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h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条鱼,一直很想了解陆地上的事情,却因为只能在水中生活而无法实现。他与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后,便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讲述了他的见闻。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事物,鱼根据青蛙的描述进行了想象,但所想象的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人被想象成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牛是头上长角的鱼……
  其实,人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对新事物的认知,离不开已有的经验,又常受制于已有的經验。所以,要想真正认知新事物,就必须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经验。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名师题解】
  材料讲述的是小鱼儿通过青蛙的描述认识世界的故事,结尾将故事引向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上——人们认识新事物离不开已有的经验,却又常受制于已有的经验,所以要获取新知识,必须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经验。写作时,考生应该围绕“认识新事物要依赖旧经验”“旧经验对人的限制”“突破旧有经验的束缚”“如何拓宽视野”“如何丰富经验”来思考、选材。
  如果写记叙文,考生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构思,比如小时候因为经验的局限,错误地认识了某事物,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深刻认识了该事物。还可以写自己一直按照固有方法或方式做事,结果碰壁后,才开始寻找新的途径与方法,于是在实践活动中有了新的认识。或者运用反面事例,例如一位家长凡事都习惯于先入为主,主观臆断。有一次,孩子社会实践到一家网吧做“未成年人不准进网吧义务宣传”,恰好被家长看见,家长不问青红皂白,把孩子一顿教训,还嘲讽网吧老板“见钱眼开”,幸亏带队老师及时赶到,才避免一场冲突。事后,家长才明白:自己平时习惯主观臆断且孩子不敢提醒,以致自己主观臆断症越来越严重。如写议论文,可把网络购物、共享单车等鲜活的时新素材作为论据,由于人们视野的宽窄、经验的多少不同,对它们的认知和态度也不同。
  【满分佳作一】
  换个思路看问题
  武汉一考生
  语文课上,老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认识了错误的人,是一种悲哀;而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认识正确的人,是一种忧伤。’你能找出这句话中的错误吗?”
  看到这道题,我第一反应就是老师想让我们找出这句话的语病。于是,我赶紧逐字逐字地寻找,逐字逐句地分析。可分析了整整五分钟,压根就没有发现这题是哪里错了。我非常着急,要知道平时做这种题,我不仅做得快,而且正确率高。难道是我脑子短路了吗?
  我百思不得其解,有几个同学已经举手了。老师点了其中一个同学的名字,那个同学站起来说出了他的答案。但他说了几个根本就不存在的语病,很明显错了。老师又点了几个同学,他们也都是挑语法上的错误,老师听后,脸上依旧带着笑容,却仍旧不置可否。
  无奈,老师点了一个不起眼的同学,那个同学站起来说:“这句话有五处错误。”“为什么?”“因为这句话出现了五次‘错误’这个词,而且题目也是这样问的。”“天哪!这样简单?!”我瞪大了眼睛,猛地拍了一下桌子,这难道是脑筋急转弯吗?怎么能这么解答呢?
  老师却笑眯眯地对我们说:“这位同学真不错,你答对了。”看着我们吃惊的神情,老师微笑着说:“你们一定很吃惊。不是题目很难,而是你们的惯性思维把问题弄复杂了。当我们发现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行不通时,就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做这题,大家习惯往挑语病的牛角尖里死钻,跳出不这个圈子,不知道变通……”“原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我居然都没想到 !”“我差点想到了,但一想,不可能这么简单啊,于是……”同学们议论纷纷。
  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一个故事。
  一位作家在家里写稿,四岁的儿子吵着要他陪。这位作家很烦,随手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又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作家很生气:“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说谎话就不好了。你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儿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作家一看,果然如此。难道家里出现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反过来拼,只要把这个人头像拼好了,世界地图就完整了。”
  仅仅是打破常规,换个角度,从背面的人头像来拼凑世界地图,小孩居然轻松地解决了大人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打破常规,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很多事都不止有一个角度,须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换个角度想,人生一定会更精彩。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你能找出这句话中的错误吗?”面对语文老师的提问,学生一般按惯例去思考寻找句子的语病,“高手”“学霸”的分析却遭语文老师否定,而另一位同学却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轻松准确回答问题。这给我们启示:打破常规,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更容易获得真谛。
  在素材使用上,小作者运用了孩子拼地图的经典故事,进一步来凸显主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满分佳作二】
  庐山真面目
  武汉一考生
  透过车窗,霏霏小雨让热闹的街市更显风韵。
  爸爸磨蹭许久才找到车位。这是一个僻静的地方,人不多,只有几个小地摊前有些人烟。一个中年妇女坐在那里,静静地做着发卡。妈妈拿一只发卡,那发卡好精致:发卡上棕色的漆涂得一丝不苟,一只憨实的木雕小熊坐在上面,小嘴微微地嘟起来,一只眼睁得老大,一只眼眯缝着,俏皮得很。妈妈开口问:“多少钱?老板。”女人笑脸盈盈:“大妹子,不多,40元!”爸爸在一旁小声嘟囔:“买了有什么用?还40元呢!”老板娘依然笑着说:“这都是自己做的,一口价,40元。”我心里纳闷:这人可真不会做生意,兴许少了几元钱,妈妈就买了呢。老板娘依然陪着笑:“你家姑娘真可爱,给她买一个呗!”   妈妈继续停留在那里,要买下那只发卡。我走到跟前,勾腰一望,拉起妈妈:“有什么好看的?”转身走时却觉得颈上一紧。
  回到家,才发现曾祖父留给我的镶金小玉坠不见了。我的心一直紧绷着,直到那天……
  周五一放学,我直奔那小摊,可摊主还没来,心中叫苦不迭:就她那穷酸样,一定是把我的坠子拿走了。可我还是不死心,一直在那里踱来踱去。夕阳西下,那人推着小车悠悠地走过来。我奔上前去:“大婶,请问,你……你看到了一个小金坠子吗?那,那是我十分重要的物品……”我的手情不自禁捏紧了她推车上的白布,满怀期望地望着她。
  她没说话,只见她把小塑料桶里的东西全倒了出来,“那天收摊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她笑着看我,“幸亏当时没被人看到,如果当时被人发现,也许就被人捡走。我把金坠放到发卡的小桶最底下,一直等着你,真好,终于物归原主了。”她捧起坠子,递给我,嘱咐道:“以后可得小心点,可别弄丢了!”我握住坠子,只是僵僵地笑了笑,然后拔腿离去,竟忘了说“谢谢”。我的心底却涌起千层浪,愧怍之情如迷雾久久不散,那一刻,我的心比失去坠子还沉重。
  从此以后,每次逛街就走到她那儿。远远望去,一盏孤独的黄灯下,她一个人坐在那儿,顶着一副重重的老花镜,正聚精会神地做着发卡,一旦有客人,她总会放下手中的活儿,笑迎客人。
  有一天,經过那里时,她望见我的发卡,然后轻轻地取下来:“这儿都破了,怎么不让我补补?”“没事儿,就掉了点胶。”我在心中嘀咕:“这么冷的天,哎……”她又戴上花镜,迎着微黄的光,小心翼翼地将发卡的漆补好。
  发卡上的小熊又恢复了以前可爱的模样。我在口袋中翻出了钱,递了上去。她把手压在我的手上,一下子只觉得手上蹭得疼,低头一望才发现,她手上已有好几处龟裂的口子了,她笑了笑说:“小姑娘,还这么客气。”那笑容在枯黄的灯光下,很涩却很美。
  以貌取人,以职业高低,先入为主来看人论事,是很难一识“庐山真面目”的。不是吗?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文章首先写“我”对摊主的不屑,这是“抑”;当“我”怀着一丝希望向她询问金坠时,她不仅分文未取归还,还嘱咐“我”今后当心,这是“扬”;又一邂逅,她为“我”免费修补发卡,让“我”认识她的职业操守,她的形象再次高大起来。在素材选择上,小作者精心选择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对话描写质朴而感人,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读后仍令人动容。
其他文献
日常生活中,塑料袋似乎是我们的必需品,经常用完会随手一扔。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不起眼的垃圾废物,有一天也会摇身一变,成为暖心的礼物?在美国的奥马哈,就有这样一群老奶奶,她们把人们丢弃的塑料袋,清洁后織成一张张“毛毯”,送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一般一条毯子要耗费600个塑料袋,需要差不多2周时间才能织一件,但奶奶们却一点都不觉得累,“能为他们(流浪汉)带来一点温暖,这事本来就给我们这帮‘无用’的老家伙,
生死阻隔,两相茫茫,有人却道:死不过是生的一部分。  ——题记  秋雨散落,打散了一声“君可见梧桐飘摇?”便心生疑惑,特意去寻一树梧桐,在丘陵山顶,在秋风萧索的季节。  盘坐下,淡淡道出:“世间万物,有因有果,皆在于生死。”见一叶梧桐轻悄落地,惊起一道风。梧桐便在风中翩然起舞又悄然落下,静静地归于土地的怀抱。  四季轮回,花开花落,带着满树的果实落叶归根,携着一生的成就走向平凡,何尝不是最美的归宿
【模拟金题】  有人说:溪流是大海的起点,种子是希望的起点,失败是成功的起点,磨难是超越的起点。渺小的起点,可以成就雄壮而宏大的风景;平凡的起点,可以走出崇高而伟大的人生。一个人有了新的起点就会有新的动力,有了新的起点就会有新的成长,这方面你一定有不少经历和体验。  请你以“新的起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思路导引】  1.写这个话题,要在“起点”
我喜欢这个词的质感。读上去轻飘飘的,却不是真正的轻飘飘……而是有一种值得咀嚼的味道。  毕飞宇说:“写作像举哑铃,以为每次举都一样。不一样的。每次和每次都不一样,第一次举是轻的,越举越重,到最后,举不动了。从不费力到费很大力,虽然看上去是重复,但不一样。”  贾平凹写作新书《古炉》,耗时四年。因为不用电脑,《古炉》原稿送到出版社时六个大布袋子。每个字都是重新写三遍,字数将近二百万字。他说:“老了,
拥挤的地铁,沉闷的气氛里,不知何时传来了吉他的声音。  年轻人略显疲倦,他的目光微微移动,环顾了下四周,喉结动了动,缓缓拨动琴弦,一个个音符从他的指尖流淌出来,一曲《春天里》就这样开始了。明快的节奏让车厢里原本沉闷的气氛消散了许多,但睡觉的人依然没有睁开眼睛,玩手机的人依然没有抬起头。他开始唱歌,声音低沉而沙哑,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沧桑感,这与他的年龄格格不入。歌词一句一句被吐出来,像是经过多层的酝酿
每逢放假的时候,人们走进田野,莫名觉得开心,大家感受到的,其实只是假期带来的欢乐,和田野没有多大关系,田野只是假期的一个道具。然而在我看来,田野是一切生命的起源,走进田野,就是走进了生命的本质部分。  我永生难忘的一次经历,和田野有关。那是上初中的时候,一天下午,我从居住的郊区走向田野。开始的时候,是房子和空地,走着走着,渐渐没了房子,只有种植了粮食的耕地,再往前走,耕地没了,看到的才是真正的田野
正常的生活形态,是保护,也是拯救。斯蒂芬·金的小说《玫瑰疯狂者》,最感人之处就在这里,书中的女主人公,丈夫有严重的暴力倾向。逃出丈夫控制后,她艰难地谋到了一份职业,在动荡之中,仍设法让自己活得像个人样,她租了一间小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買了一幅廉价的风景画挂在墙上。在小说里,最后是那幅画救了她,但又何尝不是在暗示,是她的生活救了她。
小春日和,在日语中的意思是初冬日头照的暖洋洋的天气,《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这本书记录了修一先生和英子女士美好温馨的生活,他们把日子过成照亮人心的时光,打动人们的不只是悠然自得的田园乐趣,更是他们富足安然的精神状态。  归田园居  這是一个男人对妻子的承诺——亲手设计出她的梦中田园,携手耕田、织布……  津端英子(1928.1.18 - ),与津端修一结婚后专注于家庭生活,擅长料理、纺织、刺绣、耕田等
每个时代的进步,都需要推动前行的力量。这个世界的美丽,因为人类不断在创造和超越。华人在世界舞台上璀璨闪耀,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中坚与脊梁。因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哺育,他们传承了盘古开天辟地的非凡勇气与力量,她们葆有女娲泣血补天的动人美丽与智慧。在世界五大洲、各个不同领域里海阔天空地发挥创造,成为让世界更加美丽的影响力。  3月31日晚,“世界因你而美丽——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清华大学
“俗话说‘遠亲不如近邻’,希望今后能和大家保持融洽美好的邻里关系。” 近日,安徽合肥一对情侣因婚房将要装修,他们亲手写下小卡片提前告知邻居,对施工噪音的影响表示歉意并留下联系方式,还送上糖果和毛巾作为“见面礼”。邻居们收到这些贴心的礼物后,纷纷大呼“被暖到了”,同时表示谢意,其中,有位邻居还将卡片内容发到微信群,表示自己在外“打工十五年终于遇到一个好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