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稳定路径刍议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乡村普通高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教师易流失、不稳定等,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做了许多尝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应从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稳定教师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改善教师的教学条件,重视教师的精神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乡村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稳定路径。
  关键词:乡村;普通高中,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2A-0052-04
  当前,乡村普通高中出现教师易流失、不稳定等问题,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寻求解决方法,然而却效果欠佳。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教师纷纷进城买房,早出晚归,乡村普高教育雪上加霜。究其原因,找出症结所在,才能解决问题。
  乡村普高教师人心不稳,优秀教师流失,落后地区如此,发达地区亦如是。如经济相对发达的南通地区,有些县区每年也有十几位乃至几十位教师从乡村普高外流。
  如今,一些乡村普高教师半数以上在城里买了房子,每天穿梭于城乡之间。有些学校早晚几乎无人,管理松懈,质量日下。本来乡村普高教师质量与城里比,就有差距,这样差距就更大了,致使乡村普高优质资源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更为严重。党的十九大在振兴乡村规划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補上乡村教育这块“公共服务短板”。在这样的形势下,下大力气稳定乡村普高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应该看到,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们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强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培训,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等,如山东省利用乡村津贴补贴,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有的地方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了乡村教师优惠政策,如河南省对乡村学校,男教师教龄满30年,女教师教龄满25年的直接聘为高级岗位。有的地方还要求城里教师必须到乡村支教,才可以评职称。还有地方除采取奖励措施外,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制定名师培养协议、强化规章纪律约束、运用处罚管制等手段,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尽管如此,乡村普高教师流失的状况,并无多大改观。人心不稳已成乡村普高生存发展的障碍,致使乡村普高萎缩,甚至被撤并到城里去了,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乡村普高教师如何稳定,是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让教师取得满意的工资待遇
  人的行为来自动机,动机来自人的需要。如果要让人接受组织要求,达到组织期望,组织就应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换句话说,要让乡村普高教师安心于乡村教育,就要从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入手。
  人的基本需要,指维持自身生命的生活物质资料的需要,主要表现形态之一就是工资待遇。也就是说,只有适当提高乡村普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才有可能让他们安心于乡村教学。党中央对此十分重视,一再要求“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提高待遇。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强调“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纵观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状况,凡做得比较好的,教师队伍就比较稳定,凡做得不好或压根就没做的,教师队伍就存在问题。个别地方给教师的职称工资也不能及时兑现,甚至采取强制措施把教师“按”在乡村,其结果可想而知。也有的地方做了工作,但效果却不理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原因有三点:一是工资补贴不到位。有的地方只比在城里多一级工资(几百块钱),教师奔波于城乡,汽车油费也不够。二是临时性补贴只能起一时作用,不能吸引教师长期扎根乡村。三是工资补贴差异不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缺乏吸引力。
  乡村普高教师职称也存在同样问题。有的地方规定,到乡村工作一两年就给予晋升职称。职称晋升成了去乡村的交换条件,致使职称含金量降低,光彩减退,意义大打折扣,甚至给了部分人投机取巧的机会。有人到乡村教学几年,评好职称就又回城了。中央文件提出“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所谓倾斜,明确地说就是给乡村中学职称指标适当多些。现在的状况是职称指标普遍比城里学校少,乡村教师觉得不公平。还有在同等评审条件下,优先考虑乡村教师。现在有种现象,乡村教师好不容易达到了评审条件,由于种种原因不是被排挤在门外,就是难以通过,教师心理不平衡。这种现象有不正之风,也有对乡村教师“倾斜”不够的问题。由此可见,对中央政策要科学落实、精准施策,才能发挥作用。
  二、让教师有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人类需要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级”理论。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级排序,物质需要是基本层次,接着高一级层次是安全保障需要。他特别强调:物质需要相对满足后,安全需要就被凸显了出来,有时“几乎成为行为唯一的组织者”。也就是说,在人们工资待遇有了基本保障和比较满意的情况下,希望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生活工作环境,就成了迫切需要。
  事实上,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城市化步伐加快,乡镇调整,不少乡村普高被撤并。有人认为,乡村高中撤并到城里去,孩子可以享受城里的优质教育,能拉动城市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例如淮安市淮阴区曾有两所乡村普通高中。一所创办于1956年,于2013年被评为三星级高中,为了拉动城市发展,2014年被撤并到城里。还有一所乡村普高,是明清时期创建的书院,延续至今已三百多年办学史,在地方上颇有影响,前几年也撤并了。如今,乡村教师不知道学校什么时候会被撤并,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难以安心工作。
  有人觉得他们“杞人忧天”,其实不然,从现代行为学看,教师这种想法十分自然,教师亲身感受到了乡村普高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产生不安全感就是一种必然。要消除教师的不安全感,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就必须对乡村普高有明确的战略定位,科学地布局。认识到乡村普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而不是偏重于城市普高拉动城市发展,忽略乡村普高是“三农”的重要抓手。事实上,把乡村普高撤并了,并没有让乡村孩子享受到好的城市教育,相反导致城市生源爆满,教学质量下降,增加百姓上学成本,引起社会不满。   当今,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化、信息化深入推进,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大量农民仍然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我国更不会像西方那样把绝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到城市去。根据中国十四亿人口的国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重塑城乡关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指出,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目前,乡村普通高中多是以乡村小城镇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学校,这些乡村小城镇不少是千年古镇,乡村文化底蕴深厚,统筹规划好这些小城镇的同时,规划建设好这些乡村普通高中,用优质的乡村普通高中促进小城镇发展,带动乡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充分认识乡村普高教育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且规划好、建设好它,无疑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改善乡村高中教师的教学条件
  乡村普通高中校园环境、教室宿舍、设备设施等条件普遍比城里差,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教师不能安心在乡村普高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乡村普高的硬件存在很多问题: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不全,实验室器材、药品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添置,不少分组实验做不了;学校没有校医和医务室,遇到突发事件难以应对;网络覆盖不到位,信号很差,师生上网困难;校园环境脏乱差。汶川地震后,国家要求对校舍加固,提高防震强度,有些乡村学校至今还有隐形危房,还存在没有通过质检部门验收的教室,教室抗震强度普遍达不到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年了,各地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有些乡村普通高中的硬件条件,几乎还停滞在几十年前集资办学那个年代的办学条件和硬件水平。
  乡村有土地、环境资源的独到优势,把乡村普高建设得更漂亮,让学生学习的活动空间、实验场地、体验场所、自然资源更优于城里学校,完全有可能,也完全有条件。特别在生態涵养、农耕文化、山水林田、湖草虫鸟等方面,是孩子特别需要的,又是城市缺乏和不具备的。如果让乡村学校有城里的硬件设施,再加上乡村这些优势,乡村普高就一定会比城市学校更有特色、更能吸引学生和教师。
  因此,乡村普高的硬件建设不但关系到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稳定与学校的生存发展。教师不仅关注教学,还关注教学成功的体验,自己的专业成长、价值体现,这些都离不开教学条件的支撑。高中教师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更强烈,他们希望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在教育教学上有所作为,取得更高成就。在各地正高级职称评审中,高中教师占了绝大部分,就是有力的例证。20世纪5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就认为:人除了生存需要之外,还有“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人的内驱力。为了成功与成就,人特别渴望有一个能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环境条件,如果始终得不到满足,就会失去继续待下去的愿望。
  四、重视乡村高中教师的精神建设和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物质对人的重要性,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也就是说,无论要求人做什么事,首先必须重视和尊重人的物质需求。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意识的必要性。指出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错误的意识误导人生,正确的意识让人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这就是精神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辩证观念告诉我们,在一切工作中既要重视物质作用,又必须重视精神力量,两者必须统一,否则就会“为山止篑”。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指出,要让人安心工作,必须抓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劳动保护等保障性因素,但还必须抓管理创新,让职工产生责任感、使命感,这是促使职工持久稳定、积极努力工作的激励性因素。“双因素”理论启示我们:没有物质保障不行,只有物质保障未必行;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要以“物质为基础、精神为根本”,做到“物质养身,精神养心”,加强精神引领,才能相得益彰。
  目前,在乡村普通高中教师的精神建设方面,还存在不重视、不到位、不得力、不得法现象,这也是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解决乡村普通高中教师稳定方面,成效不显著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要给乡村普高教师铸新时代乡村教育之魂,把乡村普高教师建设成为一支具有新时代师德特征的队伍。这个特征表现在:一要“听党话,跟党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二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生为本,大仁大爱,育生成才;三要“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前行”,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使身处乡村的普高教师站在新时代的政治高度,树立为新时代风云踏波劈浪的大德大义;才能把乡风民俗、乡土伦理、新农村发展与乡村普高教育和自身的职业使命、职业追求结合起来理解与思考;才能带着新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把观照自身职业发展与引领乡村学生知识、情感、精神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才能带着新时代的紧迫感、光荣感,从对乡村发自内心的亲近与深远的热爱中,激发反哺乡村教育,投身乡村普通高中教育事业的热情;才能逐步摆脱社会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渐渐走出负担沉重、激励缺乏、职业倦化、认同弱化、功能窄化的现实困境。应让教师真正认同乡村文化、理解乡村学生境遇、扎根乡村社会,滋生乡村教育情怀,生长乡村教育情愫;真正成为对乡村教育有忠心,对培养乡村孩子有爱心,对改变乡村孩子命运有诚心,对振兴乡村事业有决心,对改变乡村教育有恒心,勇于奉献、乐于工作的优秀教师。
  其次,要特别重视培养乡村普高的优秀校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校长是一校之魂,他们是教师的楷模。有一个稳定的乡村普通高中优秀校长,就有一所稳定优秀的乡村普通高中学校,就有一群稳定优秀的乡村普通高中教师。
  此外,地方党政领导与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力度,宣传新农村、新农村教育,尤其是新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要及时树立身边典型,推广成功经验、成功学校、成功的人和事,引领乡村普通高中学校和教师们前行。
  责任编辑:赵赟
  The Path to Stabilize Rural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Faculty in the New Era
  WANG Jun
  (Nanjing Center for Jiangsu Educator School Management of Shunshi Education, Nanjing 210036,
其他文献
基于以往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地质事实,人们已认同江南造山带是一个新元古代的碰撞造山带.最近,一些研究者根据在赣东北新元古代蛇绿混杂岩带中发现的晚古生代含放射虫硅质
随着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日渐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发病率逐渐上升。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没有治疗该病的特效药。本文就非酒精
期刊
老年妇女由于各器官生理储备功能下降 ,机体代偿及组织修复功能减弱。手术前应作好周密的全身体格检查 ,尤其就注意各主要脏器功能的检查 ,发现潜在的合并症。有时很小的手术
农民的社会心态既是主观精神状态的表现,也是乡村发展态势的一种反映。对之可以用“绝对发展论”、“相对满足感理论”和“发展性问题论”分别加以解读。当前,超过2/3的农民
本文以王家山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冻融法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冷冻时间下,污泥中SCOD、VS、污泥含固率、镜检照片等的变化情况进行分
从2009年7月开始,太原市科技局组织了1000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太原市的100个村、1000家农户中开展现场农业咨询服务、技术指导、实地培训,让他们享受到了真正的科技实惠……
目的探讨急诊宫外孕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49例急诊宫外孕患者,患者均予以急救疗法,且在整个过程中属于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抗休克下实施剖腹探
目的:建立一种分析药用菊花中14个成分的HPLC方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样品以70%甲醇超声提取,采用TC-C_(18)色谱柱(250 mm×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建设统一的矿井综合生产信息化集成平台,将矿井的各监控子系统集成到网络控制平台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幼儿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40例接受预防接种的适龄幼儿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对照组幼儿实施常规护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