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需相互转化过程中外经贸发展的新思路

来源 :国际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11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热点。然而,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从2008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开始减缓。为保经济增长,政府及专家学者以不同视角观察经济减缓的因素并提出稳定经济的对策,产生了比较良好的结果。
其他文献
传统上说,反垄断法是保护国内市场竞争的法律制度。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股明显的潮流,人们甚至听到了“民族国家结束”或者“没有国界经济”的论调。
就WTO争端解决实践看,“立法沉默”(omission,silence,absence)实际上是指这样一种法律现象,即对于某一情形现行WTO法律体系没有作出明文规定。如果WTO争端解决机构在履行争端解决职责时遇到这样的现象,就会采用一定的推理方法或者法律原则,
期刊
期刊
2002年开始,低消费、高投资、高出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失衡的代名词。这种结构失衡的背后实际上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高储蓄”难题,中国宏观经济几乎所有问题都可归因于此。本文作者客观、理性地分析了我国“高储蓄”难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打通生产、流通、分配等“上游”环节的制约瓶颈,摆脱“消费制约型”增长模式,以及中国参与全球竞争要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逐步转型,在GNP框架内扩大外需的内涵,从根本上破解“高储蓄”难题。
期刊
期刊
期刊
一、中国企业为什么能够“走出去”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制造业出口市场,中国企业更是在世界舞台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因此,中国的企业竞争环境也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充分、最富有效率的竞争环境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