视野、强能力、真本领的复合型人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