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据中心建设,构筑教育电子政务基石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tz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在2008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全面实施“金教工程”,积极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建立和完善全国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大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学生资助、办学质量监控、大学生就业、国家公派留学管理和教育涉外监管等应用平台建设,向社会提供良好的教育信息服务。
  随着教育电子政务在支持教育管理工作、改善教育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教育数据中心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设施,成为教育信息资源整合、教育数据安全和技术支持服务的重要平台。
  
  一、建设教育数据中心的意义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教育基础数据库以及教育信息资源作为辅助教育科学决策、支持教育管理和向社会各界提供教育信息服务的基础性作用日趋显现,而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就是教育基础数据库及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处于起步和整合阶段,由于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落后于实际应用系统建设,缺乏中央级完整的数据库,因而对于学校管理运行中的关键数据,教育行政部门很难及时、准确地获取,使得业务管理、政策监管实施存在一定难度,影响对教育的发展状况做出精确的评估,在教育财政等政策实施时缺乏准确的数据支撑,增加了工作实施的难度。
  教育部在未来几年,将加大建设教育基础数据库力度,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详尽、及时、准确的教育数据信息,推动统计工作信息化,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教育数据中心的建设内容
  
  教育部教育数据中心的核心是中央级教育基础数据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机构数据:学校数据、其他教学机构数据;
  人员数据:教师数据、学生数据、专家数据、组织人事数据等;
  政务资源:教育统计数据、教育法规信息、教育管理文献等;
  专项业务:包括设备资产数据、财务数据、科研数据、学历学位数据等。
  同时,还要确定各类数据的来源、标准和更新方法。建立专门的系统,对数据进行整理、清洗、核对和录入,逐步建成数据全面、结构稳定、来源权威、数据准确、更新及时、管理有序的教育基础数据库。
  
  三、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需注意的两个方面
  
  1.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
  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跨部门之间数据和业务整合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数据要按照标准编码统一口径,才能达到资源共享,保证信息的唯一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国家制定的有关电子政务标准和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是覆盖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它为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学校基础数据建设及教育管理数据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交流与共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健康、规范化发展。
  2.信息安全保障问题
  在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中,信息的安全保障非常重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列入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制定的安全法规、安全标准,采用国家认证的安全技术和产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服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必须加强统一规划、设计和协调,从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强安全管理,不断充实完善,贯穿于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的全过程,体现在应用系统和基础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技术和管理的因素,通过包括制度、应用、系统、数据、网络直至物理各层在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多层次的整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其他文献
本文以我国新兴海水养殖鱼类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 L.)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300 L/水族箱)进行为期9-10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硫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