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性解析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st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是城市群、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自然村“五位一体”的城镇布局不断优化、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即内在地要求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在“多点支撑”的城市圈逐渐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背景下,分析解决城市圈的城镇化发展问题显得尤为关键。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城市圈市场一体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联性,发现市场一体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但对于城市群内居于不同地位的城市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决定了其在城镇化水平提高过程中的受益程度。有鉴于此,应建立更高层次的城市圈发展统筹协调机制,促进武汉城市圈各个城市城镇化水平的同步提高,共享发展成果。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产业相对集中度;城镇化水平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1.0011
  收稿日期:20160525
  作者简介:许耀东(1993-),男,河南省商丘市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李霞(1982-),女,山西省岚县人,襄阳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学博士,产业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通讯作者:周军(1963-),男,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6ADC081);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6Q120);湖北省教育厅青年人才项目(Q20161503);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项目(DXS20160024);武汉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K20153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0卷
  第1期许耀东等:市场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性解析
  城镇化(Urbanization)的概念由西班牙工程师A. Serda[1]首次提出,指的是伴随着农业活动比重的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比重的逐步上升,特别是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实质是人口结构性变动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2]。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镇化建设的全新理念,是城市群、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自然村在市场一体化基础上的布局合理、协调发展、互促共进,是地区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城镇化。当前,布局合理、“多点支撑”的经济圈、经济区、城市圈、城市群,成为我国资源集散、产业集聚和城镇化集约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和主要阵地。武汉城市圈是2012年12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①确定的国家重点发展区域,也是湖北省“两圈两带”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元多层次”空间布局战略的核心区域。着力提高武汉城市圈②的市场一体化程度,促进这一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湖北省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发挥长江经济带承启和主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探讨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度与市场一体化关联性理论的基础上,计算武汉城市圈各个城市的地区专业化指数和产业集中率,以此作为衡量其市场一体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并采用典型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分析武汉城市圈市场一体化与城镇化水平的关联性,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市场一体化水平与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内涵
  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关键在于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城市群经济,通过市场一体化和产业集聚度,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市场主体发挥主导作用,以完善的市场体系推动城镇化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研究新型城镇化,要在“以人为核心”的基础上,按照“产业集聚—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水平—新型城镇化”的逻辑范式,结合区域城市群发展实际,开展深入研究。
  市场一体化是与地方市場分割相对应的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建设全国性或城市群范围内的统一开放市场的过程就是逐步打破、消除地方市场壁垒的过程。地方市场分割是在一国或者一定区域范围内各个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利益,通过行政管制手段,限制外部资源流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本地市场资源外流的行为[3]。Young甚至直接指出,我国1978-1997年间的经济体制改革导致了“零碎分割的内部市场和受地方政权控制的封地”。部分学者考察了我国地方市场一体化的程度[4]。Sandra Poncet[5]指出,目前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很低,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正在上升。测量市场一体化的指标主要有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6]。当前,市场一体化引致的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的变化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也成为市场一体化测量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范剑勇[7]对市场一体化进行描述的方法,运用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地区产业集中率以测度武汉城市圈的市场一体化水平。本文分析的逻辑基础是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度与市场一体化水平之间存在作用机制,具体见图1。
  图1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与地区专业化、
  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
  资料来源:根据范剑勇模型修改而得,原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4(6):3951.
  图1中vo表示中心城市的城市群经济,vi表示副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城市群经济,“城市群经济”包括城市群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反映的是城市群规模经济,产业集聚度可以说明城市群的范围经济[8]。市场一体化水平分为较低水平、中级水平、高级水平和完全一体化水平。在市场一体化程度很低的情况下,各个等级城市之间不发生地区间经济往来,即vo=vi。随着市场一体化水平从较低水平向中级水平发展,vo逐步提高,vi呈下降趋势。当完全一体化的情况下,又回到vo=vi的状态。总体来看,城市群经济与地区市场一体化水平之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当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产业集聚度均较高时,说明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   一般而言,市场一体化程度可以用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地区产业集中率两个指标来反应。其中,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是从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指标,地区产业集中率为产业数量与从业人员的相对数值。
  具体来看,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表示为:
  Ki=∑k|s\+ki-s\+\{-k\}i|(1)
  其中,s\+\{-k\}i=∑jE\+ki∑k∑j≠iE\+ki,s\+ki=E\+ki∑kE\+ki
  公式(1)中i和j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城市,k代表行业,E\+ki表示i市k行业的从业人员数,s\+ki表示i市k行业的从业人员占所有行业从业人员的比重,s\+\{-k\}i表示其他所有城市k行业的从业人员占所有行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在计算过程中,部分城市拥有较高的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可能是因为该城市确实是实现了与别的地区较大差异的专业化生产,但也可能是该地区集聚了较多的产业所导致的。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地区产业集中率来判断。
  地区产业集中率为:
  Ri=∑K(R\+ki)K (2)
  其中,R\+ki=E\+ki∑i(E\+ki)
  其中,K为产业数量,E\+ki表示i市k行业的从业人员数。
  公式(2)中Ri代表地区产业平均集中率,直接衡量该地区所有产业的平均占有率,取值范围为0-1,数值越大越接近于1,代表该城市的制造业平均占有份额越高,数值越小,代表该城市的制造业平均占有份额越低。
  二、武汉城市圈市场一体化与城镇化水平的描述性分析
  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成立于2004年,是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在内的城市圈。其中,武汉为中心城市,黄石为副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区域面积5.8万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占湖北省人口比重为51.6%,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基础,交通通讯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科技教育与智力资源密集,以占全省33%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60%的GDP和财政收入。本部分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2015)》。鉴于武汉城市圈中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均为地级市,仙桃、天门和潜江为省直管市,可比性不强,本文的分析仅选取6个地级市。
  根据式(1),计算出2002-2014年武汉城市圈各个城市两位数制造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如图2所示。2002年以来,特别是2004年武汉城市圈正式成立之后,各城市相对专业化指数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均值从0.177提高到了0.287。2007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之后,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建设,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进一步提高到了2008年的0.314。此后,由于政策环境的变化和武汉作为中心城市作用的不断提高,城市圈市场一体化步伐逐步放缓,地区间相对专业化指数均值出现了下降趋势,到2014年仅为0.251。因此,从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提高这一指标反过来推测,武汉城市圈一体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总体来看,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制造业正在向除武汉之外的黄石、咸宁、鄂州等城市转移,即处于图1中倒“U”型曲线的前半段。
  根据式(3)计算得到城市圈内各城市的产业平均集中率如图3所示。2002年以来武汉市的产业平均集中率远高于其他城市,接近于0.4,说明武汉作为省会城市,制造业集中率一直高于其他地区,占有明显的优势;2004年武汉城市圈成立之后,武汉市产业平均集中率却没有明显的上升,甚至到2008年之后呈下降趋势。相比之下,黄石市和黄冈市的产业平均集中率略有上升,特别是作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黄石市,其地区产业平均集中率从2002年的0.244上升到2014年的0.329,提高了0.085,在所有城市中具有明显优势。这说明随着地区一体化水平从低水平向中级水平的转化,制造业将向具有初步优势的和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转移和集聚。鄂州、黄冈和咸宁三个城市的产业集中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咸宁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总体来看,2002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分布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武汉市虽然集聚度有所下降,但产业份额、地理优势和人口规模优势,促进制造业通过累积循环机制进一步居于主导地位,黄石市的产业集中率呈上升趋势,产业优势逐步显现。
  图42002-2014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城镇化率
  地区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反映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优化的情况,是衡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指标。非农产业比重提高及其向城镇的集聚,將推动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与城镇化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所以,本文对于城镇化水平的考量,除了分析城镇化率之外,还考虑非农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和人均GDP变化率的影响。如图3和表1所示,2002-2014年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城镇化率变动情况如图4所示。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2009年以前的数据均采用各城市非农产业就业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代替城镇化率,2010-2014年的数据均来自于各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图4可以看出,武汉市城镇化率呈逐步上升态势,上升幅度相对较缓。从2008年之后黄石市和鄂州市,城镇化率快速上升,到2014年分别达到60.9%和63.6%,与武汉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而2008年之前,其他四个城市的城镇化率基本保持不变,2009年之后稳步上升。2014年,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率的均值为56.7%,高于同期全国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非农产业产值占比和人均GDP增长率也呈上升趋势。
  三、武汉城市圈市场一体化与城镇化的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两组随机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典型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1936年Hotelling首先把线性相依推广到两个随机向量的讨论中,提出了典型相关分析,即采用主成分分析的理念,根据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寻找几对综合变量来代替原始观测变量,从而将二组变量的关系集中到少数几对综合变量的关系上,通过对综合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分析,描述两组原始变量之间相关性[9]。本部分的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2015)》和前文计算结果。
  (一)典型相关系数
  考虑到市场一体化水平可以通过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地区产业集中度表示,而城镇化水平又受到城镇化率、非农产业产值、人均GDP变化等指标的多重影响,本文的多变量分析回归模式采用以下指标设置见表2。
  城镇化水平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由表4可知,U1、V1较好地预测了对应(自身)的那组变量。武汉城市圈整体来看,解释能力达到了74.8%,而且交互解释能力也较强,达到了54.2%,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与城镇化水平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解释。对于武汉市而言,这组
  从模型的典型权重可以看出,鄂州市、孝感市、咸宁市的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对其市场一体化的影响较大。但对于武汉城市圈、武汉市、黄石市和黄冈市而言,产业集聚度对于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更明显,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较大,说明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较高阶段时,对产业集聚度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应该加快推动地区专业化。即市场一体化水平的高低可能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其工业化阶段密切相关。
  在城镇化水平方面,城市圈的城镇化率明显偏低,所以城镇化率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达到2.936,其次为人均GDP的变化率,达到1.7,说明推进武汉城市圈的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是通过加快人口城镇化的进程,着力提高这一区域的城镇化率。
  (三)典型变量的回归分析
  通过上文分析发现,U1、V1提供的相关有效信息,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武汉城市圈市场一体化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用U1代表市场一体化水平,V1代表城镇化水平,可以建立U1对V1的线性回归方程:
  U1=0.008638V1+0.563517
  (4.7947)(9.7402)
  其中R\+2为0.7606,调整的R\+2为0.7332,F值达到了22.989。说明对于武汉城市圈提高城镇化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而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也对于城镇化水平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对于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弹性系数存在较大差别。根据我们的测算,武汉市为0.0488,黄石市为0.077,鄂州市为0.1126,孝感市为0.055,黄冈市为0.0079,咸宁市为0.1494,且线性模型拟合度均较高。可以推测,鄂州市、咸宁市在推动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市场一体化的需求较高,换言之,通过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集聚度的提高,鄂州市和咸宁市就能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方面迈出更大一步。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武汉市和黄石市,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市场一体化水平的空间相对有限,在推动地区一体化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以上的分析也揭示了当前武汉城市圈在地区一体化发展方面逐渐放缓的原因,即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掌握主动权,不断通过“虹吸效应”吸收其他城市的资源和能源,而相对落后的地区虽然能够通过一体化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但号召力弱,目前仍处于被动发展阶段。
  四、结语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深入分析地区间市场一体化、地区相对专业化和产业集聚三者之间关系,采用相对专业化指数和地区产业集中率,计算了2002-2014年武汉城市圈市场一体化水平。本文用城镇化率、人均GDP和非农产业产值占比代表城镇化水平,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武汉城市圈市场一体化与城镇化水平的内在作用关系。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其一,,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市场一体化水平有所提高,但2014年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场一体化水平亟待提高;其二,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产业集中率对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例如,武汉市、黄冈市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地区产业集中率对于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影响更大。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地区专业化指数的提高更为重要;其三,与人均GDP和非农产业产值占比相比,城镇化率对于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更大。特别是对于落后的城市而言,亟需通过人口城镇化,提高城镇化率,进而提升城镇化水平;其四,武汉城市圈市场一体化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将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弹性系数会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相对落后的城市弹性系数更大。
  总的来看,提高地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将有利于提升城市圈整体竞争力,让城市圈中的城市共享发展成果,形成城市圈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近年来,随着武汉城市圈“五个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在市场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水平仍不高,难以形成对所有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对城市圈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不利。其中尤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不同城市存在差异化的利益诉求,武汉市、黄石市作为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鉴于城市自身发展的意愿、政治体制的障碍,特别是现有利益局面难以打破的有限平衡状态,尚没有担当起推动城市圈一体化的意愿和责任。而相对落后的城市,虽然通过城市一体化能加快推动发展,但在城市圈中的发言权和经济发展方面都处于劣势,利益诉求难以实现。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应当从全省的战略和制度建设层面,通过更高层级的协调机构引导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着力提高武汉城市圈的市场一体化水平,推动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之间形成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协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局面。通过取消一些制度和政策障碍,加速城市圈交通建设,支持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促进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市圈内实现优化配置,进而解决地区发展差距问题,为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参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一文. http://www.gov.cn/zwgk/201106/08/content_1879180.htm.
  ②参见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0)》.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编.城市經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442..
  [2]文军.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N].光明日报,20131016(11).
  [3]银温泉,才宛如.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对策[J].经济研究,2001(6):312.
  [4]Young Alwyn.The Razor’s Edge: 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115(4):10911135.
  [5]Sandra Poncet.中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一体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2(1):317.
  [6]梁琦.中国制造业分工、地方专业化及其国际比较[J].世界经济,2004(12):3240.
  [7]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6):3951.
  [8]王伟凯,黄志基,贺灿飞.中国城市群经济空间评价:基于新经济地理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2(7):8290.
  [9]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958.
  (责任编辑王婷婷)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T县交通局提供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等材料进行分析,从交通事故发生的年份、时刻、地点、涉及的交通工具类型、以及事故涉及移民的人口学特征5个方面,描述了H社区在3年时间里发生的157起交通事故,从文化堕距的视角分析移民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针对水库外迁移民的文化堕距,从T县管理实践以及社区层面社会工作的介入两个方面提出文化调适的策略,以消减文化堕距,促进移民的文化适应。  关键词:文化堕
期刊
摘要:面对我国政治生活的“新常态”,“为官不为”已成为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其危害不可低估,亟待从理论上进行深刻分析并从严治理。从理论上分析,廉政有为,是廉洁政治与廉能政治的统一;是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本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从深层次回答为官当为、为官须为的理论依据,才能使廉政有为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期刊
摘要:分析了专用性人力资本促进企业创新的机理,并且利用2012-2013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专用性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投入、企业创新产出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通过赋予专用性人力资本股权的方式可以激励专用性人力资本创新效能的发挥;而监督机制的使用并不能促进专用性人力资本创新效能。  关键词:专用性人力资本;企业创新;治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3.1 
期刊
摘要:韩国有较好的中国文学研究传统。车相辕在1975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评论史》是韩国第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论述部分用韩文写成,并收入大量中文原文的中国文学批评资料,可谓韩国“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的经典,体现了韩国学者在这一学科的研究实力。将车著与同时期中国已有的同类著作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韩国“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书写受中国影响甚大,但也有出新之处。车著对原始资料的重视体现了韩国学者重考证辨
期刊
摘要: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β系数反映了单个资产系统风险和整个市场的系统风险之间变动的数量关系,是理解资本市场理论中有关收益——风险关系的关键参数。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根本,制造业行业β系数反映整个行业的期望收益率情况,关系到资本对行业的投入。以江苏制造业行业为研究对象,以22家江苏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对β系数作回归分析
期刊
摘要: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精准化扶贫要求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时期的新特征。针对精准扶贫背景下对扶贫开发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根据对湖北省扶贫开发投入管理现状的实地调研情况,基于数据相关性、决策有用性和统计便捷性原则构建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评价体系,以解决统计指标和计量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并有效评价扶贫开发效率;在此基础上完善全社会扶贫开发组织管理,明晰职责、统一管理归口以及强化监督考核,并且通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内涵式发展注入了富含社会主义现代化气息的“思想灵魂”。在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只有保持“平和心态”发展的战略定力,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深化绿色城镇化的发展理念与保持“心常态”(社会心态的优化)密切相关,与“中国梦”实践对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要求(绿色新型城镇化)内涵是一致
期刊
摘要:毛泽东话语是中国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话语,其话语特征具有毛泽东式的显性特征。以《毛泽东文集》(6-8))为分析对象,通过封闭式的词语数据统计分析出毛泽东话语的词语特征为:词语分布集中;平均词长偏短;词语重复率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毛泽东话语词语在频率分布及词语选择上的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关键词:毛泽东;话语;词频;词语特征  中图分类号:A41;H13; H15  文献标识码:A DOI:1
期刊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重要渠道之一,了解其在创业领域的资助状况,将对后继研究者开展基金申请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0-2016年资助创业研究领域的273项项目统计分析,探索了创业领域的自科基金资助项目在资助数量、金额、资助类别、资助单位构成以及项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所依托的理论基础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创业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道路,与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创建道路,在总的原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都经历了从共产主义小组到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整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间短,这是中共建党最具独特性的地方。从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必须具备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共创建期间各地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共产主义小组、五四进步社团在中共创建进程中曾起过联共小组的作用、“南陈北李”的建党活动是从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开始的等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