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画启蒙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s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对我国国画启蒙教育的传统分析,探讨当前小学国画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通过文献比较研究,发现传统的图式教学和逐步发展起来的儿童水墨国画教育在国画启蒙教育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而这些方式都存在只关注教育的手段和过程,对国画启蒙教育的终极目标尚未形成理论基础。通过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以及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得知,在启蒙教育阶段,儿童眼中的世界和审美意识,对事物的想象及反馈,与成人大相径庭。实践证明,在启蒙教育上,程式化和成人化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和表达。因此,在国画的启蒙教育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审美强加于儿童身上。概言之,在新时期的国画启蒙教学中,提高美术教育理论水平和鉴赏能力,推动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心理归因研究都是亟待解决和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国画;启蒙;教学
  1 传统国画启蒙教育的方式
  中国画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上拥有特殊的历史地位。然而中国传统国画的教育大致属于师徒传授模式,主要通过一对一或对几的面授和临摹前人作品。在国画启蒙教育这一方面,更没有明显的教学体系和系统的课程组合。
  (1)家教方式。中国古代的国画启蒙教育,起源于家族的传承,或者请好的画师在家中进行教学,这也成为国画传承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有一些共性:第一,受传统文化熏陶,琴棋书画是条件殷实人家的必修功课,家中必有擅长书画的人。这些人自觉承担了启蒙老师的角色。
  (2)学校教育。国画作为学堂教育的正式课程,早期出现于清代。此时的图画启蒙教育比较注重技法画法,尚未形成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临摹前人作品为主,仍是中国传统的方式,受到西洋美术的影响不大。这种学校内部的国画启蒙教育,为以后的国画学校教育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 儿童国画启蒙教育的现状与辩思
  随着文化交流的国际化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当前中国画教育处境堪忧,在美术教育领域,源于西方的素描、速写、油画、色彩等成为主流。中国画的启蒙教育更是被边缘化。通过调查了解,
  2.1 国画启蒙教育的现状
  (1)中国画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国画作为传统绘画形式,已纳入小学美术教材,但所占比重和学校重视程度均远远不够。具体现象是:大多数学校不开设国画课,教材内容也是应付授课,学生们对国画的知识掌握比较匮乏。能根据家长和学生兴趣需要,开设国画课或兴趣小组的学校,能办出成绩和坚持下来的也不多。总体反映出,教育整体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不强。
  (2)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小学美术教师在国画教学上能力普遍偏低。由于书法国画等传统美术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断档,各师范类以及综合类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对国画素质培养的方式基本属于集中辅导和训练,不够系统。对国画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普遍不强,训练大多是限于用笔与用墨以及构图等层面。绝大多数美术教师没有建立起传承国画教育的主动意识和兴趣,对国画启蒙教育的研究更是荒芜。
  (3)目前两种儿童国画教学形式。在儿童中国画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沿袭了国画传统图式的教学形式,以临摹为主。但小学美术教材所提供的范例畢竟有限;另一种是提倡让儿童学生自由发挥,接受了尊重个性教学的观点,但往往忽视国画传统技法。
  2.2 对当前国画启蒙教育形式的辩思
  综上所述,在当前国画启蒙教育盛行的教学形式,不管是沿袭中国传统国画教学方法,还是提倡儿童自由发挥的观点,都存在观点上的排斥,前者仅立足于中国国画的自身的特点,而后者只关注儿童认知和个性特点,都存在片面性。
  (1)传统中国画启蒙教育方式仍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中国画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技法与鉴赏体系,前人总结与积累的教学方法与经验,非常有借鉴价值。然而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古代的启蒙教育方式,也不能完全照搬西式的教育模式,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符合中国文化特点和氛围的教育理念和途径,建立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画现代教学体系。在国画启蒙教学中,应该把传统图式临摹教学方式与儿童水墨教学有机融合,以互相弥补各自之不足。
  (2)美术教师国画教学能力亟待提高。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师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中国画的意识很淡薄,同时也缺乏基本的国画教学知识和技能。另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对此有所认识,但认为国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笔墨技法过于深奥,儿童难以接受,致使教材中的国画教学章节被其他美术内容所代替。目前,高考考生在报考师范类专业之前,大多接受的是素描、速写、色彩等西式美术教育的集训。因此,教师的培养培训机构,要强化对美术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对国画技法与鉴赏水平的提高。因为国画课是将来他们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课程。
  3 儿童国画教育的现实实践
  现代儿童国画启蒙教育应当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加强文化传承,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一方面要让儿童感受到传统国画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应启发儿童进行开放式的国画学习活动,鼓励儿童大胆创作,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1)重构学习内容。在现行幼儿园、小学美术教材的框架下,重组教学内容,使国画教学素材题材更宽泛,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简单易学,进而激发儿童学习国画的兴趣。这样能使儿童从丰富的学习内容中寻找符合自己审美需要的题材,便于学生进行各种自由表现。
  (2)抓好基本训练。首先,抓好握笔姿势训练:先讲解示范握笔的姿势、再手把手地教儿童进行练习中峰、侧峰、卧峰等笔法,并随时提醒指正。其次,抓好蘸墨技能训练:水分和墨色是比较难以掌握的技法,应先让儿童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后抓好用墨技能训练:国画“墨分五色,妙在用水”,让儿童观察,直观上感受墨色的不同和用水多少的区别,在掌握好这些技能基础上,再进行作画练习。
  (3)丰富表现形式。鼓励儿童用多种方式进行自由创作。儿童天性幼稚,单纯,心灵纯净,还处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初期,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用成人视角审视儿童绘画表现。这时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的创造。鼓励学生尝试一切可以的手段与方法,进行多样化的创作实践,强调儿童画表现的自由性、淡化完全的临摹,给予儿童创作的空间和内心情感与体验表达的机会,才能使儿童的作品个性张扬、风格多样。
  参考文献:
  [1] 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孔露苗.新理念下幼儿水墨画教学之策略[J].学前教育(家庭版),2008.
  [3] 龙念南.儿童如何学习水墨画[J].学前教育(家庭版),2006.
  作者简介:廖章(1993—),女,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
其他文献
以FDDI网络和AXP OSF/1系统为基础,简要论述了网络并行环境的拓朴结构,详细论述了如何在网络上配置并行软件环境,以及如何管理网络并行环境。
针对中国西南丘陵山区地形及套作种植的特点,设计了小型多功能底盘液压系统,并通过理论计算完成液压元件的选型。设计的全液压传动系统,能缩小机器的外形尺寸,减轻机器的重量,实现
低钠血症是临床上电解质紊乱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取决于血钠降低的速度和程度,往往继发于原发病或因治疗原发病引起(医源性),容易被忽视,误诊误治,造成不应
介绍一种双处理机三轴方式的全自动荫罩孔径透过率自动测量装置 ,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
为进一步完善猪胚胎体外发育系统,以孤雌激活胚胎为研究对象,依次对胚胎培养液种类、培养期间血清添加方式、卵丘细胞共培养体系进行筛选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的PZM3培养液
在临床小手术中,尤其是眼科的微型手术,合适的止血器具非常重要。由于没有这类器具,我院以往采用大头针替代,因大头针导热、散热均不符合要求,使用效果不佳。自1997年~1998年
杭州市日前印发的《推进杭州教育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15—2017年)》确立了工作目标:到2017年,创建杭州市智慧教育示范校200所,跨时空在线学习日益成熟,信息化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成效初步呈现,全民学习智慧教育网络初步形成,与智慧城市、学习型城市建设以及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杭州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体系基本建成。为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杭州市将实施八大重点项目,包括“教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一定时期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对教育方针有过几次不同提法,1957毛泽东针对教育界与教育方针有关“全面发展教育”提法: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993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为提高核桃机械化破壳效果,通过机械法破碎温185核桃的核桃壳,采用环境扫描显微镜(SEM)对裂纹断面进行观察,并根据材料脆性断裂原理对核桃脆裂断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核桃
艺术和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翼.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面对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雷鸣电闪,人类在好奇心和敬畏心的驱使下,产生了神话、巫术和迷信,人类艺术和科学的种子就包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