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1983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课程是美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当下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职教育虽然相较高校教育来讲,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文化熏陶以及审美教育对其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中职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内在要求。而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模式,将其引入高职音乐课堂中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中职音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验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是依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认知规律,通过创设相关的场景,还原出本来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体会感情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人”,其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完全重合,要求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对于抽象性感情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认知,加深学生的信念感以及体验、感知能力。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抽象性与审美性并存的学科,而体验式教学的教育理念与音乐课程的特点十分吻合,都是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出发点,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将这两者结合,在提升音乐课堂效率、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方面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制定目标,创设情境
  音乐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开放性会更强,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是要先制定一个具体的教育目标,不能因为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影响课程设置。但是因为教学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学目标的设置也应该建立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过去的教学目标可能只是让学生听过这首歌,对于歌词的内容以及歌曲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但是现在的教学目标要以人文主义为出发点,具体体现在音乐课堂上,就是要从过去的让学生听过歌曲,简单地了解歌曲,转化为尽可能听懂歌曲,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音乐鉴赏和体验能力。体验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把学生拉入与歌曲相同或者类似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欣赏。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体验场景,设置合理的问题,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对情境的体验感,并以此为基点,提升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
  (二)提升学生文化水平
  音乐是一门与其他课程关联性很强的学科,它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种,与其他艺术门类—美术、哲学、文学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学习音乐,也是对这些艺术门类的了解,同时也需要音乐知识以及相关门类知识的支撑,音乐知识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歌词曲调所表达的感情,其他相关门类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歌曲的内涵。比如课本中《送别》这首歌曲,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曲目,这首歌曲的曲调取自犬童球溪的《旅愁》,歌词由李叔同重新填写,这首歌词无论是从曲调还是歌词来讲都称得上是大师之作,尤其是李叔同的填词,诗意浓厚,韵味无限。感情表达以及曲调内涵在题目中就充分体现出来了,送别是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但是这首歌曲所讲的送别,文化底蕴以及内涵表达要比平常人的送别更深一些,学生如果只经历过平常的送别场景或者是未曾经历过相似的场景,对于这种感情就不会有非常强烈的感受,也就无法体会到这首歌曲的情感,自然也不会提高对歌曲的鉴赏能力。采用体验式教学进行音乐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共情能力以及体验能力,如果没有文化知识支撑,学生很难具备这两种能力,体验式教学也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同时,音乐学习的范围很大,它需要学生对作者的生平以及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有足够了解,对相關的文学内容足够了解,才能跟作者有音乐共鸣,继而才能提升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
  (三)丰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除了促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加契合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提升教师教学的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如果一直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是无法实现以上这几个目的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将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传统文化讲解以及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仍旧拿《送别》这首曲子来举例,如果学生对于李叔同毫无了解,对于他写下这首曲子的心境也毫不知晓,同时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一无所知,甚至没有办法把歌词转换成自己熟悉的白话文,从曲调到歌词都是一知半解,这种课堂学习自然称不上是有效学习音乐,更谈不上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歌曲的基本知识讲解之外,还需要向学生讲解歌曲背后的知识,如作者的生平以及歌曲的诞生背景知识等,保证学生对歌曲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利用体验式教学将学生带入类似的情境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结束语
  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新模式的了解程度,将其更好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音乐课堂上运用体验式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教师对这种模式足够了解,在课堂上能够较为自如地运用,才能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个体性以及特征为出发点,更好地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促使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董颖.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北方音乐,2019,39(17):150,154.
  [2]陈家茹.浅谈体验式教学法用于阳春一中音乐课堂的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22):226-227.
  [3]于海英.在体验中生情在体验中感悟:浅谈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唱歌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9,39(5):152,155.
  [4]季军.心灵碰撞,情感体验:浅谈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赏析课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1).
其他文献
摘要:叶圣陶先生讲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素质教育逐渐深入教学的方方面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了幼儿教育阶段就应该坚持的教育重点。当前,生活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综合性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善的家庭教育机会,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性格缺陷,只有从性格特点出发对幼儿进行引导,才能针对性的制定生活习惯的培养策略。 
分析我国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环境,找出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内学者提出的先进理念和报道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提供思路和建议。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中循环开放前输液速度和输液种类(胶体和成份血)对循环开放后维持生命体征影响的研究.方法 将肾移植病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以移植肾循环开放时间为分界点,两组病人依据不同的输液方案进行输液治疗,并观察其效果.结果 移植肾循环开放前输液时,液速应稍快并以胶体和成份血为主,试验组在循环开放后生命体征平稳方面及来尿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肾移植手术病人在循环开放
小儿退热贴(商品名清良贴片),它以提神醒脑、消除疲劳、降低体温等优点在临床已广泛应用.笔者将其应用到要幼儿静脉输液固定头皮针中.
期刊
目的 通过集体化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方法,消除甲状腺癌患者隔离治疗期间的心理障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择接受^131I隔离治疗的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化和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缓解情况、隔离中的依从性以及对医护质量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的改善程度
期刊
目的 了解肿瘤科护士工作疲溃感及其对临终关怀的态度,探讨工作疲溃感与临终关怀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某肿瘤专科医院的9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和行为、Maslach工作疲溃感问卷(MBI)等.结果 肿瘤科护士情绪耗竭得分高于常模,个人成就感低于常模;分别有48.3%,34.1%和62.6%的人在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方面处于高度疲溃;临终关怀态度与行为呈正相关,工作疲
摘要:分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品质。因此,教师要转变滞后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文章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从分组合作探讨、分组合作练习、分组合作评价三方面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分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在院前急救或院内外运送危重患者时,常常需用氧气袋吸氧.使用时一般将氧气袋上的橡胶管直接与吸氧管相连接为患者吸氧.但由于两管口径不匹配且无专用接头,致使两管口不能紧密连接,经常出现连接处松脱现象;另外由于氧气袋管口多次插拔使用,极易造成管口的损坏和老化,导致影响治疗及氧气资源的浪费,为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期刊
本文阐述了六西格玛管理法的概念、管理模式和内涵,并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31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六西格玛在我国护理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方向、实际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目的 探索手术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使用的可行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系统中护士工作站与医院HIS系统网络的实时传输,及与手术床旁医疗设备的连续自动采集来进行数据交换.对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实行网络化管理.结果 实现了所有手术护理文书的电子化,电子护理文书与手工护理文书书写相比,不但速度且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手术的实时收费;为规范手术室管理提供依据;为医学循证带来方便.结论 手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