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1是NP2”等于“NP2是NP1”吗?——基于摹状词理论的语义分析

来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__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摹状词理论框架内,判断构式“NP1是NP2”所表达的语义关系是由NP1和NP2的性质共同决定的。当NP1是摹状词,NP2是专名的时候,该判断构式表达特指关系;当NP1是专名,NP2是摹状词的时候,该判断构式表达归属关系;当NP1和NP2同为专名的时候,该判断构式表达等同关系;当NP1和NP2同为摹状词的时候,该判断构式表达等同或归属关系。只有在表示等同关系的情况下,NP1与NP2颠倒位置才不会影响该判断构式所表达的语义。
其他文献
发达国家的政府间职责划分,既有许多差异,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资参考的做法和经验有:依法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建立政府间分权体制;将政府事务分为国家事务、地方自治事务和
荣辱观是关于光荣与耻辱的一种道德评价标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荣辱观。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