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超声检查术在胃淋巴瘤的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_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是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最易累及的部位,其中以胃淋巴瘤最常见,约占胃肠淋巴瘤的70%左右。虽然胃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在胃恶性肿瘤中仅占3%~5%,但有报道称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胃淋巴瘤的常规手段,因本病多起源于胃壁黏膜下层淋巴组织,部分病例内镜下黏膜表面可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度糜烂等类似炎症表现,故单纯活检可出现假阴性。

其他文献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可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实现根治肿瘤的效果,但ESD手术操作时问长、技术难度高,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发生率高。黏膜下注射液的停留时间长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Fujishiro等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应用透明质酸、甘油果糖混合液黏膜下注射,证实其具有保持较好黏膜下液体垫和良好的安全性等优点,推荐其作为ESD优选的黏膜下注射液。
类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的少见神经内分泌肿瘤,约74%发生于消化道,占消化道肿瘤的0.4%~1.8%。正确认识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特征、内镜及超声内镜特点,对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总结了5年来我院确诊的胃肠道类癌共43例,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患者男,67岁,因上腹胀痛伴食欲减退1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周前在外院行胃镜检奁示:胃体、十二指肠多发黑色斑,考虑黏膜出血(未行病理活检)。近2周服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消瘦外观,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肠鸣音正常。
目前,国际上通用针对大肠肿瘤的相关共识包括美国消化病学会和内镜学会(AGA/ASGE)共同制订的指南和亚太胃肠病学会的共识指南,而国内尚缺乏相应的、涵盖筛查与早期诊治和综合预防等内容的共识意见.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肿瘤协作组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4 ~ 15日在上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穿孔的发生率较高,且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我中心应用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过程中出现了10例穿孔,其中5例应月用套扎术修补穿孔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间我中心采用ESD治疗消化道肿瘤共计215例,10例(4.65%)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穿孔,其中5例采用结扎器套扎修补,男2例、女3例,年龄36 ~68岁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肿瘤的根治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病例和同期有可比性的131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开腹手术组的切口长度[(5.54±1.65)em比(14.42±2.49)cm]、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21±1.42)d比(3.94±1.50)d]、人均肠道干预次数[(0.3±0.7)比(1.7±2.1)]、首次进
直肠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在黏膜下层生长,表现为黏膜下肿物,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随着结肠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其诊断率逐年升高。在治疗上,以往以外科手术为主,但手术创伤较大;内镜电切治疗仅适用于小而表浅病灶;内镜黏膜切除术(EMR)通过分块的方法来完成对病灶的切除,不能获得完整的病理学资料。
患者男,35岁,主因吞咽困难5个月前来就诊。患者5个月前因出现吞咽不适2d就诊于当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发现梨状窝积液,上消化道造影诊为食管炎,按反流性食管炎给予多潘立酮及埃索美拉唑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约1个月后于当地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入院期间各项血液化验检查均正常,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狭窄,给予萨氏探条(直径0.9cm)扩张1次,效果不佳,仍持续吞咽困难。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对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拟施行ERCP手术的600例患者随机表法分为吲哚美辛组、奥曲肽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其术前、术后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评估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3组患者ERCP术前血清淀粉酶均为正常值。ERCP术后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吲哚美辛组[(101.3±77.7)U/L]低于奥曲肽组[(176.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道探查术对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共5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其意愿分为内镜治疗组(内镜组,24例)和开腹手术组(开腹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IM、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术后内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降钙素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