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到评价中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有效课堂;自主合作;合作学习;分组;评价
体育被列为考试科目后,体育教师只是针对考试科目进行练习。一些教师为了避免学生上课出事,严禁学生使用器材,导致体育器材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如今素质教育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使农村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我进行了一些合作教学的尝试,我在教学中使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有效合作的要素,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身体能力和项目特点来进行分组,让课标达成度得到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根据有效合作学习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教师还得尽量考虑合作的每组中有的活泼好动的,有文静内秀的;或者有的是学习上较好的学生,有的是学习困难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灵活确定合作的组别,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合作中去,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二、合理确定组长,明确学生分工
俗话说得好“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教师在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时,一定要把每组大致情况分配好。特别是小组长,不管做什么事有了一个好的指挥官办事就有可能事半功倍,所以在选小组长时一定要选好,小组长不一定要求学习好的但必须要有威信的,其他学生要能信服的,教师可以在课上培养、树立几个学生,“以点带面”让学生知道怎样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好学生,让学生向他们学习,特别是对低年级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好动、贪玩,如果没有一个有威信的小组长,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效果低下。在教学中,教师的放手,决不是放任;学生的自主,也决不是“自由”。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确立良好的合作形式
体育中的很多项目需要合作学习,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体育课堂上的生生之间的合作屡见不鲜。每个学生获取受教育的机会多、渠道广,他们身上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我们老师应很好地利用这种财富、智慧、资源,创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气氛,共同完成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育新课程推崇一种开放的、合作式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由此看来,老师和学生是互相合作的一方,平等参与式和合作互补式都是良好的方式。
四、注意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协调合作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指导与协调。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很有必要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这对于体育课中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突出。久而久之,组内学生会越来越感到自身在小组合作中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也会愈来愈浓厚。相反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小组合作过程容易偏离中心,这时的合作学习成了形式主义,既浪费时间又丢了合作的本质。
五、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适当的评价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小组的合作表现应作为主要指标。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尽可能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发言,让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在学业成绩上,教师在公平分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小组平均分加个人成绩作为学习小组成员平时成绩。这种捆绑式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另外,在小组合作、分组表现中,教师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各组的优点,多一些激励,少一些否定和各组间谁好谁不好的评价。发现合作讨论结束后的分组表现过程很容易造成各个小组间的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这时教师合理贴切的评价会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组织形式已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主动性、创造性得以体现,人际关系更趋融洽,团结互助精神得以养成。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合理的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另外,包括组长在内,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有效课堂;自主合作;合作学习;分组;评价
体育被列为考试科目后,体育教师只是针对考试科目进行练习。一些教师为了避免学生上课出事,严禁学生使用器材,导致体育器材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如今素质教育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使农村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我进行了一些合作教学的尝试,我在教学中使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有效合作的要素,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身体能力和项目特点来进行分组,让课标达成度得到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根据有效合作学习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教师还得尽量考虑合作的每组中有的活泼好动的,有文静内秀的;或者有的是学习上较好的学生,有的是学习困难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灵活确定合作的组别,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合作中去,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二、合理确定组长,明确学生分工
俗话说得好“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教师在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时,一定要把每组大致情况分配好。特别是小组长,不管做什么事有了一个好的指挥官办事就有可能事半功倍,所以在选小组长时一定要选好,小组长不一定要求学习好的但必须要有威信的,其他学生要能信服的,教师可以在课上培养、树立几个学生,“以点带面”让学生知道怎样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好学生,让学生向他们学习,特别是对低年级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好动、贪玩,如果没有一个有威信的小组长,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效果低下。在教学中,教师的放手,决不是放任;学生的自主,也决不是“自由”。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确立良好的合作形式
体育中的很多项目需要合作学习,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体育课堂上的生生之间的合作屡见不鲜。每个学生获取受教育的机会多、渠道广,他们身上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我们老师应很好地利用这种财富、智慧、资源,创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气氛,共同完成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育新课程推崇一种开放的、合作式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由此看来,老师和学生是互相合作的一方,平等参与式和合作互补式都是良好的方式。
四、注意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协调合作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指导与协调。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很有必要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这对于体育课中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突出。久而久之,组内学生会越来越感到自身在小组合作中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也会愈来愈浓厚。相反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小组合作过程容易偏离中心,这时的合作学习成了形式主义,既浪费时间又丢了合作的本质。
五、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适当的评价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小组的合作表现应作为主要指标。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尽可能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发言,让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在学业成绩上,教师在公平分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小组平均分加个人成绩作为学习小组成员平时成绩。这种捆绑式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另外,在小组合作、分组表现中,教师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各组的优点,多一些激励,少一些否定和各组间谁好谁不好的评价。发现合作讨论结束后的分组表现过程很容易造成各个小组间的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这时教师合理贴切的评价会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组织形式已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主动性、创造性得以体现,人际关系更趋融洽,团结互助精神得以养成。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合理的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另外,包括组长在内,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