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甲状腺癌患者36例,除2例术中无法切除取活检,术后2~3个月先后死亡,其余均存活,其中3年6例,存活>5年28例,疗效满意。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6例,男5例,女31例;年龄14~76岁,平均44.6岁,男女比例1:6.2;其中14~30岁7例,31~50岁12例,40~60岁13例,>60岁4例。
本组出现症状主要是颈前甲状腺肿物就诊,右侧18例,左侧14例,双侧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在术中或术后经冰冻与石腊切片确诊,按病理分型,其中乳头状癌23例,滤泡状癌7例,未分化性癌5例,髓样癌1例。
本组36例手术方式: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16例,换色甲状腺叶及峡部全切,同侧颈淋巴结清除加对侧甲状腺部分切除3例,2例仅行活检术,无1例发生并发症。
讨 论
甲状腺癌发病率较低,有文献报告仅占甲状腺瘤比例2.3%常以经前肿块首发就诊,临床上如遇甲状腺肿块,固定或合并有压迫症状应怀疑甲状腺癌,存在多年的甲状腺肿块,突然增大,也应怀疑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术前误诊:主要是由于早期甲状腺癌缺乏临床上典型症状,甚至是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方法,目前虽然放射性碘对甲状腺癌有一定参考,但仍有部分病例误诊,即使穿刺细胞学检查也有一定误诊率,甲状腺癌临床上也常只表现为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有文献报告约占甲状腺单发结节的5%~35%故对甲状腺癌要有足够的重视,对甲状腺结节做定性诊断时要考虑到恶性病变的可能。重视甲状腺影像学诊断:颈部X线片,甲状腺癌钙化率51%其影响常呈散片云雾状。B超检查可确定结节为囊性或实性,甲状腺癌多为实性,囊性也不能排除恶性。核素扫描示冷结节者要充分考虑为癌,温结节不能排除癌。术前要重视穿刺细胞学检查,若探查所见甲状腺粘连浸润明显,血运丰富,同侧淋巴结肿大,结节剖面呈实性,囊实性或囊壁有乳头状形成均可疑恶性。
在疑为甲状腺癌的可能时:在术前采用细胞穿刺活检或进行手术时做冰冻检查,并根据其本身状态和病理类型采取适当术式最为理想,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采用的4种手术切除方法,前两种为首选。当癌肿局限于一侧叶,不做颈淋巴结清除,因为预防切除并不能提高存活率,病理已证实为乳头状癌,如原发肿瘤在包膜内,作腺体次全切除,即可打到根治的目的。肿瘤已浸及包膜外,确定无颈淋巴结转移时,可作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做腺叶与峡部全切及同侧颈淋巴结清除,同时可作对侧腺体部分切除。肿瘤已浸及周围大血管,神经,气管,食管无法切除时只取活组织检查。低恶性滤泡状癌无活有轻度浸及包膜着,因其发生转移少,若发生多是通过血道,对此作一侧腺体加峡部切除即可,若发生多是通过血道,对此作一侧腺体加峡部切除即可,一般认为对滤泡状癌不用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实践证明:对未分化性甲状腺癌的治疗不能千篇一律的术式,既要考虑到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又要注意保存甲状腺功能,避免发生合并症。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6例,男5例,女31例;年龄14~76岁,平均44.6岁,男女比例1:6.2;其中14~30岁7例,31~50岁12例,40~60岁13例,>60岁4例。
本组出现症状主要是颈前甲状腺肿物就诊,右侧18例,左侧14例,双侧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在术中或术后经冰冻与石腊切片确诊,按病理分型,其中乳头状癌23例,滤泡状癌7例,未分化性癌5例,髓样癌1例。
本组36例手术方式: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16例,换色甲状腺叶及峡部全切,同侧颈淋巴结清除加对侧甲状腺部分切除3例,2例仅行活检术,无1例发生并发症。
讨 论
甲状腺癌发病率较低,有文献报告仅占甲状腺瘤比例2.3%常以经前肿块首发就诊,临床上如遇甲状腺肿块,固定或合并有压迫症状应怀疑甲状腺癌,存在多年的甲状腺肿块,突然增大,也应怀疑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术前误诊:主要是由于早期甲状腺癌缺乏临床上典型症状,甚至是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方法,目前虽然放射性碘对甲状腺癌有一定参考,但仍有部分病例误诊,即使穿刺细胞学检查也有一定误诊率,甲状腺癌临床上也常只表现为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有文献报告约占甲状腺单发结节的5%~35%故对甲状腺癌要有足够的重视,对甲状腺结节做定性诊断时要考虑到恶性病变的可能。重视甲状腺影像学诊断:颈部X线片,甲状腺癌钙化率51%其影响常呈散片云雾状。B超检查可确定结节为囊性或实性,甲状腺癌多为实性,囊性也不能排除恶性。核素扫描示冷结节者要充分考虑为癌,温结节不能排除癌。术前要重视穿刺细胞学检查,若探查所见甲状腺粘连浸润明显,血运丰富,同侧淋巴结肿大,结节剖面呈实性,囊实性或囊壁有乳头状形成均可疑恶性。
在疑为甲状腺癌的可能时:在术前采用细胞穿刺活检或进行手术时做冰冻检查,并根据其本身状态和病理类型采取适当术式最为理想,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采用的4种手术切除方法,前两种为首选。当癌肿局限于一侧叶,不做颈淋巴结清除,因为预防切除并不能提高存活率,病理已证实为乳头状癌,如原发肿瘤在包膜内,作腺体次全切除,即可打到根治的目的。肿瘤已浸及包膜外,确定无颈淋巴结转移时,可作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做腺叶与峡部全切及同侧颈淋巴结清除,同时可作对侧腺体部分切除。肿瘤已浸及周围大血管,神经,气管,食管无法切除时只取活组织检查。低恶性滤泡状癌无活有轻度浸及包膜着,因其发生转移少,若发生多是通过血道,对此作一侧腺体加峡部切除即可,若发生多是通过血道,对此作一侧腺体加峡部切除即可,一般认为对滤泡状癌不用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实践证明:对未分化性甲状腺癌的治疗不能千篇一律的术式,既要考虑到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又要注意保存甲状腺功能,避免发生合并症。