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芯片:开启人类另一种生存方式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1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公司宣称,已成功研制一种可以植入人体缓解患者慢性疼痛的智能芯片,并将从明年起进入人体试验。该芯片的全称是“植入式神经刺激传感器”,被植入到患者的脊椎旁边,以对神经信号进行监测,一旦发现了疼痛信号,就可以发射出高达10伏的电子脉冲,阻止疼痛信号传递到大脑,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该芯片由一个内置的电脑处理器进行操作,动力源是一块SIM卡大小、可以进行无线充电的电池。同时,芯片还可以通过“微调”来缓解不同程度的疼痛。科学家指出,这种芯片不仅在治疗慢性背部疼痛方面有着多种用途,而且还能用来阻止由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和偏头痛,甚至有可能来帮助控制癫痫病以及帕金森氏症的发作。以往的实践表明,传统用于电子领域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将在临床医学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迅速准确诊断疾病
  科学家正在综合应用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最新科研成果,发展“诊断芯片”。在这种芯片上,微小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以化学方式接触硅片,使芯片可以根据血样的DNA准确地诊断出某人是否患癌症以及肿瘤的类型,并在电脑的帮助下,提出适当的治疗方案。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这项研究先从发现和分析前列腺癌着手,一枚内含前列腺基因的芯片样品已被测试。预计,1年内就会拥有足够的基因数据去区分无需立即动手术的慢性肿瘤和必须马上动手术的恶性肿瘤。估计在10~15年内,一种内含15万种不同DNA的多癌诊断芯片就会问世,它能迅速、准确诊断和描述20种最普遍的癌症。他们还成功研制一种生物芯片可帮助诊断患者是否感染了具有抗药性的结核菌,这种芯片对防止肺结核这种古老的传染病再度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据悉,给硅片注上DNA,采用的是一种以喷墨印刷技术为基础的技术。这种技术比一家先行开发癌症芯片的生物技术公司采用的照相平印术速度更快而且灵活性更高。
  
  防止和减少医疗事故
  为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日本东邦大学大森医院与NEC信息公司、住友3M公司、VX磁卡风险公司共同研制了一种能贴在手指甲上的身份识别芯片。他们计划在年内将这种芯片投入实用化。
  在日本的火车、地铁车站检票口及高速公路收费站将开始使用非接触型磁卡。带着这种磁卡不用再把卡放到检票机和测卡机内就可通过检票口或收费站,新开发的能贴在手指甲上的身份识别芯片就应用了这种新技术。在微小的集成电路芯片内记录着患者的姓名、年龄、血型以及手术日期、手术部位、主治医生、有无过敏等内容。这种芯片可贴在大拇指的指甲盖上。同时在医院的手术室、检查室和病房内都设有专门读取这种芯片的识别器。比如,错把没有预约手术的患者送到了手术室,那么经过芯片检测,检测器就会发出警告,使医生及早避免错误。
  目前这种芯片已做到5立方毫米大小。但考虑到指甲本身不断生长等特点,科研人员正以3立方毫米为目标做进一步地开发。
  
  下载大脑里的信息
  时下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对人类自身变化的预期和探索。科学家提醒人们:一旦电脑达到能与人的智力相抗衡的水平,那么它必定将超过人脑。可以这样认为:机器的优势,在于它们能轻易地分享知识。当然,如果一个人学会了某种语法,或掌握了深奥的哲学原理,却不能轻易地把这一知识“下载”给机器。人的知识、技能和记忆是保存在大脑中的,通常很难被迅速取得或传送。而当一台电脑获得一项技能或者具备一定悟性时,其他数十亿台电脑也将同步达到相同的智力水平。
  科学家们正在设想,对具备人脑智力水平的电脑应提出哪些要求,可能将包括:复杂的智力(如音乐和艺术天赋),创造力,处世能力,甚至对情感的反应能力等等。通常,这样一台电脑需要能够一秒钟大约运算20万亿次。尽管这种能量大得惊人,但科学家认为这似乎还是可以实现的。即使摩尔定律由于基于硅的芯片技术所限而走到尽头,但一种新的办法将会出现并克服这一障碍,可能的途径之一是,在电脑中采用由纳米管组成类似于碳原子六边行排列的三维电路。一立方英寸的纳米管电路将比人脑强大100万倍,至少是在原始数据处理能力方面。
  人的大脑可以看作是一种神奇的实用模型,而且已运行了数千年。我们不断试图彻底揭开人类大脑之谜,从而仿制它的设计方式。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用非切开式扫描仪来探测大脑,从大脑内部观测可能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人类另一种生存方式
  如果一旦实现了大脑与电脑的沟通,人类将出现另一种生存方式。日本的一位科幻作家设想了21世纪末V先生的日常生活:清晨起床,他回想起昨晚的一个美丽的梦,想重温一次,于是他按动身上的一个按钮,这时他脑海里立刻出现了梦境的全过程。原来,V先生的大脑已经同电脑连接,不过电脑中安装的不是普通的硅芯片,而是生物芯片。V先生昨晚做的梦,已经贮存在生物芯片中,随时可以取出来。当然,V先生还可以通过大脑中的电脑、无线电波连接互联网,然后随心所欲地浏览网站,看看远在月球上从事考察的儿子,或者在网上谈生意、做买卖。
  上面的故事虽然现在还是幻想,但科学家正在朝此方向努力。
  但由于人体植入芯片牵涉到伦理问题,这类研究活动目前在美国引起了较大规模的争论。人权团体认为此举有“侵犯个人隐私”之嫌。因为植入了芯片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其行踪都可能被卫星跟踪系统掌握,甚至将信息传送到互联网上。宗教团体则认为“此举将威胁人的尊严”,其依据是植入芯片记录信息的功能与人类的记忆功能基本相同,其记忆能力很明显涉及到了人类理性的一部分,构成了对人类理性领域的侵犯。
  英国科幻大作家亚瑟·克拉克最近预言:再过若干年,也许传统的考试方式将不复存在。这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使人的大脑可能拥有先进的电子元件,可以同电脑连接起来。他说,一旦大脑被植入相应的电子元件,这个人的大脑意念活动可以通过电子元件和无线电信号传送至另一个同样植入电子元件者的大脑中。假如这个人在参加数学考试,一道题做不出,他可以问另一个人,后者可以给他提供正确的答案。你说,传统的考试方式是否难以为继?虽然这听起来似乎荒诞不经,但不能否认其逐渐变为现实的可能。
其他文献
目前,很多科研单位经常组建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究竟应该如何组建,特别是现在很多科研单位限制不同学科人员交叉,以及强制和拉郎配的做法是否合适?组建创新团队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团队组建的目的是为了创新。这里指的创新,不是那些横向委托的生产性任务,那些任务常常用些教科书上现成的方法,解决一下实际问题,这不能叫创新,只能是技术服务。创新常常是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创新,包括理论的突破或者技术
笔者在江西井冈山发现并采集到一例海南的雄性标本。经核实,此物种确为井冈山鸟类新纪录。对海南发现地的生境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了海南的致危因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黎教授团队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团队共同合作,研究发现了两个和痤疮相关的遗传变异。该研究为重型痤疮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医用护肤品的研发提供了新靶点。  痤疮又叫粉刺,是一种常见皮肤疾病,会引致广泛性皮肤发炎,甚至永久性疤痕。经过10年针对痤疮的临床治疗,何黎团队开展了从痤疮遗传模式到疾病易感基因的系列研究,发现重型痤疮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显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20多个生产试验室,但是,他们一直奉行松下幸之助先生“只改进”法则,即针对公司买进的电器专利,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改进。松下先生认为,这种做法与发明相比较有几个好处:一是节省时间,二是降低费用,三是保证效益。比如,他们曾经成功地改进了索尼公司的“贝塔马克斯”录像机。虽然索尼公司的录像机先行进入市场,但是,因为松下改进后的录像机容量大,体积小,性能可靠,且价格低,最后还是让松下赚
可爱的新生命降生后,亲朋好友通常会给孩子送上一份表达美好祝愿的礼物,“银饰”是许多人的首选,意在为孩子祛病祈福、保平安、排胎毒。殊不知,这样的好意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安全隐患。日前,一则消息让新生儿家长担忧:近半数儿童银饰铅锑超标,儿童长期佩戴会有不良后果。  近半数儿童银饰铅、锑超标  近日,广州专项抽检的结果显示,近半数的儿童银首饰样品的铅、锑有害元素含量超出2013年5月1日正式执行的《饰品有害
目的:观察茶硷对哮喘患者GM-CSF、EOS及FEV1的影响,探讨茶硷类药物抑制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30例,茶硷组24例,地塞米松组24例,分别测定实验前及
目的:观察序贯性机械通气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呼吸衰竭病人撤机过程中的疗效.方法:符合COPD严重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9例,早期拔除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