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首次饮食时间的研究

来源 :中华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科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首次饮食的适宜时间。方法在山东省淄博地区3家医院骨科选择520例骨科椎管内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区为单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0例。观察组术后有饮食需求时,如果意识清楚、无胃部不适即可先饮水少量,再进食;对照组则按常规术毕6h后才可进饮食。分别于术后5h和进食后2h评估两组患者口渴、饥饿感、恶心、呕吐、腹胀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5h对照组自觉有口渴、饥饿感的人数高于观察组(P<0.01)。两组进食后2h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6h进饮食不应是惟一标准,评估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体征后,根据患者需求术后提早开始饮食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通过等离子体连续处理仪对疏水性材料表面进行表面改性而提高了其润湿性.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的影响;通过测定样品表面的接触角等性能评价了其表面亲水性
人舌形虫病是由蠕虫样舌形虫引起的一种罕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可寄生于人体的舌形虫共有10种,主要为腕带舌形虫和锯齿舌形虫.根据主要致病舌形虫在人体的寄
目的 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NS DLBCL)进行Hans、Choi和Tally分型比较研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CD20、CD3、CD10、Bcl-
使用质粒DNA评价法(plasmid DNA assay)和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研究了北京市室内外PM10(可吸入颗粒物)的生物活性及与微量元素的关系.选择了4组样品分别代表吸烟室内
建立了基于SEM照片研究ABR成熟颗粒污泥分形特征的操作程序,采用Photoshop、Newscan和Fips程序对该图形进行处理和分形维数计算.颗粒污泥的计盒维数值处于1.85以上,第3格室和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对正常人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的影响.方法 对1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狭窄<50%的正常人,进行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分别在静息状态、5、10、20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120例急性STEMI拟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在给予
自1907年德国病理学家Oberndorfer首次提出"类癌"这一术语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根据发生在消化道或胰腺的位置不同,能产生5-羟色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心理状态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7至10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骨关节炎患者111例(155膝),按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
目的 调查日本福岛核事故所致北京地区的放射性污染情况,为政府制订及时有效的防控策略和处理机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 启动核应急监测体系,按照相应的监测规程和技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